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夜2》:一起讓毛小孩不再有流浪的悲歌

《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故事走出收容所,帶著觀眾來到社會不同角落,探討流浪動物問題的源頭。

2013年,紀錄片《十二夜》的故事引起廣大迴響,當年喚起了眾人關注流浪狗的議題,也以最真實的狀況,反映流浪動物的哀戚和悲歌。

很多人原本都不知道,在收容所中的小狗,若12天後沒有被人領養,便會面臨安樂死的命運,但在收容所的惡劣環境,髒亂、凌亂不堪、不人道的對待,更甚至讓許多狗狗無法撐過這12天。

當年導演Raye希望觀眾用「離地30公分」的視野來看這部電影,全片以低角度方式拍攝、第一人稱視覺感受,讓觀眾更能進入狗狗的世界──感受牠們的生活,更進一步關心台灣流浪狗問題。

《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再次帶領大家關心流浪狗的問題
《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再次帶領大家關心流浪狗的問題

《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再次帶領大家關心流浪狗的問題

第一集《十二夜》講述的是因棄養或流浪來到公立收容所的生命,紀錄片上映一年後,台灣修法推行「零撲殺政策」,但棄養與繁殖無法遏止的情況下,流浪狗問題並未因此獲得解決。

第二集《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故事走出收容所,帶著觀眾來到社會不同角落,探討流浪動物問題的源頭。

故事走出收容所,帶著觀眾來到社會不同角落
故事走出收容所,帶著觀眾來到社會不同角落

故事走出收容所,帶著觀眾來到社會不同角落

故事描述,民間動保團體展開的「下鄉絕育」與「結紮計畫」,挑戰飼主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養狗思維;公立收容所的改建計畫因「鄰避效應」遭到抗議,困難重重、而改建完成的高雄燕巢收容所,卻面臨依然滿載的情形。

我們該如何帶給下一個世代「動物保護觀念」爭取未來的希望?

民間的絕育觀念非常的薄弱
民間的絕育觀念非常的薄弱

民間的絕育觀念非常的薄弱

第二集歷時三年,前往美國(USA)、日本(Japan)及奧地利(Austria)取材,內容圍繞「結紮」、「收容」、「生命教育」三個主題,以多個動保團體及公立收容所在各地的行動呈現人與流浪狗之間的因果關係,期望與觀眾共同思考解決之道。

導演Raye分享,2013年《十二夜》上映之後,更多人開始關心流浪動物議題,「領養不棄養」的重要性漸為大眾理解,也愈來愈多人開使用領養代替購買,大家也開始警覺「棄養」造成的嚴重問題。

然而,「在電影散場之後,毛孩是否都能回家?執行「零撲殺」政策至今,毛孩們的故事是否真有了幸福結局?」

導演還遠赴奧地利取材
導演還遠赴奧地利取材

導演還遠赴奧地利取材

她表示,事實的真相是,「流浪動物問題,並沒有獲得太大改善。棄養率依舊高居不下,許多毛孩在外頭遭受風吹雨打;無法執行安樂死的收容所,也面臨更多壓力。」

因此這一次,電影將和大家一起回到問題的原點:源源不絕的流浪動物到底從哪裡來?我們可以如何幫助牠們?該如何對待牠們?

導演Raye除了用數據和國內外案例,讓大家看到從源頭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我們也希望《十二夜:回到第零天》能做為開啟討論與對話的素材,藉此觸發社會大眾,對生命議題與社會議題,都能有更深入的思考、對話與討論。」

她表示,《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積極推廣「結紮」觀念,目的就是想要終結流浪動物收容所的根本問題,更積極推動「飼主教育」,希望觀眾都能培養正確的動物養育心態與知識。

《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海報
《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海報

《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海報

值得注意的是,《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並沒有第一集那般令人心碎的場景,故事反而是用較為愉悅且輕鬆的旅程,帶著觀眾下鄉關心流浪動物的絕育問題,一同關心毛小孩的生命。

(劇照提供:牽猴子)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