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見就衝破局限 他靠創業改變世界

從小聽不到,也能把缺陷變成優勢。今天的主角是這位陳柏儒,雖然三歲那年,就被診斷出聽覺神經退化,卻有著卓越的研究能力,年紀輕輕,不到三十歲,就是一家新創公司的老闆,他用自己聽障的經驗,研發出一種 多人聲音分離技術,用在助聽器研發上,於是台灣本土的助聽器,進軍美國市場,但現在微軟公司也看上他們的技術。 原本,把聲音辨識成文字的軟體,可用於會議記錄,但技術上一直有道門檻,那就是當多個人同時發音,聲音辨識往往會失靈。陳柏儒開發的多人聲分離技術,與聲音辨識技術結合之後,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無心插柳,卻將自己推上台灣之光的舞台。

上午十點,辦公室裡傳來討論聲,陳柏儒剛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和同事交換意見,問題在哪?哪裡是突破口,答案,最終都在程式的字裡行間。

不到15人的小公司,每個月還是要燒掉百萬費用。30歲,當很多人都還在找方向,陳柏儒卻扛起老闆的責任。他帶隊的,都是和他差不多,年齡30歲上下的年輕人,憑藉聲音技術,參加美國晶片巨頭高通舉辦的新創競賽,從上百個團隊中脫穎而出。

聲音技術新創公司業者 陳柏儒:「我們一直以來都很想跟高通做上生意,因為高通是音訊領域的龍頭,(得獎者)他可以拿到高通的一些軟體技術上的支持。」

技術、通路皆成熟,台灣本土助聽器正式進軍美國。陳柏儒原本是雲端架構工程師,如今改行賣助聽器,還賣到美國,一切得從3歲那年說起,被家人發現聽不到,陳柏儒便戴著助聽器。學唱歌、學彈琴,都是為了矯正發音,或許是遇到的困難多了,讓他更加想要,征服聲音。

聲音技術新創公司業者 陳柏儒:「因為我以本身的經驗,再加上我本身的技術know-how,所以其實我們,我在跟我們工程師做溝通的時候,他們也相對應比較能夠理解,為什麼助聽器應該要開發成這個樣子。」

100分貝以上的聲音才能聽得到,換句話說,當拿下助聽器,只有震耳欲聾的飛機引擎聲,才能存在他的世界裡。

從無聲到有聲,關鍵就在寫入晶片的程式,哪怕是最吵鬧的環境裡,也能把人的聲音分離開、進而凸顯,讓助聽器配戴者,聽見最自然清晰的聲音。

聲音技術新創公司業者 陳柏儒:「分離前我的聲音會相對於,比較聽不清楚,那我們打開我們的模式之後,分離後可以聽到我們的這個背景聲音,會被壓制地非常非常低。」

2020年初,微軟上線一款多人逐字稿軟體,就是他們的技術。陳柏儒用聲音分離技術,找出每個人的聲音特徵,最多同時分離五個人的聲音。效果如何呢?

接著透過軟體,進行分離。

記者:「今年父親節要送父親什麼禮物?」

陳柏儒:「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陳宥任:「A B C D E。」

三個人分別說了什麼,一清二楚,再經由微軟的聲音辨識技術,聲音檔立刻轉成文字,解決公部門長久以來的困擾。

微軟新創加速器總經理 胡德民:「經濟部的這個馬上辦,這個客服的這個部分,也用了他們(陳柏儒)的解決方案,然後做這個、這個自動化的記錄,那麼,也承蒙立法院的資訊處跟公報處,也提供這個場景,讓這個洞見未來的團隊,再做深入的研究。」

以往,聲音辨識技術,一直有道門檻,那就是當多個人同時說話,往往會失靈。研究人聲分離技術者不少,但精準度高、能達到商用,陳柏儒還是第一個。

微軟新創加速器總經理胡德民:「會議是一個很大的困難,你可以想像,現在多人會議,還是要有很多秘書,坐在裡面幫忙寫會議紀錄,微軟自己我們就是這樣,所以我們就想說,欸,能不能透過他(陳柏儒)的這個技術呢,來去讓企業這種最平常的需求(會議記錄),得到滿足。」

聽不到,缺陷卻給了他研發的動力,這位青年老闆,化為聲音魔術師,為台灣製造,締造新的世界紀錄。

採訪撰稿:王以謙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東區最年輕 小姊弟受證環保志工
千手千眼寫藏經 看見菩薩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