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點評--國民黨宜避免理論矛盾

馬英九於5日向大陸喊話說,「沒有各表就沒有一中;沒有一中各表就沒有九二共識」,這呼應了稍前江啟臣的主張。相關的理論問題是很值得探討的,才能促成兩岸關係行穩致遠,否則國民黨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能力恐受不利影響。
 
是不是大陸沒有同意各表,台灣就可以拒絕一中呢?這其實説不通。無論各表或不各表,都是1992年之後的事。在此之前,兩岸處於隔絕對立狀態,完全不存在雙方有無認同各表的問題,但是台灣或中華民國仍然堅持一個中國,此為憲法的基本精神,縱無九二共識,台灣實施的仍是一中憲法。

也就是說,從1947年憲法公佈到九二共識形成之間的45年,兩岸未曾討論過是否各自表述,台灣還是秉持一個中國,這是不待大陸同意與否的,並非大陸先同意各表,台灣才接受一中,此為憲法下的國民義務,亦為朝野政黨的責任,除非修憲制憲以實現法理台獨。而民進黨總計已執政12年,也未敢實現法理台獨,畢竟這將以兩岸兵戎相見為代價,所以儘管當前民進黨雖不承認,事實上兩岸仍處在法理一中的架構中,也不是以大陸同意各表為前提的,更是兩岸避免軍事對決的起碼保證。
 
至於所謂沒有一中各表就沒有九二共識,同樣失之武斷。九二年兩岸協商一中議題時,台灣主張一中原則與一中涵義都各自表述,大陸主張一中原則各表、一中涵義不表,雙方於是求同存異、擱置爭議,才有1993年歷史性的辜汪會談。因此,大陸自始沒有同意一中涵義各表,這是客觀事實。
 
於此情況下,馬英九執政期間兩會恢復了協商,簽署協議達23項之多,進一步建立陸委會、國台辦的聯繫與首長互訪機制,更舉行了史無前例的兩岸領導人會面。這八年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外溢效應是擴大了台灣的國際空間。此皆馬英九十分自豪的成就,亦獲國際社會肯定。這些都是在兩岸認為的九二共識基礎上達成的,亦未以大陸同意一中各表或一中涵義各表為前提,那麼實際成就不是應比糾纏於有無各表來得重要嗎?
 
這就要看國民黨現領導層如何衡量了。若認為大陸不同意一中涵義為各表,台灣即寧願拒絕良性互動,這與民進黨執政何異?民眾如何選擇兩岸對話或對抗、交流或斷流?國民黨又如何說明八年的兩岸和平、共同發展是在大陸始終沒有同意各表下完成的正確性及正當性?再設想兩岸若重新協商一中涵義怎麼表述,台灣能夠獲得比當年求同存異更好的共識嗎?如果有此可能,國民黨自可透過國共平台重新協商,再展優勢。
 
又所稱「完整的九二共識,必須有一中各表」,實亦不夠完整。當年李登輝定案的台灣表述方案為「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顯示一中涵義認知不同是以謀求國家統一為目標,如果現在迴避此一目標而偏重一中涵義各表,只會加重大陸疑慮而無助重啟兩岸互動。
 
回顧促成1998年辜汪上海會晤是李登輝交待行政院長蕭萬長宣讀的「民國八十一(1992)年兩岸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各自表述的共識」。可見共識中各表的是一中原則,固然也保留了台灣主張各表涵義的空間,但亦不抹煞大陸主張的不表涵義,並未堅稱大陸有同意各表涵義。至於雙方對一中涵義的分歧,在尚未進行政治談判之前,擱置爭議實為共創和平、共享繁榮的最佳方式。   【大華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