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奎》父親是「怒潮一期」,衍生「新埔對抗黃埔」之爭

王鳳奎》父親是「怒潮一期」,衍生「新埔對抗黃埔」之爭
王鳳奎》父親是「怒潮一期」,衍生「新埔對抗黃埔」之爭

老兵在動蕩流離的時期,每一言、每一行都左右自己的命運,更決定後世子孫的命運。

父親生性耿直,不畏權勢,經常挺身捍衛自己與朋友的立場。父親於民國38年4月加入國軍,43年為同袍仗義執言而與長官爭執,揍了長官一拳被判進了軍監,之後因特赦出監,就決定退伍,結束了6年的軍旅生涯。

歷史就是一連串的時空際遇,期間任何絲毫差異,歷史就會改寫,若當年父親忍住一口氣,就不會有我的存在。感謝父親的個性,感謝當年那位讓父親揍一拳的年輕長官,有時會想知道他現在哪裡,登門親自向他道謝。

民國38年5月,父親與結拜兄弟一行8人在江西南城加入胡璉兵團之軍政學校,一路南下轉進到廣東汕頭待命。38年10月,金門古寧頭大戰前夕,胡璉重建的12兵團已編練成十萬大軍,但大部分是新兵,許多甚至是抓丁捉伕而來的「少年兵」及「學生兵」。10月下旬12兵團所屬的第19軍奉令從汕頭登船出發,10月24日登陸金門,25日凌晨就投入古寧頭戰役馬上接敵,死傷慘重。

所幸父親當時還只是接受幹訓的學生,這批軍政學校的學生並未投入古寧頭戰役,雖然也登船出發,但是在基隆上岸,後先行軍到新莊,休息一晚,隔天乘車到新埔紮營,進入新設立的「怒潮軍政學校」。有人將新埔譬喻「新的黃埔」,後來衍生「新埔對抗黃埔」之爭,然而新埔畢業生不得以軍官任用。

據父親的描述,古寧頭大捷後,父親所屬「怒潮一期」移至金門辦理畢業典禮與分發作業。當時的陸軍總司令孫立人欲將怒潮一期改編為陸官24期以少尉軍階分發部隊,未獲胡璉同意,因為胡璉希望他所培訓的這批子弟兵日後反攻大陸皆是戰地政務的地方官。後經蔣宋美齡出面協調,決定由怒潮畢業生自己選擇出路,因此有學生報考官校25期,也有報考政工幹校,所以當年有些同袍後來升到將軍,但決定留在胡璉部隊的怒潮一期,沒有聽說有升上將軍的。

父親在金門首先被分發至馬祖,2年後再從馬祖調至花蓮,在花蓮待了1年多,先移防到高雄,再轉到中壢,大部份在部隊的時間都是整軍備武,每天喊口號,等待反攻大陸的號角。就如此等待好一陣子,久而久之,父親及許多同袍不免產生反攻無期、前途茫茫的感覺。

民國43年父親在胡璉兵團的50軍通信營擔任通信員,一日,一位剛下部隊的官校年輕軍官,在軍訓當中不明究理地辱罵大家,父親挺身而出仗義執言,與軍官發生爭執,揍了這位軍官一拳,代價不輕,被判了二年半軍刑。父親被關進新店溪旁的一個軍監,每天都要到河邊找石頭,搬石頭,再交由軍監拿去賣。父親反而覺得如此日子過得比較自由,伙食也比較好。就這樣過了四個月半,剛好遇上蔣介石總統連任而特赦。放回部隊後,即使眾多長官及同袍勸說,父親認為待在軍隊的人生無望,就毅然決然辦理退伍,他是同時加入國軍的8位結拜兄弟最早脫離軍旅的一位。

(待續)

作者為東海大學EMBA教授

●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登

●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