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不是敵人 坐等恐懼不見才是

恐懼讓我們裹足不前,但搞不好恐懼的訊息不是「危險」,卻是「去做!」。(圖片來源/PixaHive.com)

「絕少怪物是我們恐懼的那樣。」──作家紀德

首先,我們犯的最大錯誤是把恐懼變成敵人。擋在我們與夢想之間的恐怖大怪物。然而搞不好這想法根本是錯的,而且弊大於利?搞不好這種自然情緒跟我們所學的不符,是在幫助我們,不是在阻礙我們?

恐懼是一種演化出的反應,人類老祖宗靠恐懼避免命喪虎口。如今我們靠這種直覺反應避免直接走上車水馬龍的馬路中間。至少,恐懼對此有幫助。不過如果我們妥善理解恐懼,恐懼更會在各方面永遠有幫助。

你不需要「摧毀」恐懼,而是需要傾聽恐懼,欣賞恐懼帶來的禮物。現在想像在嬰兒床啼哭的嬰兒,想像叫不停的狗狗,他們都在努力傳達某個東西,只是不會說話而已。

恐懼也是這樣。恐懼在傳達東西,以自己僅有的方法:讓你感覺到的能力。當你感覺到恐懼的時候,恐懼是在提出善意警告,盡力引起你的注意。這個心態切換微妙但重要,你可以卸下武裝,敞開雙臂微笑迎接恐懼。

恐懼不是敵人,而是盟友

恐懼不是敵人,坐等恐懼不見才是。

這很關鍵,且容我再說一遍。恐懼不是敵人──坐等恐懼不見才是。花太多時間試圖「擊敗」或「消滅」恐懼只會害你繼續卡住。只要活著,就有恐懼。無論你多見多識廣,多功成名就,照樣會時常恐懼。別妄想有一天會不再害怕。撇開這種妄想才能好好行動。行動是恐懼的解藥。行動會轉化恐懼。箇中要訣是容許自己在行動時感到恐懼。

即使背後冒汗,該打的電話還是要打。即使聲音發抖,還是要慷慨直言。即使渾身打顫,還是要跨上機車。即使想抓狂,還是要往上升級。即使胃部發痛,還是要交出報告。即使侷促不安,該談的話還是要談。相較於腦中過度放大的恐懼,實際去做反而容易得多。脫離恐懼的最快方法是直接穿過去。

如果恐懼是激發行動,就是健康的恐懼。如果因為怕管不好孩子而自己做好榜樣,就跟恐懼說謝謝吧,恐懼帶你回到愛。如果因為怕負債累累而妥善理財,就跟恐懼說謝謝吧,恐懼帶給你自由。如果因為怕在孫子畢業前心臟病過世而多吃蔬果,就跟恐懼說謝謝吧,恐懼帶給你健康與長壽。

恐懼不是敵人,而是盟友。恐懼是關切的訊息,是支持的朋友──永遠做你後盾。

恐懼是靈魂的導航裝置

「如果人們肯花時間問『這還能有什麼其他意思』,世上多數誤解就能避免。」──勵志作家阿爾德(Shannon L. Alder)

十之八九,恐懼會指引方位,如同路標,指出靈魂之所向。

如何知道恐懼是在指引方位(相較於讓你活下來)?一個跡象是你無法擺脫某個想法。無論多努力擺脫,始終徒勞無功。這類想法諸如上演唱課、開麵包店、參選地方公職、挽救關係或切斷關係──任何開心或冒險之舉。

每當你想加以實現,恐懼也許冒出心頭。但恐懼無法言語,而是努力靠感覺向你傳達訊息。這是我們常搞錯的地方,把任何恐懼當作「危險、停止、別再往前」,腦中發出各種聲音叫自己打消念頭:

你瘋了嗎?別吧。

你年紀太大了吧。

你太年輕,誰會把你當一回事?

難道你不能安安分分就好?

接受吧,早就時不我予了。

你壓根不知道從何著手。

你不夠專注啦。

你沒法完成的。

你會欠一屁股債。

你會被網友幹翻。

你付不出錢。

你目前努力的一切會前功盡棄。

走你本來的路就好。

你沒那天分。

別人都做過了,做得遠比你更好。

真是個蠢點子。

結果呢?我們裹足不前,故步自封,毫無成長。

但如果我們其實誤解了訊號呢?搞不好恐懼的訊息不是「危險」,卻是「去做!」恐懼正在跳上跳下,奮力揮手大喊:去啊!去啊!去啊!這超重要!快去做吧,快去衝吧!恐懼在盡責發出訊號,只是我們解讀錯了。

帕斯費爾在別開生面的大作《藝術戰爭》(The War of Art)寫道:

我們對工作或天職愈恐懼,就愈確定這是必做之事……我們對某個事業愈怕,愈明白那事業對我們的重要,對靈魂成長的重要。

從這觀點來看,恐懼是在支持與指引,不是可恥與軟弱,絕不該置之不理。我們其實該感謝這種發自內心的清楚指引。這是金礦。想一想,如果內心對某個想法反應如此強烈,不正表示有某個東西值得探索?

靈魂想追尋某個東西,不代表會輕鬆容易。我敢說不會容易。你得檢查儀表板,戴上防護盔,繫好安全帶,即將展開旅程,準備好迎接欣喜、淚水、訝異、困惑、犯錯與許許多多突破(及血流頭破)。出路哲學不保證人生一帆風順,只保證人生沒有後悔。

當你骨子裡知道無論如何皆有出路,冒險會變得不可怕許多。大聲說出「凡事皆有出路」是擺脫自我質疑的有效方法。你可以像咒語般反覆唸著(我就是這麼做),神經系統會變得平靜,心思變得澄明。

凡事皆有出路。

凡事皆有出路。

凡事皆有出路。

內容來源:《凡事皆有出路》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更多信傳媒報導
韓國健保》使用健保的外國人有7成是中國人 2021年留學生強制納保
雲林成為國旅黑馬 航空業為生存出奇招 正能量「誦經航班」引關注
從澳洲「強制投票制」看為什麼要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