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藝術加值 如何再接招!?

簡秀枝/藝術加值 如何再接招!?
簡秀枝/藝術加值 如何再接招!?

一、前言

聽到企業家支持藝術,基於職業上的敏感度,就會迫不及待想去探個究竟。高雄永添藝術集團,就是我近日走訪的高調港都新貴邵永添、邵雅曼父女,感觸十分特別。

擔心自己的功力不夠,或者對藝術認知有偏差,特別邀請台北藝文界幾位重量級前輩同行,於是,走探金馬賓館、入住晶英行館、品嚐Ukai鐵板燒、並在總統別館作專訪,希望透過近距離的觀察與體驗,得到更客觀持平的認識。

果然,功不搪捐,有驚艶,有敬佩,但也有些許悵然。

永添藝術,隸屬御盟集團,包括御盟建設、晶英國際行館、The Ukai餐飲、皇品營造與御鼎投資。

與藝術最直接關係,是201811月開幕的「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以及在去年10月獲選世界奢華酒店大獎中的《奢華藝術酒店》世界首奬,以及《奢華全套房酒店》亞洲區首奬,所以,「藝術」對這個集團,必然舉足輕重。

而靈魂人物,正是該集團創辦人邵永添與執行長邵雅曼父女。

邵永添,現年53歲,外型結實精幹,完全沒有中年大叔的膀大腰圆,來自勤作運動、控制飲食,而且緊身剪裁衣著,展現十足潮味,凸顯新時代的企業新貴形象。加上,晨起禮佛,念經拜神,結交宗教領袖,開口閉口,必稱師父,果斷理性的外型之下,濃濃的宗教話語,也是一絕。

現年26歲的邵雅曼,從小喜歡藝術,曾在倫敦紐卡斯爾(Newcastle)大學念過藝術管理研究所,一畢業返台,就投入家族事業,尤其打理與藝術相關事務,而金馬賓館執行長是她的第一份工作與職銜。

標準的氣質美女胚子,長髮紥髮髻,寬鬆素雅衣著打扮,刻意壓低的磁性嗓門、超齡的衣著打扮,當父女在同一埸域出現,過於年輕的爸爸,與刻意扮老的女兒,看起來像夥伴,而不像父女。

參觀「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早在214日,第一次在老同事推介下,特別南下高雄,與該集團作第一回合接觸。

因為受到「金馬」與「賓館」的傳統既定印象,所以「喜出望外」、「無比驚艶」,所以又激發我「再探究竟」的職業性好奇心。

228自由日」的紀念音樂會,選擇在高雄衞武營舉行,又是由Wolfgang Tillmans擔任舞台設計的《戰爭安魂曲》,前往聆賞之餘,正好安排御盟集團的相關訪問行程。

晶英行館在高雄,或說在南台灣,懿名遠播,尤其飯店內又有日本正宗Ukai血統的鐵板燒餐廳,獺祭清酒,在飯店界,評價不俗。近幾年,獲奬連連,讓邵永添開心不已,自信心大增。

二、以藝術創造企業價值

御盟集團的藝術重點有三,一是行館藝術,二為廊道藝術,三為客房藝術,四為金門賓館當代美術館。

行館藝術指的是晶英行館的大廳與28樓的接待中心;廊道藝術偏重在行館的公共空間。

客房藝術,則以聯盟南台灣八大院校,推動「藝術新秀扶植計劃」下,一方面鼓勵台灣年輕當代藝術家,一方面美化房間,也期待住客喜歡,可以順手買走。

當然,最重要的是,金門賓館當代美術館,除了館藏常設展之外,還包括合作展覽。

A.行館藝術

低調奢華,一直是邵永添董事長掛在嘴邊的口頭禪,也說是該集團所謂的信仰。如果從晶英行館的外觀來看,沒有明顯廣告招牌,外客有時候還會錯過,必須按地址找目標。

不但不接低價旅行團團客,也Ukai鐵板燒餐廳,還婉拒12歲以下兒童,鎖定的是「富而有禮」的頂級客層,是珍惜品質、識貨內行的有緣人。

對於這樣的客群,頂級服務,真誠款待是必須的,包括視、聽、感覺,而且滴水不漏。

一進大廳,德國ART+COM4D動態雕塑《舞動的粒子》,立即抓住所有人的注意力。四方形蓄水池上,168顆金屬球體,隨著樂音舞動,韻律感十足,唯美動人,極富創意與浪漫風情。

這是德國籍藝術團隊ART+COM為國際五星級飯店大廳所打造的第一件作品,也是台灣首見傑作,完成於2017年,是以高雄的歷史源由發想,港都風情,水波紋盪漾,因此,透過168顆金屬球體,展現群魚翻躍、鷗鳥頌歌的意像。

這件作品,ART+COM團隊以168房間數,也是吉祥數字,演算一週,最後以168小時與1千以下168個質數為單位,發想打造,代表我們所生處的時代,也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作品定時舞動,都揉和在45分鐘的幻化裡。但靜坐在窗前的原木長椅上,或佇立池畔,屏氣凝神,彷彿有個聲音,悄悄在耳邊提醒你,放慢腳步,沈思默想一下⋯。

ART+COM的作品,在國外很受歡迎,尤其公共空間裡,德國BMW總部博物館,就有一件,而亞洲的新加坡樟宜機場,第一、第四航站,也各有一件,分別是2012年《律動雨》及2018年的《花瓣雲》,吸睛傑作,總是為匆匆去來的行旅過客,提出叮嚀,也寄予祝福。

入住進高雄晶英行館的人,一定會為那份律動美感所感動,喜歡藝術的人,則更對《舞動的粒子》所神往。

欣賞藝術,不再受限於紙筆畫布,當跨界結合,集聲光型於一身,將更加縵妙動人,成為晶英行館的鎭館之寶,也加分不少。

ART+COM團隊,是個非常要求作品擺設環境,當時受建築界相關人士引荐,而與郭永添父女搭上線,透過視訊聯絡,實地考察,最後允諾創作這個作品,連飯店電梯、接待櫃台、背景磚牆、輔助枱燈,都作了整體搭配。柔和照明,與一氣呵成的場景相輝映,讓晶英行館呈現超五星級飯店的美感要求,在競爭激烈的南台灣飯店業界,脫穎而出。

晶英行館的28樓交誼廳,ART+COM團隊也發揮「定調」的專業指導,力圖與大廳入口的《舞動的粒子》相呼應。

一出28樓電梯,就看到知名芬蘭籍藝術家奧立佛·艾里亞森(Olafur Eliasson1967-)作品《月相》,直徑137cm x137cm的複合媒材作品,創作於2016年的作品。

該作品,係由12顆特製材質的透明球體組成,晶瑩剔透,由頂端晶澈球體開始,依隨著觀者欣賞角度的不同,呈現出如明月般,漸次的色澤,彷彿天地之間的陰晴圓缺,引人無限遐想。

奧立佛・艾里亞森曾說,裝置藝術是為了體驗現實經驗而生,當作品安置在28樓交誼廳入口,透過該作品引發感官認知,也賦予觀看者,以一種全新角度,去理解世界。

奧立佛.艾里亞森在國際,非常活躍,展覽約邀不斷。他擅長以自然環境元素,結合先進科技,打造新情境,例如,日光、流水、彩虹、霧等為概念,從中創造出如夢亦真的情境,啟發觀者的五感體驗,確實帶來驚艶。

入住晶英行館的住客,不管清晨登高用早餐,或者深夜前來品茗喝酒,置身在《月相》作品面前,視覺變化中,咀嚼週遭百態,耐人尋味。

B.廊道藝術

這是御盟集團藝術美感的延伸,讓藝術無所不在。購藏自中外藝術界,例如,來自日本的平賀茉莉、池田晃將、池添彰;台灣籍的蔡瑩臻、許芝綺、許廷瑞、吳偉丞、林靖蓉、廊道中,盧嬿宇、謝旻玲、吳竟銍、朱芳毅⋯,多元面貌,琳琅滿目。

當進出御盟公共空間,就有機會與這些藝術作品,不期而遇,也許金屬媒材,也許陶瓷手藝,也許平面作品,形式不同,但傳達藝術美感,殊途同歸。

這些作品,靜處一隅,在略顯幽微的照明中,散發熠熠藝光,成為晶英行館的內涵所在。

C.客房藝術

入住晶英行館,除了欣賞寬敞房間、細緻裝潢、姣好視野外,房間內還安排年輕當代藝術家作品,一般說來,4號左右油畫,或23才書畫,都是畫龍點睛的安排。

這是御盟集團,以聯盟南台灣八大院校,推動「藝術新秀扶植計劃」,初期挑選168位年輕當代藝術家(目前已累積逾200位)的作品,小巧玲瓏,很適合房客欣賞之餘,洽商櫃台,付點小錢,即可隨手擕帶回家。

雖然不像美術館或專業畫廊,在作品前,會以專業照明,打光强化,來凸顯作品精妙與價值,略為可惜。

然而,因為年輕藝術家作品,定價不高,作品懸掛在裝潢俐落的房間裡,可收紅花襯緑葉之妙,同時,親民性很足,不失實惠。

為了行銷這些藝術作品,晶英行館還精印明信片,讓入住房客,郵寄使用,或當作禮物,收集外帶,貼心的服務,贏得讚美。

D.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提到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的結緣,邵永添說,那是人生的偶然。一方面是早年在高雄當過兵的建築界友人推介,一方面領悟家中神明「發爐」的耳提面命,以OT方式,標得金馬賓館,透過該集團獨到的建築專業,挹注可觀資金,花了番功夫作整修。有歷史感的老舊建築,一方面維持住原建築的格局、空間、磨石地板,並在四周,整地修牆,廣植林木,重新賦活當代生活力。

這個空間,外界猜測會作為藝術家的駐村空間,但董事長邵永添心繫藝術回饋社會的良苦用心,希望以當代藝術,帶動觀光文史價值,同時也給甫從英國學成歸國的愛畫畫女兒,一個完整的藝術舞台,因此取名為「金門賓館當代藝術美術館」,女兒邵雅曼也因此,理所當然地出任執行長。

邵雅曼認真盡責,組織小團隊,負責金馬賓館的環境、接待、空間保養、展覽作品策劃,甚至與國際團隊接觸協商,也書寫學術及文章,完全展現專業身影。壓力不小,但很受肯定。

該美術館從整修開始,就不斷物色合適的國際藝術大師作品,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errell,1943-)光雕作品,率先雀屏中選,讓金馬賓館美術館立即取得專業美術館的入場券一般,彌足珍貴,這個亮點與口碑,隨著201811月正式開幕以來,「彷彿」被視為高雄當代藝術重要景點,成為高雄美術館的衞星聚點。相當懂得提攜後進的李玉玲館長,非常珍惜該館加入營運,百忙之中,她總是抽空參加金馬賓館美術館每一檔重要展覽的開幕,對邵雅曼執行長的拉拔與肯定之情,也溢於言表。

詹姆斯・特瑞爾的空間裝置作品,取名為《柯林斯海峽-鑽石》創作於2017年,詹姆斯.特瑞爾透過光線的導引,在作品中,賦予宇宙能量,當觀者入室內,安靜凝視,可從從漸層幻化的色彩中,感受情境的變化,有如生命的體驗,享受氣場與能量的律動,感受強烈,令人神往。

其次,金馬賓館美術館也與香港藝術家伍韶勁合作的委託創作計劃,是藝術家現地創作,揣摩當年阿兵哥搭船航向命運不可知未來,心中的忐忑、孤獨、惶恐。觀者常被邀請坐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處,望著點點繁星,體驗那種無依與絶望。

除了常態展覽之外,金門賓館迄今未曾停歇展覧腳步,例如已經展覽過的「阮義忠紀實攝影文獻展「光與凝視:失落的優雅」、「稜鏡:趨近那些尚未看見的場景」,傳遞高雄歷史與南方意象。2017年間,與德國法蘭克福應用藝術博物館合作的「Frank Bette 個展」《紅X線》,就是以東方的利基,將西方應用藝術的觀點,介紹到台灣。

義大利當代藝術展:羅伯特・潘「觀看的方式」。

與法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平行展的「禪色・向蕭勤致敬」,都是可圈可點的展覽盛會。

目前,與慕尼黑文化廳共同支持的慕尼黒鎌田治朗「VOICE語音」,以及嶋本昭三藝術協會、義大利那不勒斯莫拉基金會共同策劃的「嶋本昭三:跨越藝術邊界」展覽,兼具學術與視覺效果,非常受到重視。

「嶋本昭三:跨越藝術邊界」展覽,主題聚焦於嶋本昭三藝術生涯變化進展與過程,展品數量,是台灣前所未有的完整,將成為第一個嶋本昭三難得的一個研究概論展覽。

中國武漢疫情肆虐,不確定何時可以打住,原本,今年5月金馬賓館美術館正在摹拳擦掌,規劃嶄新展覽,倍受外界期待,目前只能守著夢想,守著美術館,靜待雲淡風輕,展覽再起。

 

典型在夙昔 少即是多

回首御盟集團,邵永添董事長與邵雅曼執行長父女的發跡之路,可以在短短20多年間,能有如此豐厚累積,卓實不易。

邵永添董事長在訪談中提及,早在襁褓歲月,他從會坐、會站,直接會走路,沒有爬行這一段,讓當時親友,深引為奇。

果然,是天生好手,人生之路,一直敏鋭過人,卑微身世,讓他一直有著努力打拼的狂勁,也持續保持跳躍收割的機遇。他是跟一般人家,很不一樣的。

例如,他鳯山商工模具科畢業的學歷,與建築發展完全不相關,但靠著他在進社會後,「做中學、學中做」的能耐,從幫建設公司老闆擔任司機兼保鏢近身觀察,學習到奧妙,進而鎖定房地產方向,全力以赴,很快從夥計變老闆,成功翻轉了人生,優雅轉身。氣魄與能耐,實在令人佩服。

成立五星級晶英行館、打造饒富歷史與記憶況味的金馬賓館美術館,再引進國際藝術家或團隊,例如ART+COM、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errell)、奧拉佛・艾里亞森(Olafur Eliasson)、鎌田治期、嶋本昭三⋯,可說是極正確的選擇,是神來之筆,遙遙領先一般建商視野與品味,實在件可喜可賀大事。

邵永添一再表示,高雄發展潛力無窮,需要超五星級飯店、當代藝術美術館,以及飯店型管理的高級住宅,才能真正留住國際人才的進駐與長住。前兩項,邵永添已經做到,第三項也在工程中,他展現劍及履及,說到做到的氣魄,看來完全朝他的「大高雄藍圖與期待」方向前進落實夢想。

也許,人生路太順遂,又有宗教信仰的加持,9個月前,邵永添找了書僮協助,他開始畫畫,而且一畫就畫上癮。他說,畫畫讓他快樂,讓他感受瑰麗多彩,一年不到的時間,已經完成百幅作品,他覺得自己也是畫家,甚至應該是藝術大師。

於是,從晶英行館到金馬賓館美術館,開始增彩加色,掛起他的畫,連一夜訂價36萬元的總統套房亦然,而金馬賓館美術館更開闢他個人的常態展專廳,幾十幅作品,外加搭造的畫室隅角,一起呈現給到金馬賓館美術館參觀的民眾。

金馬賓館美術館執行長邵雅曼,一直喜歡畫畫,工作之餘,也閉門創作,也許這個雅好,影響了企業家父親,讓父女在藝術創意中交流。

更可能來自國際大師的作品啓發,尤其昂貴報價,刺激了耳聰目明的邵永添,讓他萌發「有為者亦若是」的想法,認為自己可以無師自通、親手作畫,來向崇高的藝術大師致敬,更以他炫目耀眼的作品,陪襯大師,與大師作品常相左右。

於是,晶英行館不再是過去低調素雅的晶英行館,金馬賓館美術館更不是開幕初期,只有歷史、回憶、當代藝術的純粹專業美術館。

邵永添是老闆,是決策者,他想做與他所做的,沒有人敢說不好或不妥,他的朋友,更會在作品面前,說他愛聽的話,給他盲目的掌聲,因此,他越畫越起勁,企業家身份之外,多了一個藝術家的頭銜。

然而,藝術有門檻,流派與位階,更有純粹性,有他醖釀、堆疊、發展的長路,很難一夜成名,形似不代表魂存,顏料揮灑,不一定全叫創作。

如何維護藝術的品賞精神,守住這些國際大師打造出初期的內涵高度與環境定位,是門大學問,也是功成名就、多金成功企業家「無所不能」後的另一種修持。

永添藝術集團,是否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尊重大師原創高度,信守洽談之初的收藏條件與履行結果。

畢竟,專業創作與業餘塗鴉,是有分際的,甚至截然不同。

這是我們一群人朋友,迢迢數百里高雄行之下,說不出口的共同心聲與期待。

知名建築大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生前曾提出「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概念,這是他窮其一生,探索空間的結論與奧妙,這個概念,反應到週遭與人生,也能適用,哲理盡在其中。

聰明睿智如邵永添董事長、溫婉細膩如邵雅曼執行長,對於建築前輩這樣的建議與叮嚀,一定心領神會、感同身受吧!是不!?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