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也「三倍」? 研究:各國減塑政策來不及 2040年入海塑膠垃圾將增三倍

垃圾也「三倍」? 研究:各國減塑政策來不及 2040年入海塑膠垃圾將增三倍

2020年08月03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根據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流入海洋的塑膠垃圾量在接下來20年間將增加到今日的三倍,而截至目前,各種因應措施幾乎都沒有什麼效果。

各國政府可以限制塑膠製品的銷售和使用、強制改用替代製品或其他措施,但研究發現,即便所有可能做的都做了,所能減少的垃圾量僅今日的一半不到。

新研究評估 每年進入海洋的塑膠量約為1100萬噸

先前的研究估計每年進入海洋的塑膠量約為800萬噸,但新研究評估的數字要高得多,約為1100萬噸。

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到2040年,一年進入海洋的塑膠廢棄物量將增加到2900萬噸,相當於全世界每公尺海岸線50公斤。

截至目前,政府和企業的各種減塑宣示和行動,到2040年只會使預測垃圾量減少約7%。

研究人員表示,需要更嚴格的措施大幅減少廢棄物,包括改善收垃圾的方式,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以及回收再利用更多垃圾、投資替代材料和改善產品設計以減少塑膠用量。

這些措施需要接下來五年間全球投入1500億美元,但比起一切照舊到2040年產生的廢棄物管理成本6700億美元相比少得多了,同時還能減少塑膠相關溫室氣體排放約四分之一,創造多達70萬個工作機會。

專家表示:解決塑膠問題沒有仙丹妙藥,就是要許多政策和系統面的改革

研究主持人、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Pew Charitable Trusts)國際環境總監雷迪(Simon Reddy)表示,儘管過去五年間大眾對塑膠問題的認知不斷提升,但是塑膠袋收費以及禁止使用某些形式的微塑膠等措施至今成效有限。「解決這個問題沒有仙丹妙藥,沒有簡單的辦法,就是需要許多政策、創新和系統面的改革。」

政府必須徹底檢視其廢棄物處理系統,找出減少產品中的塑膠的方法。雷迪說,這一切都必須加速,因為一旦塑膠進入海中,幾乎不可能拿出來。

雷迪呼籲政府和投資者別再擴大塑膠的生產。「否則,大量廉價塑膠進入市場,會破壞減塑和替代方案的效果,並威脅回收的經濟可行性,同時使塑膠產製和回收之間的鴻溝難以彌合。」

雷迪呼籲各國政府鼓勵企業採用創新的模式,如再利用和回補系統,並且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讓使用新塑膠比回收塑膠更具成本優勢。 在發展中國家 真正管理廢棄物的人多半是拾荒者

中低收入國家則需要新的設計標準和更好的垃圾收集系統。

廢棄物管理是發展中國家政府經常忽視的領域。在這些國家,真正在管理廢棄物的人通常都是從事非正式經濟活動的拾荒者,而這些人也更可能身處污染和其他危險中。拾荒通常依據收集的材料重量來算錢,這使得收集對海洋危害最大的的塑膠製品變得更加困難,如塑膠薄膜。

雷迪說,儘管全球60%塑膠回收來自非正式廢棄物管理系統中的拾荒者和其他工人,他們在防止海洋塑膠污染上貢獻卻未被認可,也沒有獲得相當的報酬。

與一切照舊相比,全面檢討和更新全球的塑膠和廢棄物管理系統可節省約18%的費用,許多必要措施將得由企業來完成,並且將其成本和激勵措施考慮在內。

- 路透社(2020年7月21日),Factbox: How 'green' is the EU's recovery d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