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是變形蟲派

台灣民意基金會20日發布民調指出,相較於2016年61.9%的人認為蔡英文統獨傾向是支持「台灣獨立」,2020年選後的民調則顯示53.3%的人認為蔡的統獨傾向是「維持現狀」。該基金會更據此論斷,在國人的眼中,蔡英文是「現狀派」、「中華民國派」,而不是獨派,更不是統派。蔡英文大膽地向中間選民靠攏,嚴重擠壓了韓國瑜和宋楚瑜的爭取支持空間,是此次大選勝選的關鍵因素。

台灣民意基金會的解讀顯然刻意凸顯民調選項的表面意義,而忽略民意透露的真實意涵。專業民意調查機構不可能忽視社會結構的轉變與語意詮釋的差異,故該基金會此舉不無選後替蔡英文擦指抹粉,和緩民進黨選前操弄亡國感,導致兩岸僵局的意圖。

事實上,在歷經前總統陳水扁大幅修改課綱後,40歲以上世代與40歲以下世代,對兩岸關係與統獨的看法就產生了質變。正如同前副總統呂秀蓮所言,年輕世代未必是「天然獨」,但肯定的是「天然台」。這些天然台世代,地理課本再也沒有大陸各省市的介紹,取而代之的是山川水文的地理科學;歷史課本也改採同心圓理論方式編纂,將唐、宋、元、明史改列為中國史,將清末割台、日據時代起算的歷史獨立列為台灣史。

在老年人口逐漸凋零,新課綱世代逐漸成年的現況下,可想而知,國人對「維持現狀」的認知與解讀,隨著時間的演變,背後的意義早已質變。天然台世代的「維持現狀」,其實隱喻的就是我們從「中華民國」,逐漸演變成「中華民國台灣」,甚至不能排除就是「台灣」的選項。因為只有4字的「中華民國」早已消失在民進黨政府體制中,不論是總統公開發言、重要文告或政府官方文件,「這個國家」、「中華民國台灣」已悄悄地取代了「中華民國」。

故而,蔡英文之所以勝選,並不是擁抱中華民國,蔡英文更不是中華民國派。蔡勝選的主因是天然台世代受新課綱影響,導致對國家認同的轉變,以及民進黨執政後,不論兩岸關係是冷和或對抗,都再強化了年輕世代認為兩岸是兩個國家的印象。而國民黨沒有意識到年輕世代對國家認同的改變,根本上無法微調課綱,實務上又不思微調兩岸論述,導致兩岸政策進退失據。國民黨兩岸論述不投年輕人所好是事實,但硬要說蔡是因為擁抱中華民國而勝選,絕對是無稽之談。

大選過後,國民黨有志之士紛紛喊出黨務改革,但對比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操作,即可知國民黨不但急須在黨組織上進行改造,在選舉技術面上也有相當程度落後民進黨。選前,府院黨等主力部隊不斷釋放出蔡英文是辣台妹、抗中保台的獨台訊息;選後,則透過友好團體釋放出蔡英文是維持現狀的中華民國派,試圖扭轉蔡英文是兩岸麻煩製造者的形象。民進黨選前、選後都非常細膩地操作民意詮釋權,遠勝於國民黨只把民調當成選舉預測的工具。綠營在選舉技術上的操作,亦值得國民黨參考。(作者為立法委員國會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