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專欄-開放核食無法保證台灣加入CPTPP

繼美國萊豬明年元旦開放進口,日本核食是否接續叩關?最近成為熱門話題。儘管政府高層宣稱,開放福島五縣食品並非當前最急迫議題,「短期不會處理」;但這一問題終將面對,民進黨政府究竟如何處理?固然是眾所矚目,但至少可以斷言,意圖以開放日本核食進口換取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篤定是「不可能的任務」。

日本福島發生核災後,全球有五十四個國家或地區禁止日本核食進口。十年來,若干國家或多或少的陸續解除禁令,只有台灣是全球唯一全面禁止日本核食進口的國家。表面看來,全面禁止日本核食政策似乎不無商榷餘地,但禁止日本核食進口,其實並非台灣一地,以美國為例,最先設限範圍更大,儘管從2015年起管制項目逐年遞減,但對「有實證可能受到污染」的品項仍然設限。

韓國更是如此,三一一福島核災後,南韓政府以輻射污水造成影響為由,禁止進口福島、宮城、岩手、青森、群馬、栃木、茨城、千葉等八縣生產的所有水產品。日本認為韓方禁止進口的範圍太廣,欠缺科學依據,在2015年一狀告上世貿組織(WTO)要求仲裁;2018年二月WTO判定南韓敗訴,認為「不應全面逕行禁止日本水產品」,但經南韓上訴,去年四月WTO認定南韓主張有理,全案逆轉。又好比中國大陸,最早禁止東京、福島等一都十一縣的 所有食品、食用農產品及飼料進口,後來兩縣解禁,仍有一都九縣的日本食品禁止進口;前年十一月,大陸宣布新瀉稻米即日解禁,日本原本期待將會是大幅解禁先聲,但至今大陸對其他被管制進口的日本食品,仍然沒有鬆綁。凡此種種,證明禁止日本核食並不是台灣的專利,也並非台灣人民不理性。

平心而論,日本核食應否開放?確實應該以科學依據為本,在食安確保無虞的狀況下,開放自無不可,而能藉此換得經貿或外交利益,當然更佳。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不久前訪日,與日本外相茂木敏充達成五點共識,其中就包括「建立中日食品農水產品合作跨部門磋商機制」,雙方將加快溝通協調,推動該領域合作早日取得進展。外界咸認,這個動作不僅大增日本核食產品未來入境大陸的可能性,對於緩解大陸跟日本的緊張關係,也有正面的意義。

台灣開放日本核食進口有什麼好處?按照官方的說法,台灣要想進入CPTPP,就一定要開放日本核食進口;日本前外相河野太郎在前年九合一選舉公投反日本核食進口案過關後,也曾出言威脅「台灣想加入CPTPP,但變成這樣無法加入」。

就事論事,CPTPP鼓勵會員國使用彼此生產原料,才能享有降稅優惠,如果台灣能夠成功加入CPTPP,工具機、紡織、汽車零組件等和國際供應鏈連結較深的產業,將會受益最多。從這個角度看,在兼具國際標準、科學證據的風險管控下,如何接受日本核食,以換取經貿總體利益,似乎是台灣難以迴避、也必須採取的途徑。

問題是,開放日本核食進口,是否就能保證台灣一定可以參與CPTPP?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首先,日本固然目前是CPTPP最大的經濟體,但CPTPP新會員的加入,是要採取共識決,並非日本一國說了就算;何況即使日本,也不是只把開放核食做為台灣加入CPTPP的唯一必要條件。

其次,由於台灣是爭取第二輪加入,只能被動接受各國市場開放結果,必然受到現有成員國更嚴格或更快市場開放要求,也必須做更高自由化的降稅規劃,開放日本核食可以做為未來談判台灣的籌碼,自然沒有必要先期主動開放。

再者,中國大陸已經表態要加入CPTPP,以中國大陸全球最大市場、最大工廠和第二大經濟體的實力,即使美國與日本想要抵制,恐怕也未必做得到;再加上WTO的前例,就算開放日本核食進口,台灣想在中國大陸之前加入CPTPP的機會,顯然是微乎其微。

此外,CPTPP強調降低非關稅措施,除了邊境措施外,包括會員境內制度與法規、舉凡電子商務、競爭、環境、金融、電信、智慧財產權、政府採購、投資、法規調和、透明化、自然人議題、勞工等,都納入CPTPP的範圍。台灣必須全面檢討,逐項調整修正,以符合CPTPP要求,絕對不是開放日本核食就可以解決其他問題,輕易取得入場券。毫無疑問,以開放日本核食進口換取進入CPTPP,完全是一廂情願。 (作者汪誕平,台灣資深媒體人)   【大華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