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角內多一條通道「卡滿結石」,70歲婦女眼睛感染險摘眼球


【台北慈濟醫院】

眼角內多了條廔管 裡藏多顆結石險失明

70多歲楊女士過去因右眼結膜紅腫和大量的眼分泌物四處求醫,但皆以結膜炎治療,無法根治。日前至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部檢查,發現她除眼部感染外,還合併輕度發燒與尿道感染,予以治療後會診眼科部沈姵妤醫師。

沈姵妤醫師先以抗生素治療,好轉不過三天,楊女士的右眼又開始惡化,出現角膜周邊潰瘍、穿孔及虹膜突出,歷經角膜縫補手術與各式檢查,最終發現,其右眼下內眥出現淚小管先天異常的結構,導致眼部易堵塞而細菌感染。沈姵妤醫師將淚小管內多顆結石沖出,遂進行衛教及安排定期追蹤,才真正終結楊女士右眼反覆感染情形,免於眼球被摘除的危機。

沈姵妤醫師指出,先天性淚小管結構異常發生率極低,約兩千至五千人才會出現一位,且多數本為基因異常患者,如3-4%的唐氏症患者雙眼會有此症狀。正常情況下,眼瞼靠近內眼角處有一個小洞,此為淚點,「哭泣時淚水會經由淚點通到淚小管、淚囊、鼻淚管,最後從鼻腔排出,因此才會有所謂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景象。」

然而,楊女士的淚小管旁還多了一個廔管,其未連接到鼻子,而是直接通到眼睛表皮,形成一個肉眼難以觀察到的小洞。眼表面的淚水與排泄物本應從淚小管排出,但因廔管所形成的結構異常導致無法排出雜物,經年累月下易感染及發炎。

經沈姵妤醫師檢查發現,造成楊女士右眼周邊性角膜潰瘍的是克氏檸檬酸桿菌(Citrobacter koseri),一種屬於腸細茵科的革蘭氏陰性桿菌,沈姵妤醫師說明:「這種細菌多見於髒水、食物、土壤或動物人類的腸道內,極少有眼睛受到感染的案例。」

感染後,蛋白與鈣質等物質在管內累積成數顆如硬乳酪般的小塊結石,使病情更為惡化、眼分泌物更多。沈姵妤醫師透過顯微鏡發現楊女士眼睛裡的小洞,便立即使用鼻淚管沖洗探針頭將結石沖出,遂請楊女士每月定期使用抗生素沖洗簍管,以維持細菌的最低量,避免再次感染眼角膜,並建議她可選擇手術,將異常增生的廔管切掉或放人工鼻淚管,讓淚液可正常排出。

沈姵妤醫師提醒,角膜具有折射光線、保護眼睛的功能,當發炎或潰瘍時會有疼痛、畏光、流淚的症狀,此時應立即就醫,避免延誤或病程過長造成角膜穿孔導致失明;若罹患周邊性角膜潰瘍,經醫師診斷與藥物治療仍無法根治,除考慮是否為急性自體免疫因素外,亦可考慮是否為先天性結構異常所導致。


原文引自:結膜炎怎麼都治不好、潰瘍險摘眼球…原因竟是眼內廔管「卡滿結石」

延伸閱讀: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