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專欄-執政優勢為所欲為 民怨正在累積

台灣民眾目前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何時可以出國,畢竟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民眾已經近四個月無法出國進行商務或旅遊。因此當許多國家開始開放邊境,台灣卻不在首波開放名單時,會產生民怨一點也不奇怪!

面對台灣在國際上的遭遇,民進黨的本能反應就歸諸於政治因素,然而當歐盟解封並有條件將中國大陸列入,卻不包括台灣時,政治因素的理由可謂不攻自破,如此豈會沒有民怨!不論是篩檢數不足或未對等開放,以致使外國不將台灣納入首波開放邊境名單內,都說明民進黨政府未能針對後新冠肺炎國內外情勢,採取平衡防疫與經濟發展的因應措施,更遑論超前部署。職司防疫、讓世界相信台灣防疫成果重任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卻變身為觀光局長到處拼觀光,甚至考慮要競選雙北市長,難怪有人疾呼指揮官「快點回台北辦公室,進行下半場備戰。」

下半場備戰包含檢驗、檢疫、醫療量能,還有國產疫苗速度。對此,陳時中回應:「都一直在辦公室,且時間很長,辦公室還有床可以睡;現在每日量能至少有5800案,未來還會增加;現在隔離病房有2800多間,還有負壓隔離病房在,相關整備是夠的。」若果如此,為何各國在開放邊境時,台灣不在首波開放名單內呢?莫非民進黨政府對外溝通能力不足?

儘管台灣檢測能量有5800案,但是根據「全球變遷數據實驗室」(GCDL)資訊顯示,台灣平均每百萬人僅檢測7案,目前檢測總數約為7萬7000案。這數字不僅遠不及日本的每百萬人檢測49案、南韓的每百萬人檢測200案,甚至比檢測第二少的非洲奈及利亞的每百萬人檢測15案還少近一半,試問如此少的篩檢數,難道不會引發世界各國開放邊境的疑慮嗎?

所幸當英國開放邊境時將台灣列入首波開放名單內,否則執政黨要如何向民眾交待?民進黨用「大內宣」來誇大執政成果,向來為其傳統。君不見明明只是與非洲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卻宣傳得好像是了不起的外交成就。姑且不論世界上無一國家承認索馬利蘭的主權,僅就台灣不用中華民國作為代表處的名稱而論,就知道雙方地位不對等,否則為何對方可以用國名當代表處名稱,除非執政黨刻意要中華民國消失?

同樣地,將恢復駐關島辦事處運作宣傳為,是台美關係升級成為「全球合作夥伴」。殊不知2017年同樣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外交部曾表示該辦事處功能已被取代,因此裁撤。這也難怪會有藍營民意代表表示,恢復設立代表升級,前此關閉不就代表降級。這就是只會「大內宣」而不知如何執政的結果,總是不斷出現昨日的我打臉今日的我的現象!

猶記當初閉館時,甚至有民進黨立委表示,配合政府力推新南向,閉館後的資源將移往東南亞國家。如今恢復駐關島辦室處運作,代表新南向不再需要資源了?或意味著新南向政策已失敗,所以需要再投入資?當時力挺新南向的民進黨立委,現應跳出來反對恢復駐關島辦室處運作才對,否則如何對當初鼓吹將資源投入新南向自圓其說?

民進黨執政下的外交部只知「大內宣」,不僅不專注如何讓台灣與世界各國恢復商務與觀光往來,而且部長只會扮演陸委會主委批評大陸的角色,完全不關注釣魚台領土爭議及漁權受日本擠壓的正事,民怨又豈能不持續累積!不過與即將到來民怨相比,上述商務與觀光不便及只會批評不會辦實事,恐怕都只是小巫見大巫!

行政院日前大力宣傳所謂的「三倍券」,將如何有利於振興受到新冠肺炎重大衝擊的台灣經濟。然而行政院研擬出一套極為複離的發放方式,尤其是紙本「三倍券」大部分將交由家數有限的郵局處理,可預見民眾將在可以購買「三倍券」的7月15日開始,在郵局前大排長龍購券。若屆時行政院未能提出有效分流措施,民眾將重演排隊買口罩惡夢,民怨勢將更為沸騰! 

不論外界如何呼籲應變,行政院則不為所動!民進黨似認定817萬選票就代表取得可為所欲為的執政優勢,因此不把政策是否會引發民怨當一回事!可以想見,民怨若持續再累積,不是上街大聲抗議,就是在下一場選舉中討回公道,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作者艾中樺,台灣/大學教授)
【大華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