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子世界爭霸戰》、《創:光速戰記》到下一部續集:將近 40 年來的創世界歷史將再添新章

《創:光速戰記》劇照
《創:光速戰記》劇照

對全世界不是電腦工程師的觀眾來說,1982 年的電影《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是他們可以在大銀幕上體驗程式世界的最好機會。很奇妙,數十年來,電腦程式已經深入人類社會各個層面,如今幾乎每人身上都有穿戴式裝置或是智慧手機,但是大銀幕上卻再也沒看到更多以程式系統作為主題的商業電影。現在,隨著 2010 年《創:光速戰記》(Tron: Legacy)的續集電影終於公開進度,我們終於又能回到那個目眩神迷的數位奇幻世界。在那之前,不妨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創世界」將近 40 年來的發展史。

1.《電子世界爭霸戰》應該是史上最佳遊戲改編電影

1976 年,獨立動畫師史蒂芬李斯柏格(Steven Lisberger)無意中發現 MAGI 展示的一段電腦軟體片段。MAGI 並不是《新世紀福音戰士》裡的超級電腦,這是一家 70 年代就在實驗以繪圖軟體製作光學效果的電腦公司。了解賽璐珞動畫的李斯柏格豁然開朗,他也許可以使用電腦來製作連續動畫,而非單純的視覺特效而已。但是,這並不是他自編自導還自己製作《電子世界爭霸戰》視覺特效的主因。這位宅男熱衷於電玩主機雅達利(ATARI)的遊戲《乓》(Pong),他發現,《乓》也許可以不只是當時最受歡迎的遊戲,它還能發展出更豐富的冒險。

《乓》(Pong)
《乓》(Pong)

《乓》是人類第一次感受到來自數位世界的魅力,這個兩邊操縱浮動平板,藉以反擊圓球射入對方得分線的遊戲,是電玩遊戲史初期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它類似桌球的規則令玩家一眼就了解該如何操縱,而兩人對戰的形式更是人類第一次感受來自程式邏輯的惡意。《乓》從大型電玩遊樂場紅進了家用主機市場,瞬間大家都好像變成物理大師,都能一秒看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角度,知道怎麼反擊能讓對手望球興歎。《電子世界爭霸戰》裡角色互射光碟的刺激對戰,看起來像是曲棍球的變形,但事實上,它融入了李斯柏格對《乓》的熱愛。《電子世界爭霸戰》其實是《乓》的改編電影,這種說法其實並不算浮誇。

宅宅導演在《電子世界爭霸戰》裡還放進了《吃豆人》(Pac-man)的致敬,某種程度上,《電子世界爭霸戰》應該算是 80 年代版本的《一號玩家》?

2.《電子世界爭霸戰》本來應該是一部動畫

在李斯柏格理解到電腦動畫的可行性之後,他原本想將《電子世界爭霸戰》製作成為一部電腦動畫作品,頂多在其中放進兩段短短的真人演出片段。但是這個點子被當時的好萊塢大型片商視而不見,米高梅影業與哥倫比亞影業都對這個劃時代的計畫沒有興趣,李斯柏格遂轉投當時對動畫最了解的電影公司迪士尼,希望以《白雪公主》與《小鹿斑比》等電影闖出成績的迪士尼,能了解他們將在動畫歷史上帶來的創新。有趣的是,迪士尼反過來投資李斯柏格一筆金額,請他增加電影裡真人演出與電腦動畫結合的片段。李斯柏格用這筆錢試作了一段 30 秒的片段,效果驚人:

你能見到新時代的轉變,這段短短的試作片段讓迪士尼驚為天人,立刻同意投資李斯柏格的新電影。諷刺的是,識貨也是嫌貨人。迪士尼內部的許多傳統動畫師,將李斯柏格視為強大的威脅。他們認為賽璐珞動畫可能會被這種更酷炫的形式取代,但是電腦動畫又無法達到賽璐珞動畫的豐富色系與美感,這讓他們選擇消極或拒絕與李斯柏格合作。一直是小型工作室形式發展事業的李斯柏格,原本希望透過兵多將廣的迪士尼能提供更多製作上的奧援,但是卻發現,他只能拿到 1 千 7 百萬美金的預算,但是無法動用到太多迪士尼既有的人力資源。

這是危機也是轉機,李斯柏格只能尋求外部資源,卻讓他找到了工業設計大師席德米德 (Syd Mead)、以及知名法國漫畫大師莫比斯(Moebius),合作機械、服裝與故事版設計。讓《電子世界爭霸戰》充滿了超越時代的先進設計美感。

《創:光速戰記》劇照
《創:光速戰記》劇照

順帶一提,雖然看來迪士尼內部對李斯柏格的電腦動畫頗有微詞,卻不是所有人都討厭這種先進的轉變:皮克斯動畫創始人約翰拉薩特就是其中之一。他形容看到李斯柏格的成品時,宛若打開了他的天眼,讓他相信,電腦動畫才是動畫技術的未來——這是他在 1986 年創立皮克斯動畫的原因之一。

《創:光速戰記》劇照
《創:光速戰記》劇照

3. 《創:光速戰記》:一部真正延續前作精神的續集,但是也僅只如此

《創:光速戰記》的原名裡有個 Legacy(遺產),而這部電影真的方方面緊扣這個單字。故事描述前集推翻電腦暴政的主角凱文弗林,在奪回公司主導權之後不久,卻消失於人世。他的兒子已經放棄找尋父親,卻意外地也進入了電子世界,發現了仍然困在那裡的父親,以及另一個主導電子世界的霸主。這部相隔《電子世界爭霸戰》 28 年才推出的電影,理應與時並進,將現實世界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放進電影裡,但是《創:光速戰記》卻堅持維持那個 28 年前的電子世界樣貌。在日新月異的電腦動畫技術之下,那裡變得更美了、但除了美之外,觀眾們很難將他們熟悉的網路世界概念,套在本質非常復古的《創:光速戰記》上。

《創:光速戰記》劇照
《創:光速戰記》劇照

某種程度上,《創:光速戰記》更像是《綠野仙蹤》的電腦動畫版本,而不是充滿電腦術語的科幻電影,這難免讓觀眾失去當年觀賞《電子世界爭霸戰》的驚奇感受。但儘管評價不一,這部酷炫的電腦動畫童話仍然有不錯的票房成績,1.7 億美金的成本,儘管在美國國內打平(如再算上行銷成本則是賠錢),但在海外也有 2.2 億美金的成績。對一部明顯在結尾留下續集線索的電影來說,《創:光速戰記》的成績理應獲得另一部續集。而事實上,迪士尼也確實很快地就通過了《創:光速戰記》續集計畫,這樣說來,觀眾應該不用再等待 28 年,就能看到另一次電子世界大冒險。

《創:光速戰記》劇照
《創:光速戰記》劇照

4.前往電子世界的道路如此艱難

然後我們就這樣等了 10 年,10 年來,幾乎每年都會有《創:光速戰記》續集的新消息,但每一次都不了了之。2018 年,主演《創:光速戰記》的蓋瑞荷德倫(Garrett Hedlund)表示, 2014 年科幻電影《明日世界》慘淡的票房成績,讓迪士尼對科幻作品的興致大減;加上 2012 年迪士尼推出的電視動畫《創:崛起》(Tron: Uprising),只做一季就遭砍下檔,這些都讓迪士尼質疑《電子世界爭霸戰》系列是否還有再次吸引觀眾的魅力。

《創:光速戰記》劇照
《創:光速戰記》劇照

而在長年渾沌不明的狀況下,2017 年,多年來一直放話希望再次製作《創:光速戰記》續集的導演約瑟夫柯金斯基(Joseph Kosinski),終於選擇放棄。他表示這部電影已經進入了「冷凍冬眠狀態」。這似乎代表,《電子世界爭霸戰》系列的歷史將在此結束,或至少可以說,《電子世界爭霸戰》與《創:光速戰記》的故事到此完結。即便這個系列還會繼續下去,很可能在導演不回歸、電影公司對前作也興致不高的狀況下,整體打掉重練——柯金斯基講得很白,他認為手上有漫威與星戰兩張王牌的迪士尼,不會願意在不確定是否賺錢的題材上冒險投資。

《創:光速戰記》劇照
《創:光速戰記》劇照

5.意料之外的發展

因此,《創》第三集到底是一部續集、抑或是全新的重開機作品,目前無法得知。我們只知道,這部新《創》電影將可能由傑瑞德雷托(Jared Leto)主演、由《漫漫回家路》(Lion)導演葛斯戴維斯(Garth Davis)執導。很巧的是,早從 2017 年,傑瑞德雷托就傳聞將會主演一部全新的《創》電影。但假設如此,也代表著我們在《創:光速戰記》結局看到的懸念也將被迫遺忘:蓋瑞特荷德倫奧莉維亞魏爾德(Olivia Wilde)、甚至包括傑夫布里吉(Jeff Bridges)等演員也都不會回歸。

《創:光速戰記》劇照
《創:光速戰記》劇照

如今,連網際網路都不算新鮮題材了,而電腦動畫技術也早就到達真假難辨的層次,《創》還能帶給我們什麼驚奇?希望這部我們已經等得太久的新電影,這次能夠早點到來。

※歡迎加入Y!電影粉絲團,接收更多Movie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