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住商到有巢氏房屋開創新事業 劉兆晟首年創下3000萬業績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畢業於大葉大學企管系的劉兆晟,第一份工作跟同學一樣進入企業,擔任半導體產業的產線幹部,工作2年之後發現自己內心渴望突破的聲音,於是毅然放下台灣的一切,前往澳洲從事建築工作,體驗了1年的異鄉工作,更確認內心想要的方向!回台後加入房仲業至今,目前擔任有巢氏房屋台中北平立人加盟店的店東,創業1年來店內業績已經突破3000萬元。

劉兆晟說,因為父親從事裝潢業,從小就有興趣,所以當年才會選擇到澳洲體驗不同人生與工作。「在雪梨幫忙蓋大樓的那段時間,雖然很累,但也很好玩!」劉兆晟分享,本來就設定在澳洲待1年,想要趁年輕回台灣要找一份穩定的事業,所以2013年底回來後,看到弟弟在永慶不動產工作狀況不錯,於是也一同加入房仲業。

知道自己在房仲業是一張白紙,為了讓自己進入有良好培訓制度的品牌,劉兆晟在跟隨弟弟進入永慶不動產前,花了一番功夫比較過各品牌。並在加入後,一路從新人到組長,到協助管理公司一半同仁,年薪也超越百萬以上水準,服務近4年後因為熟識學長邀約,轉往住商不動產擔任店長工作。

在住商不動產擔任店長近1年時間,劉兆晟認為創業時機成熟,看見自己在職場的成長與改變之後,他決定踏出創業第一步,2018年底加盟成立有巢氏房屋台中北平立人加盟店,重回熟悉的永慶房產集團。

品牌、系統、聯賣大加分 為新手創業挹注強大動力

「擔任店長這1年對自己更有信心,不管是洽談案件或是管理領導,自己都可以獨當一面。」劉兆晟在選擇創業品牌前做了很多功課,越深入研究、越發現永慶房產集團的行事及規章都很正派,兼顧形象及服務,還有聯賣機制、系統平台、總部資源都很強大。

像永慶標榜的「先誠實再成交」,就是劉兆晟在工作上跟同仁溝通的第一個重點,「因為買賣不動產需要長時間經營,在過程中要兼顧買賣雙方,所以誠實是最好的策略。」而永慶集團的規則明確,且永慶加盟三品牌的店東長們會以團隊跟品牌為主,互求共好,希望一起把商機做大。

劉兆晟說,有巢氏房屋「社區專家」品牌形象鮮明,搭配強大「i行動系統」,新進同仁也容易上手,還有謄本的庫存比對系統建立得很完善,「行動智能系統」更提升系統使用便利性,加上領先業界的實價登錄揭露至門牌,以及永慶房仲網流量比其他網路平台強很多,在在都讓他慶幸自己選對品牌。

劉兆晟笑說,加盟後的第1件成交,就是透過永慶加盟三品牌的聯賣機制完成!讓我這個新手店東吃了定心丸。劉兆晟進一步分析,永慶加盟三品牌店數在台中市佔率高,搭配跨店、跨區域、跨品牌的深度聯賣機制,開店以來聯賣率高達3成,成為創業成功的一大助。

半數經紀人業績破百萬 年度店總業績超前達標

創業團隊從一開始的13人,目前也穩健成長為19人。劉兆晟說,剛開店資深人員只有4位,其他都是資歷未滿一年的新手。最大挑戰在於「如何讓年輕同仁快速成長?在這邊賺到錢?!」由於團隊年齡相仿,大家感情很好,看到店長、學長帶頭衝,大家也願意一起拚,帶動店業績持續成長。目前所有經紀人業績都破蛋了,半數業績更達到100萬元,還有夥伴已經拚到業績200萬至600萬元,表現十分亮眼。

創業第1年,已經達標當初期許的2500萬元業績,劉兆晟感謝同仁們的支持,為了慰勞團隊,除了固定聚餐、每月慶生活動,他也會帶著大家去旅遊及運動。為了讓團隊一起成長,劉兆晟也會請同仁一起去聽演講,也會找代書、法律顧問、資深學長來經驗分享,讓大家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在地房產顧問。

結婚快3年的劉兆晟說,太太原本在百貨公司專櫃服務,兩人從大學時代就開始交往,愛情長跑13年,6年前到永慶不動產工作後,說服當時還是女友的太太加入房仲業,現在兩人一起工作, 一同把工作經驗傳承給新進同仁。

別怕踏出創業第一步 勇於突破每個階段的自己

展望2021年,除了期許年度業績能突破3,000萬元,劉兆晟首要目標是-培養更多管理人才!期許可以培養出管理人才,協助帶領小組,進一步成為副店長。「房仲業的好管理人才難尋,基本上只能自己培養!所以,打算好手養成後再來考慮展店,否則很難產生凝聚力。」

而對於有創業開店打算的同業夥伴,劉兆晟認為在每個行業都要持續突破自己,堅持保持進步。他以自己為例:「我以前很排斥當業務,也不喜歡站在講台上。沒想到從澳洲回台灣後,就成為房仲經紀人,然後一步步從經紀人、組長到店長,這期間沒有少過在台上說話,最後還創業、成為老闆,每個階段都在突破自己極限。」

「當然有時候會很徬徨,壓力很大,但同時間,也會看到自己的突破與成長,一點一滴累積出能力和信心。」劉兆晟很建議在創業前,要好好培養自己的專業跟信心,更要爭取成為管理職的機會,有了成功的經驗傳承、把新人帶成達人,就能建立穩固的開店信心。

新聞照來源:劉兆晟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CNEWS報導》

2021開年就送千萬幸福獎金 永慶房屋七年發放逾3億8千萬成家基金

房市亮眼紅盤封關!2020年全台交易量可望突破32萬棟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