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時評--宋楚瑜若掌海基會 能發揮作用嗎?

總統府秘書長蘇嘉全辭職後,蔡英文總統隨即任命了海基會董事長位子尚未坐熱的李大維接任,因而也引起誰將接任海基會董事長一職的猜測。目前已有人向媒體透露,以宋楚瑜的所屬黨派和政治歷練,可能會是適合的接任人選。但也有人調侃,以目前兩岸逐漸升高敵對意識的情勢下,由誰擔任海基會董事長應都沒有甚麼差別。

全稱為「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的「海基會」成立於1991年3月,而在同年的12月16日,大陸也成立了全稱為「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的「海基會」。光從這兩會成立的時間來看,即可知道當時兩岸關係正是大步跨越與正向開展的時刻。

何況,海峽兩岸各自成立兩會的目的,是要避開兩岸間以「政府對政府」時將引發的爭議,故藉這兩會以受政府委託的「民間團體」身分,務實地簽訂兩岸進一步交流的合作協議。同時,在兩岸簽訂完成交流合作的協議後,海基會還負責辦理兩岸交流衍生兩岸人民權益上的事務性工作。

海峽兩岸的兩會成立不久,翌年就談判出了後來稱為「九二共識」的兩岸協商交流的政治互信基礎,也就是雙方都認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但目前兩岸處於兩個政治實體分治的狀態。在此政治基礎上,也才積極開展了兩岸間的和平交流,《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也於1992年7月31日經總統公布,並由行政院發布自同年9月18日起施行。

事實上,上述兩岸開展交流的政策決定與進程,還要上溯到1990年10月7日李登輝總統在總統府設置了「國家統一委員會」,乃至於該會在1991年2月23日第三次會議通過及於同年3月14日獲行政院會議通過了《國家統一綱領》。由此歷史脈絡來看,可知海基會成立的目的,即是追求兩岸和平統一中的一個重要進程。

然而,目前在民進黨執政下的海基會,任誰都不會相信他們知道與認同該會所肩負的歷史性任務。在失去了歷史任務座標之指引下,目前的海基會只具辦理事務性文書驗證工作的功能,的確由誰來擔任海基會的董事長,其實都不具有實質上的意義。

尤其,「九二共識」是海基和海協兩會商談的成果,且海基會的存在及其現有的業務,也是因「九二共識」而體現出其意義。但執政的民進黨既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更不接受其內涵與精神,就算宋楚瑜擔任了海基會董事長,難道就可表示民進黨回到「九二共識」的立場嗎?

李登輝總統任內推動成了兩岸兩會「準官方」的會談、交流與合作,而與李登輝在那段時間「情同父子」,並擔任國民黨秘書長的宋楚瑜,毫無疑問地也應清楚知道海基會成立的目的,乃是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劃時代進程。只不過,宋楚瑜曾協助陳水扁和蔡英文兩位總統,嚐試為兩岸「化冰」,結果都是無功而返。如果宋楚瑜真的擔任了海基會董事長,相信兩岸的僵局仍難有突破。 (作者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大華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