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察 |疫情之下 5G 的 “用 5 之地”

2019 年被稱為 5G 商用元年,庚子年伊始,5G 在這場新冠狀病毒的疫情中找到了用武之地。非典時期,電子商務興起,事隔 17 年,5G 爆發,新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席捲全國,醫療、線上遠程辦公、、直播、遊戲等行業在這場疫情中迎來了新的機遇。

5G+直播,直面武漢 “小湯山” 建設

1 月 28 日 22 時 59 分,在央視頻慢直播平臺上,廣大網友清楚地看到武漢火神山醫院的建設現場,感受著與疫情賽跑的中國速度。
被廣大網友笑稱為 “雲監工” 的視頻直播服務甚至登上了微博熱搜。同步線上觀看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直播的用戶甚至超過了 5000 萬。

據悉,這是中國電信與央視頻針對此次疫情特別推出的線上直播服務,意在讓密切關注武漢疫情的全國乃至全球人民,能在第一時間獲知武漢 “小湯山” 的建設進度。重大傳染疫面前,原本需要近 1 個月時間才能開通的 5G 基站,本次疫情抗擊站中僅用了 2 天時間就實現開通,

據瞭解,該應用充分利用了中國電信的雲網融合優勢,通過其 5G+光纖雙千兆網絡,依託天翼雲遍佈全國的雲資源優勢,基於智慧視頻雲,實現了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雲監控系統平臺建設,並重保平臺建設所需的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需求,有力地保障了央視頻《疫情二十四小時》高清直播。

5G+醫療 遠端會診實現可能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遍佈全國,為充分利用大城市、大醫院專家資源,5G+遠端會診系統快速在全國各地很多醫院落地。

通過遠程會診系統,專家可以對偏遠地區醫院的重症、危重症的患者進行問診,提供救治指導。浙江省人民醫院在 5G 遠程超聲的技術支援下,為浙江省人民醫院桐鄉院區收治的一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謝某開出了遠程超聲診斷書。隨著疫情阻擊戰的推進,這類的 5G 遠端醫療科技有望更廣泛運用於遠端醫療的各種場景之中,為醫務人員更安全、更高效救治病患提供服務。

5G+VR 體溫檢測用紅外線代替人工

《浙江日報》報導指出:相比傳統的人工測溫槍檢測,5G 紅外熱成像測溫採用非接觸式設計,也就是進出人員只需在鏡頭和感測器前走過,設備就能快速獲取當前人員體溫數據進行篩查,從而免去人工逐一測試的步驟,提高通行效率,减少人員滯留所造成交叉感染的情况。

據瞭解,通過熱成像科技和環境數據算灋,儀器的測溫精度可達到 ±0.1℃。借助 5G 網絡,儀器所檢測的體溫數據會及時傳輸到防疫控制中心,當人員被檢測到體溫异常時,設備會自動發出警告提醒。而整個檢測過程只需 0.5 秒,比人工測溫快了 10 倍。

現時,5G 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已經在部分地區的商場、醫院及火車站等人口密集場所,之後也會陸續部署到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當中。

5G+教育 停課不停學

2 月 4 日,教育部新聞辦發佈通知,專門提醒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和校外培訓機構,在各地原計畫的正式開學日之前,不要提前開始新學期課程網上教學。

停課不停學成為各個學校的主要措施。 中小學生可一通過線上,在數位化空間學習。教育部也提出,鼓勵盡可能利用互聯網和信息化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持,統籌綜合國家、有關地方和學校相關教學資源,提供豐富多樣、可供選擇、覆蓋各地的優質網上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

疫情面前,線上辦公、遠程教育、人工智慧等科技科技與 5G 的結合都在此時發揮了最大的作用。5G 也在科技發展的浪潮中,在疫情肆虐下發揮了了它最大的用武之地。科技向善,人力、物力以及科學醫療的不斷探索,總會打贏這場戰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