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前副總裁周慧泉 職場轉身走出獨特生醫路

(中央社記者周世惠舊金山8日專電)曾是拜耳製藥前20大主管的周慧泉今年初被延攬回台主持新創公司,她接受中央社專訪談及人生跑道不見得是直的,她一路懷抱「科學、創新和服務他人」的熱情,慢慢走出方向。

「當你知道熱情在哪裡的時候,不見得需要一條清楚定義的職涯跑道」,在生醫界奮鬥30多年,周慧泉(Judy Chou)走出了很多人都沒有走過的職涯路徑,她告訴中央社記者,「當知道自己熱情之所在,你就有了依循,最後就會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現年54歲的周慧泉是全球生醫與製藥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她在今年初被總部設在矽谷、研發設在台北的美國全心醫藥生技(AltruBio, Inc. 前身:台醫新藥)延攬回台灣擔任總裁兼執行長。

在此之前,周慧泉是德國拜耳(Bayer)製藥公司副總裁,且是全球生物科技營運部門總裁,擁有3處個人辦公室分別在德國、美國和瑞士,手下掌管約40億美元藥品的產銷,工作能力與眼光被拜耳同仁譽為「超人類」。

周慧泉在業界擁有許多非凡的經歷,這不讓人意外她於2018年獲選「舊金山商業時報」(San Francisco Business Times)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商界女性」。

但若把時光倒回到學生時代的周慧泉,早在北一女念高中時,她原本立志當工程師,或者投入與她所鍾愛的物理、數學有關的領域,「科學與創新是我心之所屬,但我同時喜歡幫別人,當我能為需要的人做點事情時,感覺心靈充實,這對我意義重大」。

抱持著對「科學、創新與幫助別人」的熱情,大學聯考後進入台大醫學院成為醫技系學生,她跟著恩師台大血液腫瘤科退休醫師陳耀昌所帶領當時台灣最尖端的骨髓移植團隊學習,聰穎好學的周慧泉被師長評為「會是很有天份的醫生,具備仁心仁術和慧眼,了解病人需要什麼」。

原本努力想當醫生、準備考學士後醫的她卻因為一個「痛苦的自省」,從邁向醫師之路轉向基礎研究。

「那真的是我人生最長的一段路,手中握著一管臨終病人的血液檢體,走在台大醫院舊館從急診室到實驗室的長廊,直到今天我依然記得那位病人的病例號碼,」。周慧泉回憶,「當時我覺得,病例號碼只是一個號碼,沒有意義,除非有人真的能研究出怎麼治療這個病人」。

她帶著找解方的初心,在大學畢業後到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攻讀生化與細胞生物博士學位,並遠赴德國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 Institute)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繼之被哈佛大學醫學院延攬為研究教授,專注在細胞生物學與神經科學的研究。

原本想從基礎研究找出助人解方的周慧泉並沒有在學術圈劃下句點,「一場到藥廠的演講被對方挖角」,她因緣際會踏入業界,並展開與學術圈的跨界合作。

周慧泉在生醫領域的發展從亞培藥廠(Abbott Laboratories)的資深科學家起步,一路歷練知名藥廠,包括惠氏藥廠(Wyeth Biopharma)和基因泰克公司(Genentech)。2010年她加入新創公司泰福(Tanvex BioPharma)擔任研發和生產副總裁,泰福並於2015年上櫃、2017年在台上市掛牌,且有兩個產品進入第3階段測試。

在那之後,她被延攬到麥迪韋遜(Medivation)生物製藥公司,麥迪韋遜後來被全球營收最高的製藥公司輝瑞大藥廠(Pfizer Inc.)收購。2017年她再次轉身回到大企業加入拜耳藥廠。

她在業界以創新科技、加速和發展產品著稱,在她的職涯以蛋白質治療發展,和多次獲得歐美生物製劑創新藥物上市藥證受到業界尊敬。

在超過155年歷史的拜耳擔任高階主管,身邊幾乎是德國人、白人與男性為主的工作場域,沒有其他華人前例,周慧泉有許多探險、摸索與體悟。

2019年她對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工學院師生的一場演講時曾以她手繪的圖說明她的熱情,「有一條小紅魚張開眼睛尋路,而其他的魚閉著眼睛往相反的方向游」,最後這隻小紅魚仍是張開眼睛領路,而其他的魚閉著眼睛跟著游。

若她的歷程能給年輕一輩一些啟發,她想表達的是:「其實這隻小紅魚的路並不是直的,你需要四處瀏覽,找到你的方向,只要你有你的熱情,也就是你心中的動力來源,你並不需要在很早的時候定義生涯路徑,因為你心中的熱情會帶領你找到不同的途徑達到人生目標。」

今年初周慧泉接受未上市的全心醫藥生技公司董事長楊育民博士邀請擔任執行長,把職涯重心放在台灣,至今仍有很多美國主流媒體的記者追著她詢問。

總是走「不一樣的路」,當年眾人一片看好熱血青年的周慧泉會當醫生,她卻回到基礎研究;從美國的學術界再到生醫業界,數度被大公司、新創公司網羅,不斷驅動她的依舊是當年少女心的熱情:「科學、創新和幫助需要的人」。

「熱情就是沒人叫你去做什麼你應該做的事情,而你自己會想做的事情」。即使擁有耀眼的職涯,周慧泉自認為是能夠捲起袖子做事的人,她相信選擇工作跑道,不如選擇熱情,「只要能夠堅持熱情,你會看到、找到你自己的路,不見得是你身邊其他人所選的路」。

但,有熱情一切就水到渠成嗎?

她坦承在業界的第一年並不是一個美好的故事,「單位裡的每個人都知道要做什麼,除了我的哈佛大學教職的職稱,我可能是最不進入狀況的人」。

「那非常痛苦,但是我告訴自己做了決定,我要堅持,彎下腰來學習,然後在一年之後豐收」。態度謙和的周慧泉骨子裡潛藏著毅力,她說,「如果已經做了決定,我不想回頭,不要在業界假裝我還在學術界,我只是很投入學習」。

就是這樣的學習心與不斷地迴旋轉身,讓她成為生醫界傳奇的領導身影。

換一種方式濟世助人,對周慧泉而言最開心莫過於聽到有病人說,「得到癌症時,我以為那是人生的終點,但現在我可以看到我兒子和我的孫子」。病人的人生可以因此改變,「以科學創新改變世界,讓生物製藥帶來改變」,正是她一路走來懷抱的初衷實現。(編輯:周永捷)10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