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專欄-迴避兩岸定位才是台海陷入僵局的根源

自蔡英文首次當選中華民國總統以來,中國大陸及國民黨就成了民進黨執政失敗的藉口,而這種現象從去年起就更加明顯與頻繁,甚至連川普總統都有樣學樣了,把美國所遇到的問題都怪罪中共及對手民主黨。

台灣連續4年無法參加世衛組織大會(WHA)就怪中共阻撓,台灣不能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則歸咎於中共強硬設下的「一國兩制」條件,在美國大選押錯寶卻回頭罵國民黨只「押寶習近平」,連捍衛國人健康、要求蔡政府不得隨意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的國民黨,也成了「反美舔共」的賣台集團。換言之,就算台灣是因為搭著被蔡英文視為糖衣毒藥的ECFA順風車,今年經濟表現才得以突出,只要疾呼愛台灣,民進黨所有過錯都得以被原諒,前後矛盾的立場也可視而不見。

根據最新官方統計,台灣10月出口量依然耀眼,只是其中數據民進黨根本不敢向國人提起。台灣出口到大陸及香港佔當月份的48%,創歷史新高,而出口到東協為16.4%,到美國僅有5%。從這些數字來看,哪個市場對台灣經濟發展穩定深具重要性,不言可喻。民進黨卻一再炒作仇陸、反中激情,若非中共考量兩岸關係的長遠和平發展,未主動中斷ECFA,否則台灣經濟將面臨何等困境,可想而知。從這角度來看,這未嘗不是大陸對台灣的善意?

很明顯,民進黨向來把中共此作法當成經濟統戰伎倆,認為這是其軟調子手法讓台灣經濟受制於大陸,所以將國民黨抹紅成「舔共賣台」。事實上,「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本就是國、民兩黨執政時的原則,所以也都欲尋求更多出口市場以分散風險,只不過兩黨的作法有極大差異,結果卻適得其反。

國民黨依循地緣政治及經濟市場規律,因此希望先穩定兩岸關係且同時維持親美基調,不讓台灣成為美陸競逐的夾心餅。馬英九主政8年證明此路線可行,除了ECFA外,更順勢與新加坡及紐西蘭分別簽訂雙邊經貿協議。

反觀民進黨,在蔡英文推動「新南向」政策這4年多來,只見到政府與東協各國非官方管道的交流絡繹不絕,但雙邊或多邊經貿談判卻付之闕如,連一般性的官方意見交流機制都無法達成,遑論洽談經貿協議了。原先希望能打造「台星協定」為台灣深化與東協互動的跳板,唯至今的成效依舊難以彰顯。所以為了掩飾其失敗,民進黨就會拿中共及國民黨當成施政無能的擋箭牌,台灣也將繼續淪為民進黨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可預見的是,拜登上任後,美國將恢復與傳統盟邦合作,共同防堵中共的勢力擴張,這在亞太地區將更為明顯。這或許是台灣另一個契機,但也可能是挑戰。不同於川普的兩敗俱傷,拜登必然選擇以「合則兩利」的思維處理美陸競爭,雖同時維持與台灣的緊密互動,卻會在「一中政策」底線更明確表態,不讓民進黨有見縫插針的機會。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日前才在一場台美視訊會議上,表示兩岸應盡快恢復對話,還呼籲中共不該設下任何政治前提。然而,民進黨自我設定的政治前提,才是兩岸官方溝通管道的最大障礙。

民進黨說,只要中共不設「兩岸一中」為協商條件,兩岸對話隨時可恢復。然而,民進黨不敢說的是,兩岸究竟該以何種方式及對等地位進行接觸?就拿蔡政府津津樂道的「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來說,正因為美國不承認中華民國,所以備忘錄是由駐美代表蕭美琴與AIT理事簽訂,而不是美國國務院代表美方。如果民進黨真的那麼在意主權,為何不向美國抗議?

同理,既然台海兩岸互不承認、也不否認彼此,依循各自的憲法作為對話法理基礎,本應該是最簡單明瞭的作法。為何蔡英文口頭宣稱願意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此時卻拒絕依循憲法進行兩岸協商?其言行豈不自相矛盾?若說中共武力恫嚇是兩岸和平共處的最大威脅,那民進黨逃避兩岸定位才是兩岸消弭政治歧見的最大問題。

面對拜登上任後的國際新形勢,蔡政府也該有新思維,如果一味地抱持對抗心態,讓台海僵局持續,就不要怪兩岸和平進程最後拋棄了民進黨。 (作者李正修,國政基金會外交及國防組副研究員)
  【大華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