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改種電 威脅水雉家園

台南水雉夏季調查數量創新高,達1141隻,有近83%的成鳥是在菱角田被記錄到。(劉秀芬攝)
台南水雉夏季調查數量創新高,達1141隻,有近83%的成鳥是在菱角田被記錄到。(劉秀芬攝)

台南市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前身為2000年成立的「水雉復育區」,在政府與民間團體的努力下,從20年前數量全台不到50隻,2019年底台南冬季調查時已達1741隻,2020夏季調查數量也創新高達1141隻。但近年來園區附近部分農田改種電,為水雉生態保育帶來隱憂。

原本園區以棲地復育為保育主軸,勸導農民從慣行農法改為友善耕作,讓水雉有安全的棲地;政府也推行生態補償制度,給予農民水雉巢位補助,推出綠色保育標章,鼓勵農民不使用農藥和化肥。但近年來,水雉保育工作卻面臨農地改種電的新威脅。

據了解,官田附近有從事有機耕作,且獲得林務局綠色保育標章的青農,因為地主要收回種電而遭解約。也有青農被家人嫌有機耕作賺不夠溫飽,不如租給光電公司種電,一家人因此不合。但是也有青農陸續加入保育水雉生態行列,官田附近的綠保標章農田已有30多公頃。

水雉教育園區主任李文珍近來力推綠色保育標章菱角,並幫農民拓展通路到連鎖超市的用意,「唯有讓農民的收益提高,他們才有辦法繼續從事友善耕作,年輕人才有意願返鄉從農。」

李文珍說,光電板設施不僅造成生物棲地破碎,且影響周邊微氣候,原本在土壤內的菌與微生物消失,整個生態環境將因此改變,20年後儘管拿掉光電設施,要再重新耕作,回復地力,要花費更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