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催疫情,疫情摧全球化?

時屆3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與防控情勢已經出現了重大變化。一方面,原本疫情爆發地大陸從「內防擴散」已轉為「外防輸入」。另一方面,大陸以外單日新增病例破萬、累計確診數超過大陸,歐美已全面拉響「抗疫警報」。

此次疫情固然是一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和社會治理考驗,但從更廣闊宏觀的角度來看,借用社科理論中的「鐘擺效應」,可以較為形象地理解此次疫情在短、中、長期的影響。

第一,在短期、公衛層面,新冠肺炎的「鐘擺效應」體現在病毒擴散具有高頻次的時空周期性,這是由全球化造成原有時空尺度被壓縮、折疊的必然結果。以中國大陸為例,短短3個月內,大陸防疫形勢就經歷了3輪周期:先是武漢爆發周期、再是各省擴散周期、現在又進入境外「倒灌」周期。

不少樂觀者曾認為,病毒傳播會隨著氣候升高而減弱,最終受控於今夏。但這種單向維度的推測,在多維度空間交錯匯集的今天,完全失去了意義。目前病毒正在最舒適的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傳播,而在跨境航班的攜帶下,病毒已經悄然向在進入冬季的南半球搶灘登陸。因此,新冠肺炎成為季節性、周期性、全時性的流行病已經不可避免,對於各國來說,這意味著防疫不得不從「阻擊戰」轉變為「持久戰」。

第二,在中期、經濟社會層面,新冠肺炎的「鐘擺效應」體現在疫情已經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劇烈震盪,資本主義社會恐進入前所未有的大蕭條時代。回顧過去兩個月的全球資本市場動態:農曆新年前,受疫情初期影響,大陸股市、匯市就一度斷崖式下跌,不久後美股應聲下跌。農曆年後大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美股遭受油價和疫情的沉重打擊,一瀉千里後遭遇前所未有的多次熔斷,又一記「回馬槍」殺到大陸A股滬指再度退回3000點以下。肺炎催生出巨型鐘擺,讓太平洋兩岸的資本市場哀鴻遍野。

不僅如此,股價跌、油價跌、債市跌、匯市跌、期貨跌,連黃金、白銀、日圓等傳統避險資產也狂瀉不止,不禁要問,從資本市場蒸發的數以億計熱錢究竟流向了哪裡?如果大陸在4月之後率先走出陰霾,供應鏈和國際訂單全面恢復,那麼這些熱錢很有可能流向大陸資本市場。但以目前大陸維持嚴防境外輸入的高壓態勢,若大陸都難以獨善其身,則意味著全球產業鏈的斷裂,百年不遇的「大寒冬」真要來了。

第三,在長期、歷史政治層面,新冠肺炎的「鐘擺效應」體現在1990年代以來的第3波全球化將面臨重大轉折。如果說川普的上台給全球化進程踩下剎車,那麼此次疫情很可能導致第3波全球化列車耗盡燃料,甚至不排除從歷史的高坡滑下低處。

首先,疫情的擴散「得益於」全球化整合,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其次,全球性、區域性整合機制在疫情應對上幾乎徹底失靈,無論是WHO還是歐盟,多邊組織與超國家機構在此時都淪為烏托邦式的紙上談兵。更不用說全球產業鏈的斷裂。何為世界市場?何為世界工廠?此次疫情固然會帶給整個政治圈、經濟界、理論界更多省思,但當下還來不及檢討反思,如何克服明天的恐慌和焦慮,全世界都在等待著答案。(作者為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