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愈高,愈懂麻煩別人!

打開app store/play store,輕輕搜尋一下關鍵字「social」,宛如超級市場般來自世界各地的交友程式立即列隊站好,靜靜地等待用家點開下載。交友應用程式大哥Tinder 2018年數據顯示,它們在全球有超過五千七百多萬用戶,即是香港人口數的八倍有多。

隔着屏幕,趁着短訊與短訊間的空檔,人人都能思考如何作出最適當的回覆,成為網絡上的好好先生、好好小姐;放下手機,卻連鄰座同事也不敢多交談一句?蔡康永在《蔡康永的情商課2》中有這麼一欄:越麻煩別人,越能建立交情;別人越有機會幫你,就會越愛你。

以為越能自立的人越得人歡心?是時候從另一個角度看看。

就是開不了口讓對方知道?

這裡說的「麻煩」,當然不是大搖大擺理所當然take it for granted,要別人為你做牛做馬那種「麻煩」—— 而是在需要的時候,尋求別人一些小幫忙,例如向朋友請教意見、尋找推薦的解決方案等。蔡康永說,「提供了別人日行一善的機會,能夠讓別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感覺到幫助了人、感覺到做了好事是個好人,令人自我感覺良好,這一招是讓別人願意跟你相處的、不露痕跡的無相神功。」而無可否認的是,如果朋友連提供這些幫忙也「can’t be bothered」的時候,或許本來的頻道就沒有調對。

在讓別人感覺良好之前,期刊《Human Relations》更為「請別人幫忙是讓人增進友誼的第一步」這說法有更進一步解釋。「請別人幫忙是一種信任與親密的表現」,基於相信對方能為你處理所需要的事情,或是相信他的眼光,你首先卸下心防,也會讓自己處於更容易接受他人意見的狀態 —— 拒絕讓自己踏前一步的,很多時候都是自己。

We-connect?Reconnect?


隨着生活愈來愈忙,工作佔據的時間愈來愈多,你有多久沒有跟老朋友重聚?

往外探索新圈子新朋友太費神,重新拾起老朋友的友誼比較快?不如我們來直接面對你的心魔。心底裡,你知道你總是逃避舊同學/舊同事聚會的原因:每次見面,你們聊的只能是那些永恆的笑話、軼事,重覆又重覆的話題一次比一次沉悶;曾經的好友,只能停留在那個最美好的時光,沒法繼續前進。這個夏天多得一場還未完的運動,很多人的友情只能戛然止步,此路不通,也有很多人突然重新reconnect。

離開學校與職場這些「強制性」的社交群體以後,擁有相同興趣、價值觀的同伴才能打破「回憶」的界限。從幼兒班到大學、打第一份兼職到升任成為管理層、由晚晚蒲通宵歡騰達旦,到發現三五知己把酒談歡最自在,每個階段總有不同的陪伴者。“Friends are your chosen family” 朋友是你為自己選擇的「家人」 ,願大家都能找到不怕互相「麻煩」的他和她。

作者:十二
小島居民,前記者,曾為時裝美容旅遊小城社會前線努力筆耕,現在每天從數據尋找人性點滴。感激每個願意分享故事的陌生人;能為你寫故事是種幸運。

圖片:《嫲煩家族》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