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傳來的兩岸對撞聲

大選剛過,從蔡總統接受BBC訪問,到美國軍艦行駛台海,再到大陸與緬甸聯合聲明稱「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兩岸已有對撞之勢。如何穩定兩岸關係,儼然是新政府到任前最急迫的課題。

首先,蔡總統在訪問中提到因為局勢改變,模糊化處理台灣地位已無法奏效。按此是否表示未來將放棄憲法的一個中國架構呢?揆諸過去,蔡政府稱得上具有一中精神的做法,大概就是2016年就職演說表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2018年不支持東奧正名,和稱對岸為中國大陸。此三項中關於對岸的稱呼,蔡總統自2017年起早已改稱對岸中國,因此,放棄模糊政策是否表示未來蔡政府會重啟扁政府晚期的正名運動,以及會否推動修憲?特別是蔡總統上述說法結合不懼戰的表態,著實令人擔憂。

若蔡政府真要改變既有憲政架構,美國會支持嗎?大陸能忍受嗎?或有人認為,選舉當天美國國務卿致賀詞,並以總統相稱,代表全力相挺。當然,任何國家政府稱呼我國國號或總統官銜,都是好事。不過,國務院或白宮賀電以官銜稱呼我國總統,前已有之。如2016年1月蔡英文勝選時,國務院也發賀詞,並感謝馬總統。而且,今年賀詞特別稱許蔡總統在壓力下維持兩岸關係穩定的承諾,而2016年的賀詞稱許馬總統採取具體步驟改善兩岸關係。足見美國對我政府是否致力維持兩岸穩定,有高度期許。至於大陸,選後官方反應卻出奇平靜,只簡單重申立場。私底下,則軟硬兼施,一方面硬對向我政府發賀電的部分國家表達抗議,一方面同意衛福部官員前往武漢了解疫情。足見大陸對蔡總統第二任未必採取全面對抗的態度。

在BBC刊出蔡總統受訪內容後,美中兩強態度再生波瀾。對訪問內容國台辦搬出習近平的「六個任何」,展現堅定反台獨決心,並首次稱民進黨當局拋出兩國論,但也強調九二共識源自雙方各自規定(2018年九合一大選後,國台辦也曾說九二共識符合雙方各自規定),看來硬中帶軟。一天後,美國軍艦細羅號穿越台灣海峽,但國防部沒有公開照片,也未提供說明,只有第七艦隊發言人以美國致力印太地區自由開放回覆。意在言外,則是要雙方保持克制。表面上,大陸也還算克制,只呼籲美國恪守三個公報妥善處理,算是重申立場。

不過,3天後,中共與緬甸聯合聲明「緬方認為台灣、西藏、新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部分」,如此違背事實的定位,不可能為台灣民眾接受。但過去北京對外從未見過如此措辭,猜測是先發制人,從有把握的緬甸開始,要求各國降低對台支持,避免出現對於具有獨特身分的台灣給予外交承認的破口。

當BBC刊登蔡總統受訪內容時,論者即以有硬無軟為慮。蓋經歷2019年兩岸高度緊張,荷蘭媒體《民眾報》用羞辱北京來形容蔡總統此次勝選。選後若蔡總統只有秀肌肉而無橄欖枝,恐加深北京的被羞辱感,恐不利兩岸重啟對話。所幸自1月17日起,蔡總統已重申致力台海和平穩定,18日總統府公布的受訪全文,也不再出現BBC報導中部分強硬用語。希望兩岸領導人能展現智慧,避免火車對撞,讓緬甸傳來的新詞彙,只是意外的外交辭令。(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