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再失大陸民心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第12屆海峽論壇最終還是在沒有國民黨出席的情境中繼續召開,大陸此次也沒有按照慣例發送惠台政策大禮包,這對迫切需要展現新局的兩岸關係來說,顯然是很大的遺憾。

但從民間輿論的反應來看,大陸民眾似乎並沒有感到遺憾,因為在許多大陸民眾看來,國民黨參與兩岸交流本就是為了賺錢,而過去這些年大陸對台釋放如此多的優惠政策,也沒有幫助兩岸朝統一目標更進一步。有趣的是,針對國民黨在兩岸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大陸民眾與台灣綠營達成了難得的共識。

面對這一局面,國民黨人與其責怪大陸民眾偏激,不如想想自己為何給人留下如此不堪的印象?如果說綠營是基於黨爭思維和仇視慣性,才對國民黨處處抨擊,那麼大陸輿論一開始可不是如此看待國民黨,反而恰恰相反,自兩岸關係改善以來,國民黨在大陸的形象一度頗為正面,大陸民間對台灣的友善也投射到國民黨身上,過去那個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國民黨反動派」,幾乎消失在大陸輿論場,取而代之的是文化學養深厚、同時又帶領台灣實現經濟騰飛的國民黨人,大陸輿論對台灣發展經驗進行復盤,李國鼎、孫運璿等菁英技術官僚也成為大陸學習的榜樣,馬英九更是成為大陸媒體的寵兒。

但也不過是十年時間,國民黨在大陸輿論中的形象就已經不堪入目,投機政客才是他們的主流標籤,連帶導致整個兩岸交流都被汙名化,許多大陸民眾開始戴上有色眼鏡看待兩岸交流進程。所以,當國民黨處理央視失言風波時,選擇緊隨民粹輿論升高衝突,結果自然只會是進一步限縮自己在兩岸交流中的迴旋空間,因為鮮少有人會覺得可惜。

若要人尊重,首先要有自尊,但這種自尊不是矯情式的孤芳自賞,而必須讓人真心認同。國民黨必須面對的困境就是,自己跟隨綠營亦步亦趨的話,一方面不會得到綠營的認同,另一方面也不會起到綁架大陸的作用,最終就只能在部分藍營選民中抱團取暖,這次其實已經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不僅是大陸民眾非常反感國民黨的操作,就連大陸官方也不會因為受制於國民黨的要挾而做出讓步,到頭來就只剩下國民黨把自己逼入牆角。

現在很多國民黨人已經不再提連戰當年的破冰之旅,殊不知當時國民黨之所以能夠贏得兩岸的認同,就是因為他們能夠站在全局角度,審視國民黨應該走的路,而不是計較一時一地的得失。當然,彼時的連戰已經沒有參選的牽絆,因此能不計毀譽勇敢走出第一步,而如今的國民黨人則顧慮太多,生怕僅存的一點生存空間也要失去。

問題就在於,國民黨愈執著於這些不斷限縮的生存空間,就愈可能守不住。無論是內政還是兩岸交流,國民黨與其精算利弊得失和選票分布,不如回到問題的本源,從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出發,確立自己的政策定位,哪怕這可能短時間讓自己受到進一步衝擊,但至少是向前邁出第一步,或許還有可能為自己找到開拓新局的真正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