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詩萍/花甲美魔男之「爸話西遊」之二十四

蔡詩萍/花甲美魔男之「爸話西遊」之二十四
蔡詩萍/花甲美魔男之「爸話西遊」之二十四

<假孫悟空一流模仿達人,騙天騙地,騙神騙鬼,他假但他理直氣壯!只可惜,最後一招死不認錯,他沒學到!>很多名人,愛說謊。說謊,不容易。最高境界,說了就不要後悔。被揭發了,也絕不認錯。不認錯,還可以撐起一片天。一認錯,死無葬身之地。

《西遊記》裡,真假孫悟空,講的,是真假不分,天地不容。然而,為何連天,連地,都傻傻分不清,誰是真,誰是假呢?這個,有趣。假大聖,仿真品,法力無邊。但被點破後,瞬間像俗辣,一招被劈死!這怎麼回事?也有趣。

出現「真假」唐三藏,可以靠「緊箍咒」,分辨出誰真,誰假。倒楣的,是孫悟空,平白無故的,當測試,被唸一遍,頭痛一次。但,如果,出現「真假」孫悟空呢?我女兒當時雖小,但她當下反應,叫唐三藏唸緊箍咒啊,真的孫悟空,會頭痛!一點沒錯,確實,唐三藏也唸了緊箍咒。然而,當場,兩個孫悟空,都倒地喊饒命,害得唐三藏也搞不清楚,到底誰真,誰假?

我捏捏女兒還肉肉的臉頰,爸爸就不會搞錯我的女兒啊!女兒皺皺眉,趕快講啦,誰是真的孫悟空?要了解,何以出現「真假孫悟空」之亂,必須回到西遊團,此一任務編組的團隊特性上。唐僧沒有打怪降妖的本事,他必須要有團隊,這團隊須具備「特攻隊」打擊強度,還要兼顧海陸空三棲的專長,因此,你若看過《天龍特攻隊》或《不可能的任務》,大概就了解,團隊需要不同人馬。

但,唐三藏並不是親自挑選成員的。而是,菩薩替他沿路找的四位團員。所以,都不是唐三藏的子弟兵,不是嫡系部隊。而是任務編組,再交由他來領導。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與白龍馬,負責沿途打怪,保護師父,完成取經任務。苦勞在弟子,功勞在師父。你想,長路漫漫,多風多雨,師徒之間,磨合期要多長多久啊!

何況,唐三藏在《西遊記》裡,被設定成相當迂腐的和尚。凡事講道理,卻忘了,迎接他的,是冒險犯難的旅程,沿途的妖怪、強盜,沒空跟你講道理,動輒要取你命,要吃你肉。這是叢林法則!在「以理服人」的唐僧,以及,「以力打怪」的孫悟空之間,不時穿插了,口服心不服的八戒,見縫插針!還有,腦袋不時跳針的沙悟淨,常常在那恍神!以致於,師徒經常在路上鬧意氣!團隊不合,妖風自然有機可乘。

真假孫悟空,就在這背景下,爆發了。孫悟空這回,又不聽師父教誨,兩度打死攔路搶劫的搶匪。師父一怒,唸了幾遍緊箍咒,罰過悟空,再度趕他走。無奈的悟空,想了想,真委屈,乾脆跑到菩薩那訴苦。菩薩安慰他,且留他住幾天,等師徒都冷靜下來,再伺機安排他們和好。不料,在孫悟空離去之後,八戒悟淨出去化齋,獨自一人的唐三藏,卻遭到孫悟空的逆襲,不但搶走他的隨身物品,還打昏了他!

八戒悟淨回來,一聽師父被打被搶,也不起疑,只是附和師父,咒罵悟空。(可見他們師兄弟平日的虛情假意了)沙悟淨決心跑一趟花果山水簾洞,替師父討公道。他到了水簾洞,看到孫悟空,這悟空問他:「你是唬何人?擅敢近吾仙洞!」悟淨一聽,嘿嘿,假裝不認識我!雙方你來我往,言語交鋒。這悟空竟大言不慚,乾脆他自行去西方取經吧!說著說著,還請出一支團隊,有唐僧,有八戒,有白龍馬,也有另一個沙悟淨!這下,沙悟淨火大了。衝上前,一杖劈死那個假悟淨,但不敵孫悟空,只好暫且逃脫。

他越想越氣,不能這麼白跑一趟。腦筋一轉,嗯,去找觀世音菩薩吧!(整個仙界,就數觀世音最忙碌。有事沒事,要為唐僧師徒排憂解難。誰叫她是如來佛交付協助取經順利的導師呢!)沙悟淨見到菩薩後,一看,悟空在一旁,瞬間大怒,連珠炮似的,把悟空幹的壞事,全部講一遍。(平常不用腦袋,此刻還是不用。他也不想想,悟空怎會在這?不奇怪嗎?他若打了師父,搶了包裹,幹嘛自投羅網來菩薩這呢?看來,沙悟淨不喜歡推理。)菩薩冷靜告訴悟淨,「不要賴人。悟空到此,今已四日,我更不曾放他回去。他哪裡有另請唐僧自去取經之事?」悟淨搔搔頭,那奇怪咧!明明在水簾洞看到他啊!

菩薩要悟空陪悟淨,回水簾洞,探個究竟。你說悟淨不用腦袋,但這時,他倒用了點小聰明。因為悟空觔斗雲,一翻十萬八千里,沙悟淨功力不如他。本來悟空想先走,讓悟淨慢慢跟。不料,悟淨卻說,我怕你先去安排,還是一道走吧!

師兄弟一起抵達水簾洞,果然孫悟空高坐石臺,正與群猴們飲酒作樂。「模樣與大聖無異,也是黃髮金箍,金睛火眼;身穿也是錦布直䄌,腰繫虎皮裙;手中也拿一條金箍鐵棒;足下也踏一雙麂皮靴;也是這等毛臉雷公嘴,朔腮別土星,查耳額顱濶,獠牙向外生。」完全複製人,不,複製猴一隻!太逼真了,悟空也怒了。我醜,我家的事,你沒事,幹嘛學我醜!你欠扁哦!悟空舉棒就打,「你是何等妖邪,敢變我的相貌,敢占我的兒孫,擅居吾仙洞,擅作這威福!」對方也不多話,舉棒迎上。兩位大聖,本來就像,打在一塊,你來我往,旁觀者更搞不清,誰是誰了!

沙悟淨看得傻眼,不知道該幫忙誰。這時,一位大聖說,沙僧你先回去師父那吧!讓我跟這妖怪打到菩薩那,讓她分個真假。同樣的話,另一位大聖也照說一遍。沙悟淨怎麼看,形貌、聲音,更無一毫差別,皂白難分,只得跳上雲端,先找師父。真假孫悟空,打得天昏地暗,難解難分,從地上打到天上,再從天上打進海裡。「你看那兩個行者,且行且鬥,直嚷到南海,徑至落伽山,喊聲不絕,早驚動護法諸天。」菩薩趕忙出來。哇,真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樣子,兩個孫悟空都對菩薩抱怨,請菩薩明鑑真假。菩薩實在看不出誰真誰假,唯一辦法就是(我女兒教的),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唸緊箍咒。可是,菩薩一唸咒,兩個孫悟空都倒地喊疼!看來,每個都疼得要命,不像裝出來的。這,可怎麼辦啊!菩薩停下咒語,兩隻猴子,又撲向對方,死打爛打。這菩薩,也真機巧,想了想,既然判斷不出真假,那推給別的神吧!推給誰好呢?

菩薩說了,孫悟空你當年官拜弼馬溫,大鬧天宮,神將都認得你,上界去讓他們辨別吧!兩隻猴子繼續打,打到南天門。早有一批天將,在那守護,兩個孫悟空,「一猴各表」,都強調自己被冒充,請天將們當見證。但,他們也不知所以然。怎麼辦?好辦啊!官場生態永遠的第一法則:你不敢決定,就推給長官決定吧!長官一定比你英明!

眾天將,一致決定,請玉皇大帝,鑑定真假吧!玉帝聽完兩位齊天大聖一模一樣的指控後,嗯,嗯,嗯了好一會,傳旨,宣托塔李天王,帶照妖鏡來。照妖鏡?有用嗎?我這販夫走卒,都直覺反應,會有用嗎?怎麼天縱英明的玉皇大帝,會想不到呢?照妖,照妖,難道孫悟空不是妖嗎?他還沒取經成功,得道昇仙啊!果然,照妖鏡一照,鏡中,兩個孫悟空一模一樣!「一個框架,兩隻猴子」!玉帝糗大了!但人家是天界最高領導,誰敢笑他!玉帝揮揮手,趕他們出去!對,對,對,這種小事,還來操煩天帝嗎?滾,滾,滾。

兩個孫悟空,只好去找唐三藏。沙悟淨回到師父那,先稟告了事情原委。正說著呢,兩個孫悟空已經打到唐僧面前了。這唐僧,平日對付臭猴子,靠的也僅是緊箍咒。這回,沒用了。因為,一唸咒,兩個都喊疼,一不唸,兩個繼續打。師父沒轍。這兩隻猴子,繼續打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地上打過,天上打過,那,打去陰間,讓陰曹地府,當裁判吧!

兩個孫悟空,殺聲震天,他們一層一層的往下打,從第一殿,打到第十殿,最後打到森羅殿,天上有玉帝,陰間有陰君。陰君查了生死簿,依舊看不出個所以然。這時,地藏王菩薩講話了,既然都「看不出」真假,不妨,試試「用聽的」如何?咦,有意思嘍!「看不出」改「用聽的」。(這叫跳出成功方程式!)地藏王菩薩招來他管轄的一隻獸,名叫「諦聽」。「諦聽」有個本領,他趴在地上,用耳朵聽,舉凡天地間,所有物種,包括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他都可以「照鑑善惡,察聽賢愚。」

這「諦聽」趴在地上,聽了一會。知道答案了,但不能當場說破,也不能助力擒他。為何?地藏王菩薩問。說破,怕他當場鬧事,搞得地府不安。那為何,又不能助力擒他呢?妖精神通,與孫大聖無二,我們這些幽冥,沒辦法抓住他啊!那怎麼辦?「諦聽」有智慧,說了句禪意深刻的話:「佛法無邊」。地藏王菩薩懂了,轉頭對兩位大聖說,不妨讓如來佛,斷你們的真假吧!沒錯,官大學問大,推給老大,準沒錯!

兩位大聖繼續拉拉扯扯,且行且鬥,打到了終極解決的最後一站:大西天靈鷲仙山雷音寶剎外。如來佛面前,兩個大聖依舊毫不相讓,這時,菩薩趕到,解釋了自己無從判斷真假的尷尬。如來安慰她,你雖法力廣大,卻也不可能遍識宇宙間的萬事萬物(言下之意,當然只有我如來佛可以啦!)菩薩何等聰明,馬上請上級開示。如來佛說,這宇宙間萬物,可分十類,有五仙,有五蟲,但這假悟空是十類之外。屬於四猴混世。哪四猴呢?這如來佛可有學問了,他細細道來: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

第二是,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挲。第四呢?這就是假悟空的來歷了。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這麼厲害啊!

如來佛這麼一點破,這假悟空頓時像洩了氣的皮球,急縱身,跳起來要走。但哪裡走得出重重包圍呢?如來佛親自出手,用金缽盂一罩,現出原形,果真一隻六耳獼猴。孫悟空當下反應,一棒劈頭迎下,可憐啊!這隻六耳獼猴,當場絕此一種,世間再無六耳獼猴!

但如果還有呢?為何天地之大,獨獨不能容下一隻六耳獼猴?我幫各位分析一下:靈明石猴,不過是懂天文地理。赤尻馬猴,不過是懂陰陽人事。通臂猿猴,不過是懂速度快手。但,唯獨這六耳獼猴不同,牠竟然是聽音辨位的模仿高手!牠既然能模仿孫悟空維妙維肖,牠若模仿觀世音,模仿如來佛呢?豈不天下大亂!無君無父了?牠必須死!

假冒的孫悟空,沒被揭穿時,多麼兇猛!一被揭露,霎時疲軟!說明什麼?說謊,一定要氣壯山河,鬼神都相信!你把謊言當真理,講它一萬遍,自己信得眼眶含淚, 別人就輸給你!終於明白了吧!說謊的人,怎能自己認錯呢?不但不能認錯,還要死撐到底!這點,假孫悟空應該多跟外遇被抓包的男人學,抓姦在床,也要喊冤到底啊!

 

作者為知名作家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