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領錢佃農未受益 水競用補助真助農?

【羅安達 桃園】

種植水稻,得面對供水不穩的風險,為此農糧署推動水資源競用政策,分年、分區鼓勵農民節水停灌,每公頃可補助8.7萬元,這次桃園競用地區輪到新屋、楊梅以及新竹的新豐、湖口地區面積達7千多公頃,而新屋是桃園最大稻米產區,在灌區內受影響的農民眾多,其中不少人是參加「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耕作面積龐大,現在除了一期稻作受到衝擊,接下來,還得面臨零收入及農機貸款問題,讓農民們是叫苦連天。

在工地現場專心的釘著板模,這位工人林春琳的真實身分,其實是參加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的專業農戶,水稻種植面積高達35公頃,一家收入全仰賴種田,現在卻因為水資源競用政策,等於全家失業,他只好叫兒子到工廠上班,自己則是重操舊業做板模,除了得維持家計,每個月更要償還農機貸款。

農民 林春琳:「回來加減做臨時工,臨時工不見得,你知道人家不一定會請你,因為我們歲數也有5、60,50多歲了,所以你到這建築界,站也站不得,到農業上你也沒有固定的收入啊!所以最多只有打零工而已,幫人做做板模,做做就這樣的工作而已。」

農民 徐金輝:「所有補助來講,全落在地主的名下去來講,我們根本就拿不到,我們耕的人根本就什麼都沒有,就是要休息而已,不然要怎樣,休息就沒有收入,這生活就成了問題。」

農糧署指出,由於近年來氣候異常,一期稻作時常面臨供水不穩定風險,經由經濟部、農委會、科技部、水利會等單位綜合考量,在維持糧食安全、糧價穩定與農民收益等前提下,規畫出「水資源競用區,耕作制度轉型方案政策」,希望藉由引導農民調整耕作模式,以因應氣候變遷衝擊。

農糧署署長 胡忠一:「怎麼樣讓水資源做最有效的利用,因為一期,台灣分一期作跟二期作,在一期作的時候,水分比較不足,那水量不足的時候,怎麼樣去讓它做有效的利用,就將一些休耕地,或者是一些可能在灌溉溝渠,比較末端的地方我們就來試辦,是不是我們可以慢慢的把它一期,把它轉為做雜糧,或者是做其它的這些,不要用很多水量的這些農作物,那這樣的話,政府就來提出一些經費,來彌補因為你轉作或者是說休耕,所造成這些,本來的農產作物上面的收益,所以就有水資源競用區,這樣的一個示範計畫。」

農糧署為此提撥節水獎勵,一公頃最高可補助農民8.7萬元,只是多數佃農與地主,長期都只是口頭約、節水、轉作等補助款,幾乎最後都進了地主戶頭,對於實際耕作的佃農而言,補助款等於是看得到吃不到,新屋農會也指出,今年水源競用區,桃園灌區輪到新屋,楊梅、新豐、湖口,面積高達7千多公頃,光是新屋就超過2千公頃。

除了嚴重衝擊一期稻作外,對於糧倉存量影響也很大,佃農們更是兩邊落空,為了降低衝擊,農會緊急開會整合意見,希望可以為佃農爭取一點補助,不要導致好不容易,回流的青農又離農。

農民 林春琳:「現在的心情,最好將機器全賣掉,最好你知道,一塊田地都不要碰了,不是啊!政策這樣,變成說你跟地主的問題,兩人為了田的事情,在那吵吵鬧鬧,是不是,所以對我們耕者,叫做沒有保障,是不是,你說來簽約,地主不可能跟你簽約,簽約的部分是少部分,我們叫做口頭禪(約)來講,根本沒有保障,政府補助更多錢,我們這些農民全拿不到。」

新屋區農會主祕 盧永才:「另外也對我們,我們的糧倉也有影響,因為我們一期是大約沒種來講,農會這糧倉就收沒有穀,對政府整個糧食政策也會有影響,雖然說政府的政策我們要配合,不過對我們佃農來講,影響很大,希望政府對我們佃農,希望來,有辦法來對他們做一點補助。」

水資源競用政策雖然沒有強制,農糧署也鼓勵農民轉作用水量較小的雜糧作物,但對於多數稻農而言,轉作其它作物的供銷推廣,還有補償金等都是一大難題,目前想轉作的意願並不高,新屋農會指出,目前只能盡快將地方心聲,轉達給農糧署也希望新屋區二期稻能提前插秧,盡量來彌補一期虧損,而農民也建議競用措施,應該要以當地的水資源現況來調整,就像是今年不缺水,桃園地區卻依舊要辦理競用,政府調度用水,但也要顧及「農民的肚子」,否則配套措施沒做好,受惠的永遠都會是地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