2018肯亞獵遊追珍尋異紀行 (七)

第五天要趕早出發,因為不只要去到較遠的最後一個獵遊地點馬賽馬拉 Masai Mara 草原,中間還要彎去另一個湖 Lake Naivasha。這是一個淡水湖,沒有紅鶴,卻有不少水鳥及河馬,但遺憾的是就在我們去肯亞之前兩週,有台灣旅行團成員在此被河馬攻擊,造成傷亡。這當然在我們心中投下一些不安,但既來之則安之,導遊問我們是否想要加一個自費的坐船遊湖行程時,大家都同意了。

不過到了湖邊,看著不大的船,說實在的心中還真有點忐忑。

真的上了船,因著藍天白雲下的風平浪靜,反而感受到在湖上航行比在陸上顛簸舒服多了。我坐在船首,面對寬廣的湖景,心情放鬆後,覺得這是整個旅程中最舒暢的時刻之一。

很快地,河馬群映入眼簾,有些在湖邊淺水灘,有些在水較深處。船家很熟練地繞過它們,只要維持適當距離,應該還是可以保障人獸均安。

就像前一個湖,近年這裡的水位也是上升很多,許多原本在岸上的樹木變成水中的枯木,成為當地住民的釣魚平台。

湖邊樹上高棲著一隻魚鷹 osprey,船家有備而來,大聲吆喝一聲後往湖上丟了一尾魚,魚鷹立刻振翅飛起衝向湖面,精準地將漂浮的魚抓走。看來這已成為觀光展示活動之一,人鳥合作套招互利。

另外一隻也是在湖上抓魚討生活,但沒和船家套招的是斑翡翠 pied kingfisher,它會振翅懸浮滯空盯著水面,然後猛然下衝抓魚。

非洲琵鷺 African spoonbill 和黑面琵鷺同是琵鷺屬下的物種,外形相似,但它們沒在瀕危名單中。在繁殖期成鳥臉部會轉紅色,或許也可稱為紅面琵鷺。

此處亦有不少之前在北邊看過的黃嘴䴉鸛,飛行時成一列縱隊。

鸕鶿 cormorant 似乎是湖中數量最多的中大型鳥類,一棵大樹上可以站著上百隻,其中有一隻擺出了令人發噱的抓頭姿態。

離開 Lake Naivasha 往馬賽馬拉是一段很長的路程,因為早起,大家很快就睡得東倒西歪。

在肯亞的獵遊行程,除非是部份人只能短天數拜訪,或二次來獵遊,只到一個特定點,否則耗費長時間在路上,從一地到另一地是免不了的。我們的司機兼導遊平均每日要開車六小時以上,頗為辛苦。對遊客而言,整趟旅程花在車上的時間很長,午餐很晚才吃,這是必須要有心理準備的。幸好和我們同行的朋友平日工作忙碌,覺得在肯亞補了很多睡眠時間。我則是因為坐在副駕駛座,就視情況和司機聊天,一方面免得他無聊打瞌睡,另方面也多知道一些資訊,例如他大學建築系畢業,在肯亞算少數高學歷的,但就業收入仍比不上來當導遊。肯亞在當時法定最低工資約每天四美元,但獵遊導遊光小費收入行情是每位客人每日十美元,營地提行李服務生每次也都可以拿到一至二美元。旅遊業之收入顯然很有吸引力。

肯亞主要道路的品質還算好,但進入偏僻鄉間就差距很大,有些路段路面破碎,有些山路窄小但卡車及慢車很多,使得一路上不是顛簸就是塞車。另外,肯亞的交警常在馬路旁攔車,說是路檢,其實另有目的。有次我們的司機被攔下,幾個警察叫他下車去車後,避開我們跟他「要茶資」。

這幾年來肯亞政府接受很多來自中國的建設「援助借貸」,也就是由中國建築港口和鐵公路,但欠下長期債務,若還不起就讓中國獲取專屬經營權若干年。往馬賽馬拉的公路正在建設,而且顯然是這種方式的產物,因為沿路常見「中國武夷」這家公司的招牌。只是因為路蓋到一半,路基挖得千瘡百孔,導遊一開始就警告我們接下來會有兩小時的 Marsai massage 馬賽馬殺雞。果然這兩小時路程讓人不斷從座椅上被彈跳起來,弄得全身酸痛。

因著中國的積極政經活動,在肯亞的中國人也逐漸多起來,其中當然有許多去參加獵遊活動的,以致於我們的導遊能說些不太標準的動物中文名稱,甚至禮品店的店員也能用中文喊價。但導遊對中國人的印象並不是太正面,因為他的中國客人偶爾會有些脫序的行為。另外在肯亞的日常生活上,中國人的存在也逐漸有各種層面的影響,他曾半開玩笑半酸說,等這些基礎建設完成後,肯亞應該會有不少中國面孔的黑皮膚小孩。

在靠近馬賽馬拉的地區,瘦高的馬賽人和他們的鮮明穿著讓人不會認錯。一路上為尊重當地人,我們避免隨便停下來拍人物照,最多就是在車輛行進間連同地景遠距拍攝。

終於到達馬賽馬拉國家保留區,我們安排了在這裡待兩晚,希望是獵遊行程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