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題像科普閱讀 老師也頭痛

目前許多所謂素養題,是否真的夠有「素養」?如果無法出好素養題,是否乾脆直接考「學科知識」例如數學計算能力就好?許多一線的教師表示,其實對於何謂素養題,自己也在摸索中;至於坊間許多「素養題」往往比較像是在考科普閱讀,反而讓考生無法理解。

基隆女中老師方樸政表示,素養導向試題的基本要素是「生活情境」及「問題解決」,因此小學很適合提升生活素養,例如披薩外送買大送大,怎樣划算?發熱衣材質的保暖程度、裁製衣服時計算尺寸、怎樣用電最省錢、計程車共乘制度怎麼分錢、學費如何省錢、電影門票價格等,數學可說是無所不在。

不過高中之後的數學偏向抽象思維,且高中之後興趣開始分流,就需要專業素養,例如生物學、天文學、統計學,需要不同的數學能力。這不是一張考卷可以考出來的,而是課程設計時就往這個方面思考。他並認為現在所謂素養題常常是用太多文字去包裝考題,像是在考科普閱讀,反而讓考生無法理解。

台北市中正高中教師林榮福表示,自從素養導向的教學課程被確立後,「何謂素養題」已經被討論很久了,他自認為還在學習怎麼命題切中數學的核心觀念。他也認為所謂的素養題,應該要區隔「好」或「不好」的題目。

「許多人誤解素養的意義!」薇閣中學教師陳宜廷表示,教育部所謂的「數學素養」,簡單說,就是能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所以素養不是教得很簡單,也無關題目文字長短,而是要以數學知識為基礎去應用。短題目也可以很有素養,例如曾有幾何題考「哪些正n邊形磁磚可以無縫鋪滿家中地板」,題目不長但考到核心了;此外,數學素養要能應用,所以導入計算機教學,會呈現更真實的試題而非不自然的數據;最後,素養強調核心基礎知識,而不是太艱深刁鑽、只為考試存在的數學技巧。

陳宜廷認為,現在的學測已經不像古早聯考數學,太偏重數學技巧,近年來大考中心確實以素養為導向研發試題,強調觀念與應用,教育部審核過的課本與試題也都是朝這目標前進。比較誤解素養的往往是坊間補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