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春事業一度卡關 世界冠軍然後呢?

吳寶春去年推出新書《世界冠軍,然後呢?吳寶春的創業報告》,分享這10年來如何突破事業關卡。他在Yahoo TV《茜問》節目中坦言,當初在進軍海外時承受極大壓力,心裡只想著公司會不會倒閉、倒了要怎麼辦等問題,甚至一度只求「今天晚上先要睡得著」。

▲吳寶春提攜後進不遺餘力,要讓學徒和烘焙界看到希望。

窮苦出身的吳寶春白手起家,靠著做麵包成為世界冠軍。父母無緣看到他的成就,卻對他的成功留下深刻影響。吳寶春受媽媽影響至深,無論家裡有多窮,但他從未自覺可憐,正是因為媽媽堅強的態度,讓他知道無論遇到困境、逆境,都是人生過程。在媽媽過世時,他也立下心願,要用媽媽的名字成立基金會作為紀念。

因為過去工作的經驗,吳寶春相當重視員工,無論公司賺錢與否,堅持一定要發年終獎金。他用心提攜後進,不怕培育出未來的競爭對手,只想著要讓烘焙界看到希望。正如同他當初參加比賽時,也沒想過會得冠軍,但參賽機會給了他希望。如今他有了全新使命,期盼貢獻一己之力,把台灣打造成烘焙王國。

回顧吳寶春的成長歷程,就是不斷從挫折中爬起的曲線圖。他難忘第一次出國,在日本吃到麵包的震撼,對於麵包的美味相當衝擊,相形之下,覺得自己做的麵包簡直像是菜瓜布。他燃起追求極致、追根究柢的熱情,開始學日文鑽研原文食譜。另一方面,他涉獵的名人傳記如許文龍、嚴長壽,都讓他得到啟發,決定要改變自己。

▲名人傳記激起吳寶春改變自己的決心。

吳寶春創業後,靠世界冠軍的光環火速打響名號,同時也很快遇到經營管理的問題。赴陸展店後,各方壓力接踵而來,他反覆思考員工會不會受到影響,想到失眠處又只盼趕緊睡著。陳文茜發現吳寶春的想法其實很簡單,他表示這正是媽媽帶給他的影響,即便貧窮、不識字,仍舊過得很快樂,也不以工作為苦,因為有工作才能養大孩子。

現在吳寶春的團隊加入了資深媒體人邱一新,讓吳寶春了解到,做出來的麵包要有意義,注入策展的概念,賦予麵包豐富和精采的內涵。他在多場演講中,常提到如何實踐夢想。他將夢想分為「想要」、「一定要」兩種,「一定要」代表非做不可,而執行正是最難的一關。不過當內心產生「一定要」的渴望時,那股決心將成為很可怕的力量,就如同陳文茜所言,這股力量讓個頭不高的吳寶春變成了大巨人。

如今的吳寶春不再自卑,也鼓勵大家,就算是小事也要看成是一個希望。他38歲第一次到法國比賽時,走進會場看到台灣國旗,這才理解生命不是只有追求金錢和物質,其實還有更有價值的東西。為國爭光的榮譽感帶給他無比自信,終於看到了努力20幾年結出的豐碩果實。

▲吳寶春點出夢想的不同,「一定要」達成的念頭會帶來極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