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治以及社交網路:專訪加泰羅尼亞普普藝術家霍安·科內拉

在社交網站走紅的普普藝術家霍安·科內拉(Joan Cornellà)再次帶著他的作品來到亞洲。來自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台灣譯「加泰隆尼亞」)的這位藝術家近年來以其極端的黑色幽默和對社交網絡的思考迅速走紅,也同時在社交網絡上吸引了800萬粉絲。

普普藝術作品與"嚴肅"高冷的古典或現代藝術脫鉤,直接反應大眾文化及潮流的藝術。如同網絡時期的普通民眾和網紅(influencer),普普藝術家本身就是時代的產物,然而這些藝術也容易被時代的變化或流行淹沒。

再次在香港辦展覽的霍安帶來了48件作品,在接受BBC中文的專訪中,霍安解釋了有關作品如何反映其多次在香港居住的經驗,以及這幾年全球的政治環境變遷。

香港經驗

這次霍安的展覽主題為「生即是空」(「My Life Is Pointless」),展露其一貫被人認為的「暗黑風格」。他的新畫作仍在犀利地嘲諷當代人類似乎不知為何而忙的生活。

譬如新作品「瑜珈」裏頭,他似乎在以瑜珈課堂敬拜「千手觀音」為雛形,畫了一個擁有多雙手臂的上班族,在起火的辦公桌中忙碌盤腿打坐修習瑜珈,嘲諷都市人,對於生活的種種問題視而不見,以練瑜珈逃避自己。

這似乎也是他對香港都會的一種觀察。再次回到香港,霍安說此地對他而言是個很特別的城市,若與去年拜訪過的台灣相比,後者的人給他感覺比較輕鬆,步伐很慢;相反的,香港給他的感覺步調很快也很緊張,十分富裕但人人似乎工作得很辛苦。即便如此,但他仍強調,短暫居住多次的香港,對他有特殊意義,讓他從香港多次短居的經驗,去體驗不同的亞洲文化。

譬如在亞洲國家,人人都要找他自拍(selfie),讓他感到十分新鮮。在他的許多有關香港的作品中,「自拍」以及「社交網絡」都一直是他譏諷的對象。

在其中一張作品中,霍安將影像文化盛行以及生活狹小的香港生活,畫成一張困在籠子裏、但在開心自拍的人。在他帶來的新作品裏,可以看到笑開懷的人們正在自拍,但作品手中的手機,已經被槍枝以及監視鏡頭(CCTV)所代替。

但是,如同「普普藝術家」一貫的宿命,他們的作品也是時代以及大眾文化的產物。霍安之前表示,他的作品對社交媒體或自拍文化提出問題,但靈感以及全球知名度也矛盾地來自於社交媒體。

「我的作品不提供答案」

紐約藝評家萊斯曼(Abraham Riesman )在知名藝術評論雜誌《禿鷹》(Vulture)中提到霍安的作品說,所謂「壞品味」(bad taste)漫畫藝術的威力,在於藝術家不在作品運用過多細節讓觀賞者有時間思考及反思,而是立即以鮮明的圖像文字或意象,「刺穿了你的腦袋讓你立即捧腹大笑或深感不安」。萊斯曼說,霍安就是近年來在普普藝術界中深諳此道的佼佼者。

確實,在霍安的作品中,充斥著許多以漫畫形式對社會的觀察,這些包含政治宗教以及大眾人物,譬如特朗普。

但是,霍安卻對BBC中文強調,他的作品與全球最著名的街頭塗鴉藝術家班克西(Banksy)不同,因為他不願借著作品表達自己的政治意見,或提解惑。他認為自己並非刻意有意識地在表達對政治或對宗教的看法,「這不大對勁,也做不到」。他說:「我的作品不提供答案。」

不過他也強調,2019年香港發生的事情他也關注,他認為這是一個全球化的現象,從香港到智利和泰國,許多事情都在發生。他也告訴港媒,西班牙也有藝術家被關入大牢。凡此種種,他強調身在其中,藝術家對這些事情當然看在眼裏,但需要時間消化,才會在他的作品中,找到痕跡。

霍安說過去他曾多次希望我的作品能有自己的聲音,對作品的解讀一直抱有最開放的態度,提供更多空間啟發不同的批判性思考。

Banksy mural
霍安說他不認同班克西借著作品告訴眾人什麼是對跟錯或好與壞。

譬如,霍安的作品不斷嘲諷人類制度及生活的荒謬,被許多網友稱為「喪」,「高級黑」或「厭世」,但他卻告訴記者,他其實「不厭惡人類」或「生命」本身,他仍關心社會議題,譬如種族歧視、宗教或政治等等。

因此,他的許多粉絲在社交網路為其作品激烈地展開辯論。譬如,他的一幅作品畫了一個身穿全球「友善擁抱」(free hugs)的微笑者,但其雙手卻被血淋淋地砍斷,這似乎在諷刺那些希望世界和平友善的舉措。喜歡他的人卻願意為此辯護,也許他是在譏諷這些活動無法真正造成任何改變。

針對這些問題,霍安的回答仍然認為,他不願意提供任何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的答案,就連他自己都需要時間消化許多社會議題,他的作品也希望提供給人一個思考的空間或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