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太平洋敵對 分析:戰狼外交日益咄咄逼人

(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安卡拉16日專電)中國和美國及美國盟友在太平洋的地緣政治競爭越演越烈。分析指出,斐濟淡化中國官員大鬧中華民國國慶酒會風波,顯示北京日益咄咄逼人技倆可能真的奏效,令觀察家引以為憂。

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網站今天刊登「台灣『戰利品』與美—中太平洋敵對」文章指出,中國大使館人員10月8日大鬧中華民國駐斐濟代表處國慶酒會,事件在當地警方宣布結案之後平息,但是北京在區域採行敵意日深的技倆令人引以為憂。

南太平洋大學(University of the South Pacific)新聞學計畫負責人辛赫(Shailendra Singh)指出:「美國對這個區域提升部署,中國擔心得之不易的進展落後,尤其是針對台灣...當『戰利品』是台灣的時候,因為賭注很高,中國會非常努力地對抗。」

貿易、俗稱武漢肺炎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以及北京在香港、新疆、南海的作為,導致美中關係陷入數十年來最低潮。而在美中關係急轉直下的同時,華府則加強力道支持台灣,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已多次對台軍售。

辛赫表示,美中在太平洋地區敵對,包括澳洲、紐西蘭、英國等華府盟友也無法置身事外。台灣現有15個邦交國中有4個在太平洋地區。

美國和盟友對太平洋島國增加發展援助,以對抗中國在區域的經濟影響力。美國國會成立兩黨參與的核心小組起草立法,尋求提高華府的區域存在,一旦「藍太平洋法案」(BLUE Pacific Act)通過,每5年會撥款10億美元(約新台幣281億3000萬元)投入加強海上安全合作和支持區域社會經濟發展。

中國目前是澳洲和紐西蘭之後的太平洋區域第3大捐助國,以經濟誘因、提供優惠貸款等方式向太平洋國家示好,手段也包括遊說相關國家與台灣斷交。

撰稿記者夏尼爾(Sheldon Chanel)在發自斐濟首都蘇瓦(Suva)的報導中指出:「上述斐濟風波又讓許多分析家想起2018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中厚顏無恥的中國。」

當年峰會在巴布亞紐幾內亞首都莫士比港(Port Moresby)舉行,因美、中無法達成共識而破天荒創下亞太經合會近30年來領袖宣言首度難產的紀錄。

當年峰會期間,中國代表團施壓峰會主辦國巴紐和其他所有國家屈服於他們的要求。中國政府在峰會的蠻橫舉止引起各界批評,「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更刊登專文,用「耍脾氣外交」(tantrum diplomacy)形容中國在峰會的表現。

中國代表團當時荒腔走板行徑包括在成員國忙著敲定聯合聲明時,不滿意進展的中國官員要求會見巴紐外交部長,並在遭對方拒絕後硬闖外交部辦公室,最後遭警察驅離。

2018年巴紐淡化事件的作法與今年斐濟相同,不但沒有責備或譴責中國官員,斐濟警方還稱雙方已經「友善」解決事件,因此予以結案。這讓區域內的中國觀察家不禁憂心,北京為追求區域利益而採行包括孤立台灣等日益「咄咄逼人」技倆,可能真的奏效。

斐濟學者、社會學教授納依度(Vijay Naidu)表示,中國在對斐濟關係中居主導地位,這是他們之所以得以在中華民國國慶酒會風波中全身而退的原因。斐濟承認「一個中國」政策,與台灣沒有外交關係。

納依度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跟台灣有關的議題上出現咄咄逼人行徑,這不是新聞。中國把台灣當作附屬於它的一部分,遲早會像香港一樣地採取行動試圖使其成真。」

他表示,顧慮到北京的經濟影響力,太平洋國家小心謹慎不去冒犯中國。據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2006到2017年間中國對太平洋地區優惠貸款總額達15億美元,台灣則是2億7100萬美元。

納依度說,那是為何對太平洋島國而言,「中國和台灣外交官發生爭執,沒什麼大不了」。

南太平洋大學政府發展和國際事務學院院長塔特(Sandra Tarte)表示,台灣已經成為斐濟和中國加強關係的受害者。她說:「你可能會說那是某種交換條件,換取中國的政治和經濟支持,斐濟降級對台灣關係,包括關閉在台北的貿易代表團、強迫台灣在斐濟的代表辦公室更名等。」

中國決心進一步孤立台灣而且昭然若揭,它去年試圖拉攏吐瓦魯,結果吐瓦魯拒絕中國多家企業4億美元建造人工島以因應海平面上升的投資。但是與此同時,吐瓦魯今年10月和美國簽署歷史性投資協議,取得來自美方全方位投資支持的管道。這也被視為富納富提(Funafuti)當局堅守對台關係所獲回報。

塔特表示:「就台灣其他太平洋盟邦而言,誰知道還會發生什麼事?但可以預期的是,舉例來說,美國將會尋求確保它們維持對台關係,不會遭到利誘而調頭,像吉里巴斯和索羅門群島最近那樣。」

台灣在區域內的邦交國除吐瓦魯之外,還有馬紹爾群島、諾魯和帛琉。

中國因素也將影響美國與馬紹爾群島、帛琉、密克羅尼西亞重新協商自由加盟協約(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協約以發展援助換取美軍得以不受限制進入當地陸海空域。

南太平洋大學政府發展和國際事務學院高級講師納瑙(Gordon Nanau)指出,中國的存在意味著3個密克羅尼西亞國家有一些可以讓美國做出更多讓步的籌碼。他說:「中國影響力日增,我確信自由加盟協約國家有更大空間磋商更佳安排,或是繼續與美國維持現有協約安排。」

納瑙強調:「對所有太平洋島國而言,重要的是適當理解並且盡其所能地運籌好與個別國家的外交關係。」(編輯:陳惠珍)10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