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新衣有趣的古著?!設計師周裕穎投入舊衣改造全因「這件事」

比新衣有趣的古著?!設計師周裕穎投入舊衣改造全因「這件事」

【文/BeautiMode ※原文刊載於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還記得去年臺北時裝週,Just in XX主理人周裕穎號召眾多名人捐贈舊衣所舉辦的那場大秀嗎?有「跨界鬼才」美譽的周裕穎,早在2014年就開始發表舊衣再造的時尚新品,不論是淘汰的二手衣褲、剪下的標籤吊牌,還是鞋底破損的球鞋,許多在他人眼中只能淪為廢棄物的物件,到了周裕穎的手中,全都可以賦予新的生命,舊衣物不再只有丟棄的選擇,而是透過創作延續它們的生命。

然而,作為一位因改造舊衣而備受矚目的設計師,周裕穎在與BeauitMode分享自己學習服裝設計的經歷時,卻意外地透露他選擇走上「永續時尚」之路,其實並不完全是為了響應環保,而是誠實遵循自己初衷的自然結果。

BeautiMode:你經常在Facebook、Instagram上分享收藏的舊衣,特別是Martin Margiela製作的衣服,這些服裝創作上是如何啟發您的?

在設計上,我最享受的其實是嘗試、犯錯,最後做出獨特作品的過程。我也喜歡看其他設計師的設計,所以每次有機會出國,我都會去看古著店,在我看來古著店遠比賣新品的店有趣得多。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和朋友在日本逛古著店,朋友看中了一件尼龍材質的外套,正在猶豫要不要購買,我看見那件衣服後,告訴朋友這件衣服很值得買,因為那件外套的內裏是純絲的,而且有被修補過,現在已經很難找到純絲裏的服裝了,原主人去補它,表示它原本價值不斐,而且用來生產螺紋鬆緊帶的機器,在1960年代以後就已經沒人用,所以它在現代是非常獨特的,更別說服裝外層的尼龍,在那個年代會去買尼龍材質衣服的人,一定經濟環境非常好。我覺得看舊衣,其實有時候跟福爾摩斯辦案很像,從一些小細節就可以知道衣服的價值,以及部份原主人的故事。

BeautiMode:你的作品大部份都是從舊衣改造而來的,這與你平時喜歡逛二手店有關係嗎?

對我來說,我做改造舊衣其實不是為了環保,而為了追求獨一無二的風格,擁有獨特故事的作品,這對我來說最有價值。

我曾經讀過《Vogue》特約編輯Grace Coddington的自傳,她說在1980年代,當時她剛開始在倫敦當時尚編輯,每天都會去哈洛德百貨(Harrods)的櫥窗看一件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的大衣,直到3個月後她終於存夠錢,把大衣買回來,買回來之後,她花了很長的時間,穿著大衣在鏡子前欣賞它的輪廓、剪裁、版型,這種面對好作品的感動,讓我想到以前學生時代,拿到紅包錢之後去買打折的品牌服飾,一件Alexander McQueen的衣服兩折後五千元,買回來後我也是反覆研究,那件衣服我一直珍藏到現在,它對我來說是無價的。

BeautiMode:除了前面提到的Alexander McQueen之外,學生時期還有哪些設計師曾經啟發過你的?

我是輔大織品系畢業的,我還記得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每天都很期待去上學,因為當時系上的學長姐都打扮得非常有型。我記得有一位學長非常酷,當時是1995年,他留著長頭髮,喜歡穿綁染的牛仔褲、T恤和內搭褲,這些衣服都是他自己染的,而且喜歡留塗成各種顏色的長指甲。

那時系上還有兩位學長姐,是一對情侶,兩個人總是一黑一白,而且服裝永遠是D&G。另一位學長喜歡Jean Paul Gaultier,總是穿緊身牛仔褲和馬靴,還有一位學長喜歡穿John Galliano的女裝,不過他穿女裝並不是把自己打扮成女生,而是把外套改得比較有腰身,整體的感覺很古典,非常有特色。當時的我,覺得大家都好帥,所以每天都很期待去上課,這些學長姐的風格對我的影響也很大,他們讓我認識到,每個人都要有屬於自己的風格。

>>觀看完整文章

採訪編輯:BeautiMode

【延伸閱讀】九〇年代時尚為何獨特?設計師剖析當年「這一點」大不相同

【延伸閱讀】時尚潮嬤Iris Apfel的6點人生哲學 想要獨特風格先從了解自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