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宣導精準分類 上海回收大躍進

垃圾去哪了,清淨在源頭,今天來到旗艦專題報導第十三集,我們的新聞鏡頭,還是來到中國大陸的上海,它被選為生態文明政策的示範城市,非常努力在落實這項政策,我們選定亞洲三個城市來看,日本的東京,他的物價很高、人工也很貴,每一噸的垃圾處理成本,要台幣九萬元,上海大概是台幣四千多,台灣是最便宜的,每一噸的處理成本,只要兩千多塊就能夠達成了,而且上海在做資源分類,跟我們有一點不同,他是家家戶戶把可回收的東西,通通放在一個桶子裡,然後運到了回收廠之後,會破袋進行精準的分類。上海自從推動這樣的政策之後,也配套的實施了各種的獎勵制度,不管是團體或者個人,只要你把資源回收、垃圾分類的工作做好,都可以獲得某種程度的獎勵,所以從這個點子,從這個政策的落實,大家可以發現,一個大理想化生活革命,要能夠成功,關鍵就在每一個小小的個人,是否願意付出他的行動力。

保麗龍,中國大陸稱為「泡沫」,將它用有機溶液分解,減少體積,運到工廠回收處理。

資源再生科技公司副總 王斌:「小區裡面,最主要泡沫,它存在幾個問題,重量輕、體積比較大,這是第一個,第二個而且呢,又是易燃的,比較危險,那邊的話,就是我們壓好的塊 這些壓好的塊的話,是按照1:40的比例壓縮好的。」

再經由揮發、冷凝,分離出溶劑和塑膠。留下來的保麗龍漿,冷卻後就是塑膠再生料,可製成再生相框、或踢腳板、以及玻璃纖維。

負責資源垃圾處理的,是上海藍鯨資源再生科技公司,屬於國有企業的子公司。目前,大上海回收服務點12100處、中轉站169處、大型集散場9處。而垃圾回收員約有上千名,他們網路線上接單,上門回收固定種類廢物。

垃圾車駕駛倪翔宇、和隨車人員雍明,一天出車四趟,穿梭各社區載回收物。

資源再生科技公司員工 雍明:「公司曉得你這塊地方去過了 它(社區)賣了多少量,跟他客服預約的時候,大概的數據是多少,量少就小車子去載,一般性是大車子。」

回收車上這份表單,就是他們一整天的工作成果。上海資源分類,源頭端並沒有細分,各種資源屬性 全交由資源回收公司處理。資源回收車,抵達廠區後,工作人員便開始後續的分類事宜。

資源再生科技公司員工 雍明:「當中這個是塑膠瓶、報紙、書,這一類的,這個是玻璃、鐵和玻璃、舊衣服,還有泡沫全部在這裡。」

人工分類後,各類回收資源,透過傳輸帶經由機器壓縮,準備華麗變身。

資源再生科技公司副總 王斌:「硬紙板的話,整個按照它的規格和尺寸,達到一定量的話,我再送到那個末端紙張處理廠去,他會再根據紙板的那個成色,會把它相應的分一分,然後把它打成漿,再做成其他的紙製類的製品。」

積極把垃圾回收再利用,變資源、變成寶,上海推行垃圾分類積分制,一方面實施社區比賽,列出評比「排名榜」;另一方面,讓民眾把累積的積分,用來換優惠券、以及生活用品。

這台藍色智能回收箱,就是資源回收公司研發的智慧兌換機。

資源再生科技公司總經理 袁霄珺:「我們是給他(居民)計分 不兌換現金的,線上積分是有幾個消納管道,在投放的社區裡面,定點設點去進行一個實物兌換 還有是在有的社區 我們是放一智慧兌換機 它是一個小的那種IC卡。」

這項做法,主要透過全上海3000多個「兩網融合」回收服務點,進行回收,也就是收生活垃圾的同時,順便收資源垃圾。原本看似完美的運作模式,卻因為新冠肺炎一度暫停。

資源再生科技公司總經理 袁霄珺:「其實應該從二月底三月初開始,我們開始復工復產,我們收益的整個量在這裡,刪我們做過調研(市調),就萬里家樂福這個超市,一天它出來的紙板,可以達到七到八百公斤。」

資源再生科技公司員工:「(疫情期間)我就沒出門,現在這開著門,每天進來消毒,四次,前一段時間開始,有個把個月吧 每天比一天量要增多,一天比一天多一點。」

回收量開始變多,代表經濟活動漸漸恢復正常。而對於垃圾分類末端設施,上海官方更投入200多億人民幣。

資源再生科技公司總經理 袁霄珺:「可回收更加可以進行一個循環利用,其實從垃圾分類這樣一分的話,其實整個垃圾量 焚燒量,包括那個填埋(掩埋)量,是減輕了很多壓力。」

上海市最嚴格的垃圾分類政策,實施滿一年後,生活垃圾掩埋,從原來的50%以上,下降到30%以下,每噸垃圾處理費用,不到台幣五千元,雖然,最終效果有待觀察,但上海已經確定,不會在環保與地球永續議題上,缺席了。

文字撰稿:林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