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急救面罩做到5G,這家公司沒「核心」竟能年營收70億?

從時下最火的5G,做到最缺的急救呼吸面罩,這家材料代理商都有參一腳!年營收破70億的崇越電,長年力行極致的分散風險、多角化,選擇不把「核心產業」養大,它到底在想什麼?

從滑開手機那刻起,你的生活就離不開矽利光(Silicone)材料。舉凡手機螢幕鍍膜、化妝品潤滑劑、5G散熱材,甚至全球最稀缺的急救呼吸面罩,都有矽利光蹤跡。

年營收破70億元、有4000多種產品的崇越電,正是全球矽利光龍頭廠,同時是信越化學的華人區最大代理商,也是少處能銷售原廠全系列千種產品的廠商。

「因為它有趣,才讓我一待30幾年。」現年58歲的崇越電董事長潘振成,1988年即加入崇越電、從業務做起。當時,崇越電代理的矽利光種類不多,主要用於紡織、建築等傳產。但潘振成卻一眼看出矽利光創新潛力。

隔年,潘振成看見公司安於台灣市場的隱憂,遂獨排眾議、堅持打國際盃,甚至一人前去文革後的中國開發市場、找客戶。

財務長吳坤明說,「要是那時潘董沒去開拓海外,現在業績可能三分之一不到。」

而後數十年,潘振成戰功顯赫、一路升官,率公司陸續插旗海外各地。其實,崇越電能長青不衰、逐年成長,還有一大關鍵,就是靠「分散風險學」。

每年淘汰舊產業,勇敢斷捨離

不像大多企業選擇專注少數核心產業,潘振成反倒希望崇越電盡可能多角化、沒有獨大的核心事業體。

他認為,不論多有前景的產業都會受到賺錢週期的限制,一旦競爭者相繼湧入,三年內即可能變成低利潤的紅海。因此不能讓企業過度侷限於特定產業。

每年到了年底,潘振成會召開年度計劃和預算會議,設定隔年新切入產業,並斬去沒落老產業。潘振成就曾砍去不斷外移的染整業,另一方面新切入醫材、5G、化妝品等產業,堅持每年產業數都加一。

如今,崇越電自有一套的分散風險學。它最主要的五大產業(車用、醫療、化妝品、消費電子、運動休閒)營收占比都不到五成,而最大客戶占比更不到1%。若以其他企業的標準來看,儼然沒有哪一樣是崇越電的主力「核心產業」。

正因多方押寶,讓崇越電在面對疫情海嘯時,還能靠醫材、筆電伺服器、5G散熱材等當紅炸子雞彌補缺口。

崇越電董事長潘振成。蘇義傑攝
崇越電董事長潘振成。蘇義傑攝

崇越電董事長潘振成。蘇義傑攝

分散風險不簡單,三撇步防止加1反減20分

綜合觀察,潘振成經營企業還有三大心法。

心法一,打好關係虛心學

「許多經營之道都是向客戶、供應商請益得來,」潘振成曾為了和日商搏感情,自學日文,就算已是董事長,仍常親自拜訪客戶。

心法二,永遠比下屬先瞭解

吳坤明說,「潘董是全公司最認真的人!」每當代理新產品,潘振成以身作則、先摸透產品特性和應用,有時甚至比業務更熟稔。

心法三,鎖定產業前三名

4000多種產品,崇越電只挑各產業前三名做生意,一方面能隨大客戶成長布局,另一方面也避開小客戶倒閉、賠錢風險,讓事業不斷加一不減分。

後疫情時代 分散風險成顯學

後疫情時代,產業面臨美中對立、區域衝突、疫情未解等變因,崇越電也開始積極布局伺服器、碳纖腳踏車、消費電子等遷出產業的材料代理,並超前布署菲律賓、印度等海外據點,實踐後疫情的分散風險學。

「疫情暴風雨後一定有彩虹,產業也將有報復性消費!」潘振成有信心,崇越電的汽車、休閒產業、化妝品等材料,屆時將迎來春天。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