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選後 台海驚魂80天

近日《南華早報》披露大陸解放軍正加緊東南沿海地區戰備,包括部署升級版東風-17飛彈等,再聯想到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不久前視察潮汕海軍陸戰隊、台灣飛東沙的軍方包機中途返航,不少人認為,這些都是大陸升級對台戰備的訊號,而這又隨著《人民日報》罕見刊登「勿謂言之不預也」而更激起對「武統」的討論。

儘管台海、南海地區的緊張情勢不斷升級是事實,但如果說這些舉動意味著大陸「武統」就等一聲令下,顯然是過度解讀。大陸對周邊安全態勢的風險意識、底線思維,是加強東南沿海整軍備戰的唯一因素,此輪部署應屬於「防禦型」而非「進攻型」。

首先,外界將大陸涉及軍事安全動作裡的「例行性動作」和「針對性動作」混為一談,進而產生過度解讀和擔憂。比如習近平不久前視察海軍陸戰隊,其實是大陸領導人每次地方考察中安排一次視訪部隊行程的慣例,再加上海軍陸戰隊是新組建的作戰力量,也有考察軍改成果的考量。

再如東沙軍方包機折返一事,目前根據台、港兩方面的解釋,似乎都還各說各話,事實尚未釐清。網路上有一種解讀認為,15日上午正值習近平結束深圳考察返回北京,或許陸方考慮到空域安全因素才做此決定。若22日小港例行飛東沙的班機恢復正常,就可以將上次視為「特殊情況」,否則才需要嚴肅討論。

所以,對於大陸軍方「例行性動作」,沒有必要無限上綱,但同時也不要忽視解放軍一連串「針對性動作」背後的意涵。外界最近熱衷討論「台海十月驚奇」,但至少截至目前的情勢表明,「十月驚奇」並未發生,且各方的言行都沒有要刻意升級緊張、製造「師出有名」的意圖。

連外界最擔憂的美國也踩了剎車,國務卿蓬佩奧近期多次表明,美方認識到台灣是中美「衝突點」,並不想因台灣與大陸開戰。美方學者雖就對台政策是否維持模糊化而辯論,但避免美國捲入台海戰爭是雙方共識。在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前國安會祕書長邱義仁也在多個場合,透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表達出台灣不會做出統獨公投、修憲台獨、美台建交等「瘋狂」舉動。

這些動作和語言相信都在北京觀察和掌握之中,但大陸此時仍有意加強東南沿海戰備,嚴防台海、南海「出事」,或許基於兩個考量:第一,北京從近期台海軍事較量的實踐經驗中,總結出美台終究「吃硬不吃軟」,唯有強大的武力支撐才能遏制美台關係升級。

第二種考量是基於美國大選之後可能會遭遇更加波譎雲詭的「驚魂80天」。從現階段選情可知,11月3日大選日至明年1月20日就職日期間,美國可能陷入混亂的看守期。若拜登勝選,川普絕不會善罷甘休,卸任前的舉動將更難預測;若川普連任,勢必鼓吹「反中牌」的有效性,也會讓美國友台勢力更加興奮,4年前「川蔡通話」已譜寫了一次「驚奇」,今年是否會有新劇情?

在上述情境下,北京或認為無論誰贏得美國大選,選後至就職前的中美關係、台海和南海情勢仍然充滿風險。這就是大陸在東南沿海嚴陣以待的最重要原因。

(作者為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