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me 市佔近 7 成卻被迫要分拆,Google 如何應對?5 大對手誰有機會搶食?

Google 可能要被迫分拆旗下主宰市場的 Chrome 瀏覽器事業了,對 Google 來說這意味著什麼?誰又有機會成為 Chrome 新的持有者呢?

《Politico》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美國司法部及州檢察官正針對 Google 涉嫌壟斷一事展開調查,並考慮強制要求該公司出售旗下Chrome瀏覽器及部分廣告業務。Google 掌控著價值 1623 億美元的全球數位廣告市場,據知情人士透露,對於如何解決此問題仍在討論中,不過檢察官已向廣告技術專家、Google 競爭對手及媒體發行商徵詢削弱 Google 市場主導地位的可行辦法。此外,美國司法部正另外準備一項反壟斷訴訟,控 Google 濫用其在網路搜尋引擎市場的控制權,該訴訟最快將於本週提出。

如果沒有 Chrome,Google 會怎麼樣?

Google 近來之所以頻頻遭到反壟斷調查,其核心收入來源「搜尋引擎」大概是罪魁禍首,靠著 Google 搜尋,該公司的開發計畫從軟體至無人車皆得以正常運作。然而事實上,Chrome 才是搜尋引擎的入門藥(gateway drug),沒有它,Google 對數位廣告市場的掌控力將不可避免地開始下滑。

Google 於 2008 年推出了 Chrome,當時大多數的網路用戶仍以微軟的 Internet Explorer(俗稱 IE)為主要瀏覽器,其次為 Firefox,另有少部分用戶使用 Safari 或 Opera 等其他瀏覽器來進入網路的世界。因此,當 Chrome 的標籤首次出現在 Google 搜尋引擎下方並邀請用戶下載時,很多人皆感到困惑,而在 Google 內部,這個最高機密的計畫則被視為一個高風險項目。

事實上,Google 之所以創建 Chrome,其實是為了生存。多年來,Google 一直擔心著微軟會在 IE 中封閉它的搜尋引擎,且當時不斷有消息稱微軟正在開發自家的搜尋引擎,待時機成熟即會加以推廣。雖然我們後來已經知道 Bing 的影響力遠不及 Google,但在當時這些消息對 Google 來說始終是個威脅。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反壟斷專家吳修銘(Tim Wu)指出,瀏覽器就是網路力量的關鍵,而其強大的能力正是監管機構迫使 Google 出售 Chrome 的理由,因為拔除了 Chrome,將能有效削弱 Google。除此之外,Google 將不能再控制 Chrome 的預設搜尋引擎,變成人人都有機會強奪,只要願意出錢,也許是微軟,也許是 DuckDuckGo,都可成為新的主宰者。

Google 確實佔領了搜尋引擎市場,這點從大家把「Google」當作是搜尋的代名詞就可以看得出來。不過吳修銘認為,這種情況終將改變,「IBM 也曾是電腦的同義詞,」不過在經歷反壟斷行動後,IBM 也出現了挑戰者。他指出,另一個促使監管機構強制拆分 Chrome 的主因在於,這樣 Google 要搜集更多用戶的網路行為資料將變得更加困難。(比石油還狂!「數據」躍升新時代黑金,誰會是最大贏家?)

圖片來源: Alex Ware on Unsplash
圖片來源: Alex Ware on Unsplash

如果要賣,誰會買?

根據 NetMarketShare 的資料,Chrome 的市佔高達 69.19%,遠遠甩開以 7.60% 市佔位居第二名的 Firefox,如果 Google 真的被迫出售 Chrome,這個買家可能是誰呢?《Forbes》作家 Barry Collins 認為,有 5 家「候選」企業可能成為 Chrome 的買家,分別是三星、微軟、甲骨文、惠普以及 Adobe。(藍色巨人一分為二!IBM 分拆出基礎架構部門,專注於雲端、AI 業務)

三星:三星有著足夠的資金與動機。它在自家推出的手機中皆內建了自行開發的瀏覽器,不過與三星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名號相比,三星的瀏覽器在行動市場的市佔僅有 4%。如果能買下 Chrome,也許能吸引大批用戶,其廣告及手機行銷手段有會有所增加。但 Collins也指出,Chrome 應該是不太可能賣給一間「外國」企業。

微軟:微軟於今年初推出以 Chromium 為基礎的 Edge 瀏覽器,顯然會是 Chrome 重要的潛在買家之一。若微軟得以順利買下 Chrome,不僅能使微軟進駐期待已久的行動市場,更有機會重回瀏覽器主導地位。不過正是這個原因,使微軟不太可能買到 Chrome,畢竟美國及歐洲政府都曾為對抗微軟的瀏覽器統治地位,進行了長期鬥爭。

甲骨文:從表面上來看,甲骨文這家企業軟體公司應該很難與主要面向消費者的瀏覽器業務聯繫起來,不過就在不就前,甲骨文成為 TikTok 美國市場的「信任技術夥伴」,顯示出該公司的野心。不可否認的,買瀏覽器肯定比買社群媒體來得有意義,且甲骨文的許多應用程式都是以瀏覽器為基礎,若能控制瀏覽器的開發及安全性,對企業客戶來說將極具吸引力。

惠普:據 Gartner 的資料顯示,惠普目前仍是全球第二大的 PC 製造商,因此顯然有參與這場經爭的實力,且惠普也曾有過大型收購案的經驗。除此之外,若 Google 出售 Chrome,勢必也會放棄其 Chromebook 業務,而這一塊將是惠普夢寐以求想接手的業務。

Adobe:與惠普不同,Adobe 是個純正的軟體公司,隨著愈來愈多服務轉戰雲端,擁有自己的瀏覽器在商業上別具意義。Adobe 近來靠著訂閱模式營收飛速增長,從財務面來看,Adobe 若要買下 Chrome,應該是可行的。

Google 該如何應對?

圖片來源:Mitchell Luo on Unsplash
圖片來源:Mitchell Luo on Unsplash

一些法律人士認為,美國政府要贏得這項針對 Google 的反壟斷訴訟很困難,畢竟 Chrome 及 Google 搜尋都是免費的,且用戶很容易就能找到替代方案。

除此之外,對於 Google 是否真的長期佔據統治地位一事也值得商榷。微軟今年推出以 Chromium 為基礎的 Edge 瀏覽器,同樣以 Chromium 為基礎打造的瀏覽器還包括 Opera、Brave 和 Vivaldi 等。乍聽之下,這好像意味著Google對許多瀏覽器都擁有「控制權」,但事實上,Chromium 是一種瀏覽器「引擎」,也就是基礎技術支架,Chrome 本身也是基於 Chromium 打造的瀏覽器,將 Edge 移到 Chromium 上正是削弱 Google 掌控權的好方法,因為將使得其他競爭者能更了解 Chrome 的運行方式。

Google 可能說服司法部沒有強制出售 Chrome 的必要性,因為競爭激烈市場終將解決這個問題。這種說法可能指向美國上一次重大的科技反壟斷調查,即 2000 年針對微軟的戰役,其起因在於人們擔心 IE 瀏覽器將過於佔據主導地位,不過時至今日,IE 已變成人們回憶般的存在,而這與美國政府的訴訟沒有太大的關係,最主要的原因是一家年輕的新興公司「Google」出面挑戰了它。

資料來源:PoliticoTelegraphMarketplace、Forbes

更多FC未來商務文章
真是好狗命!原來智慧穿戴、AI辨識、智慧監視器也能這麼用
【專家觀點】客製人性化體驗,加速營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