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專欄/李亦伸】富邦vs. SBL,誰是贏家!

臺北富邦勇士籃球隊。(高旭朮/攝)(20191116)
臺北富邦勇士籃球隊。(高旭朮/攝)(20191116)

轉入ABL東南亞職籃聯盟富邦勇士在台北和平籃球館主場,開季締造三場6500人滿場,現場活動熱鬧、好玩有吃有拿、行銷配套、豐富視覺文宣、野獸獨具魅力,讓球迷很有感。

本土SBL超籃今年開季聲勢被削弱不少,也被ABL的富邦和寶島夢想家熱鬧主場給比了下去。

SBL上周開幕戰當天開出2638人票房(推估應該不是購票人數,是進場人數),SBL+五隊也絕少動員、組織現場人氣,營造熱鬧氣氛,這跟ABL操作形勢和主客場自主營銷完全不同,SBL人氣和場面確實輸慘。

SBL比賽內容、張力、純粹籃球面的呈現和表現不輸ABL,ABL比賽洋將單打獨鬥,團隊配合更少,各國本土球員能力落差很大,經過幾年軍備競賽,現在ABL洋將身價、能力早就超越SBL。

富邦是ABL 10隊中,本土球員天賦和能力最強最完整球隊,因此也被看好是ABL爭冠最熱門。

會形成這種洋將能力大反差,另一個主因是:SBL在限縮減洋將預算和身高,SBL企業球隊投資+魄力都不足,這完全是市場盈虧+營運考量,沒有對錯。玩職業運動就是得敢砸錢+有錢砸,職業運動硬體、軟體、球星、天賦、營銷、創意、活動、場面都要靠金錢堆出來,不能陽春。

SBL和五支企業球團都沒有這種魄力和企業背景,投資愈大虧的愈多,這很現實,ABL各隊都在砸錢,提升洋將規格和混血球員能力,主要考量還是贏球與奪冠。但ABL這塊市場究竟有多大深度和商業空間,有可能賺錢?或是減少虧損,沒人知道。

去年ABL總冠軍印尼CLS騎士已經退出ABL。

洋將更多、更強,身價更高、更貴,並不一定能打出最精采、更有張力的比賽。這種情況就像大陸CBA職籃,我一直不認為CBA比賽有多精采好看。我常常開玩笑說,大陸籃球有實力、天賦和身高,但真不適合打籃球,因為他們把籃球打得太硬太僵太制式,真的不好看,談不上精采。

請不用反駁我,我周遭朋友認為ABL更精采,CBA更好看的人多的是,我們相互尊重,各取所好。比賽精采、張力,內容有多精采、迷人,每個人各有喜好和立場,尊重每個人的品味和口味。

從ABL富邦、夢想家主場操作+沸騰民族情緒,創造熱鬧氣氛看台灣籃球,再從職業籃球市場文化和營銷動機看SBL,SBL今年球季地板換新,多了電子廣告看板,更多文宣軟體服務,SBL做出比以往更多基本面投資和球迷服務,市場、營銷的確在升級改變。

但,SBL這樣打下去最終還是死胡同。

台灣籃球必須在企業球團現有基礎上,各隊要「自我提升+走上職業化」,建立主場形勢,操作敵我意識,並與地方政府和社區、學校深度結合,展現動員組織力,再藉球星操作營銷,創造熱鬧因子,結合更多地方企業,共同創造自己主場情勢+商機。

SBL維持這樣業餘玩法,組織結構、統一營銷操作機制不做出改變,各隊特色和地方資源、合作夥伴都很難創造出來,每支球隊都沒有自己權責和票房、商業合作,創造球隊商機和品牌觀念,產業和商業市場根本做不出來。更不用談電視轉播金和合作授權金。

實話傷人,但這就是台灣籃球現況,SBL組織結構必須要面對和突破的困局。

ABL各隊都在投資,但真正商機有多少?產業和市場深度在那裡?同樣是未知數。夢想家、富邦玩得熱鬧,球迷有感,接下來就看這一年SBL如何撥雲見日,運氣有多好,可以營造出更美好未來。

台灣籃球沒有走上職業化,終究還是死路一條,雖然職業化肯定不會賺錢,九成九以上虧損更多,但這就是現實。

在台灣,職業運動需要政策、企業、市場、球迷、媒體產業的共同支撐和付出,很像社會公益,不能用營虧去看市場和投資,最重要關鍵是政府和政策投入多少,以及企業球隊老闆喜好+選項。

👉12/17-12/19 adidas全館3折起,滿4,990再折1,200

👉FILA單一特價,絕版品下殺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