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無人機探測研究再進化 有助救難人員找出倖存者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綜合報導

無人機的研發有新發展,未來或許能投入救援。南澳大學研究人員過去曾研發出用無人機探測生命表徵的技術,當時可在3米範圍內測量到心跳跟呼吸頻率;2年後,團隊研究再進一步,成功設計出一套「計算機視覺系統」,能夠進一步在距離4至8米找到倖存者。

這個研究是南澳大學與伊拉克巴格達中級技術大學一群工程師攜手合作,只要能看到人體的上半身,無人機上的相機就能捕捉胸腔內的微小運動,以示有心跳跟呼吸頻率;這跟過去依賴膚色變化或體溫研究不同,也不限於被檢測的人員一定得站在無人機前方的3米範圍內,而研究人員表示,這次研究最大的突破,就是能更精準的檢測生命跡象。

研發這項技術的重要推手Javaan Chahl教授表示,這個基於心肺運動的研究是同類研究中的第一個,先由4男4女及一個人體模型,用不同的姿勢躺在地上開始,然後在白天且風不大的環境下,用無人機在8米外拍攝一分鐘影片,最後相機成功辨識出活人及人體人員。

Javaan Chahl進一步解釋,這個技術能在時間緊迫時用來監測生命跡象,幫助救援人員找到災區倖存者,能夠適應多種情況,像是地震、洪水氾濫、核災難、化學爆炸、生物襲擊、大規模槍擊、戰爭搜救等,或是偏遠地區的空難現場等。不過Javaan Chahl坦言,目前系統還需要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進行額外測試,藉此確保當部分身體被掩蓋時,也可以獲得準確分析。

另外,先前曾有一位在2017年受到5級颶風「瑪麗亞」侵襲的授在居民Pedro Cruz,有鑑於當時不少災民嘗試在地上寫SOS求救信號,希望能被直升機看見,Pedro Cruz因此受到啟發,研發了視覺識別工具「DroneAid」,配合無人機圖像識別在波多黎各街道上出現的繪製SOS消息。

Pedro Cruz的研究,是受災者能使用噴漆、粉筆等工具將聯合國發布的標準化圖標繪製在街道上,藉此顯示社去目前對食物、水跟藥物的需求,再藉由無人機從高空拍攝的影片,透過人工智慧、DroneAid在各種條件,像正常、變形、褪色、弱光等進行圖像檢測,自動將需求標示在網路儀表板地圖中,再傳送給救難人員,藉以決定救援優先順序。

參考來源:EurekAlert、DroneDJ
照片來源:unsplash

《更多匯流新聞網CNEWS報導》

居家美甲超簡單!開箱Homei光療機 輕鬆兩步驟變漂亮

女孩專屬夏日居家輕食補 來看人氣夯店「填一點」分享獨家食譜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