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富豪,來自山東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商業人物」(ID:biz-leaders),作者:任尚坤,36氪經授權發佈。

他以前是山東人,現在是美國人。他礦業大學畢業,到美國做了家視頻會議公司。他說專注做視頻通訊服務最早的念頭,源於大學時跟女友異地戀的辛苦和苦惱。當初的女友後來成了他的妻子,而當他準備獨立創業時,妻子給了他最大的阻力。

當然他說服了家人。用九年時間,袁征這個名字才從美國又傳回了中國。這次蔓延全球的疫情,既讓「Zoom」成為高頻的居家開會工具,也讓「Zoom」成為曝光率最高的公司之一。該公司股價在今年漲幅500%,市值近1300億美元,超過老牌科技公司IBM和AMD,躋身美國科技企業20強。而它的主營產品,只是一款視頻會議軟件「Zoom」。

9月8日,福布斯發佈最新一期美國富豪榜,袁征首次入選18人新進榜單,以110億美元身家位列第43位。在目前複雜的國際關係環境下,硅谷富豪袁征的中國背景顯得尤為突出。人們關注著他的態度、行動以及他遊走於中美兩國獲取利益的姿勢。

當中國青年派創業者張一鳴正為TikTok犯愁時,8月初,Zoom宣佈將不再向中國境內用戶直接提供產品,取而代之以合作代理方式銷售。該消息被網友冠以「Zoom退出中國」的標籤並登上微博熱搜。Zoom彼時面臨著和TikTok類似的困境,即來自美國政府所謂的「安全審查」。它的中國業務、大量員工,以及老闆袁征,都成了美利堅產生懷疑的藉口。

除此之外,袁征還遭遇Zoom突如其來的快速擴張與產品自身能力不足的問題。短短四個月時間,Zoom平台上的日均參會用戶從年初1000萬人增至3億人。連袁征也沒有想到,這款原本只是面向企業用戶的小眾產品,竟瞬間成了全球化應用。他同樣沒想到的,還有部分用戶會借平台搞色情直播和宣揚種族主義,有官方機構與企業用戶則頻繁遇到會議內容洩露等隱私安全事件。此起彼伏的漏洞讓用戶跟袁征都頗為頭疼。

「我希望在(疫情)後可以回歸商業客戶群,但如果我們能吸取教訓,變得更好更強,這一切也許值得,只是過程太痛苦了。」袁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講,「每天就感覺好像有某股力量在暗中搗鬼,想要摧毀我們。可是我太忙了,根本沒時間想這些陰謀論。」

今年3月31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發佈了一份涉及Zoom的警告,提醒用戶不要在Zoom上公開會議或廣泛分享鏈接,其還提到此前發生的數起不明身份人員入侵學校網絡課程的事。多家外媒則指責Zoom的「產品故障」所導致的最直觀負面結果,是讓至少1.5萬用戶的視頻記錄散佈網絡。因掩蓋安全漏洞,Zoom被股東發起了集體訴訟。

接下來近半年時間,Zoom都在修修補補中度過。用袁征的話說,他的生活變成了「吃飯、睡覺、Zoom」。4月份,袁征有兩次公開道歉,表示將對Zoom開展為期90天整改,整改期間不會進行任何更新。隨著「中國問題」升溫,5月份,Zoom的中國用戶不能再用平台召開會議,6月份,Zoom停掉了中國市場的在線訂閱服務。

與此同時,袁征開始緊急組建龐大的政府公關團隊。這個團隊堪稱豪華乃至奢華,有美國前國防部長創辦的遊說公司在內的4家遊說公司,有美國前總統布什旗下的遊說公司合夥人,有Facebook前安全主管,有白宮前國家安全顧問,有特朗普前競選團隊負責人,還有那個死盯TikTok的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的成員。很快,Zoom在政府那裡的風評被扭轉。

袁征也站出來發表聲明,稱他於2007年成為當地公民,並強調自己的美國身份和Zoom的美國基因。《金融時報》文章中,Zoom的早期投資人Santi Subotovsky說,袁征在最近一次中國之旅後告訴熟人,他現在在美國感覺更像在家。Subotovsky先生稱,袁征的孩子在這裡出生和長大,他認同這裡的文化,「他來這裡已經很久了,只是他的口音並沒有消失」。

當年八次簽證失敗後,袁征在1997年通過第九次簽證到了美國。那年他27歲,帶著典型中國學生的啞巴式英語。即便到現在,他的英語依然能聽到一點中國味道。袁征出生並成長於中國山東泰安。他的父親是名礦業工程師。他先是考入山東礦業學院(今山東科技大學)應用數學專業,後又到中國礦業大學讀研深造。但最終,他還是沒能子承父業。

1994年,比爾蓋茨在日本發表了有關「信息高速公路」的演講。袁征在現場,他稱那次演講給了他極大鼓舞。他感受到微軟、雅虎、網景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力量。他自此開始嚮往硅谷。他到美國的第一站就是家視頻會議公司WebEx。他說到那兒不會說英語,就只好埋頭打代碼。這樣看頗為湊巧的是,WebEx的創始人朱敏、徐郁清夫婦和他一樣,都來自中國。

袁征在WebEx工作長達10年時間,直到2007年,思科出資32億美元收購了WebEx。袁征轉任思科工程副總裁。可WebEx的體驗總是無法讓用戶滿意,這讓袁征感到沮喪。他說問題在於,「每次用戶登陸WebEx會議時,公司系統都必須確定要運行該產品的哪個版本(iPhone,Android,Windows或Mac),這會降低速度。線路上太多人加緊連接,導致斷斷續續的音頻和視頻,而且產品缺乏更現代化功能,比如手機屏幕共享。」

2011年,說服上司重建WebEx失敗後,袁徵選擇離職創辦了Zoom。當時協同辦公市場巨頭林立。微軟、蘋果、谷歌等均有佈局。依袁征的思路,Zoom要做三件事:視頻會議、移動協作和在線交互。產品提供基礎免費服務,以限制參會人數與時長方式來獲取會員的付費收益。

搶佔WebEx原有企業客戶是Zoom的計畫。Zoom也確實像升級版的WebEx。基於Zoom的視頻會議可兼容各種電腦終端與移動設備,參會者無需下載任何軟件,甚至不需要登陸,只要主持人註冊賬號即可。隨著不斷迭代和外部融資的持續加碼,2019年4月,袁征攜Zoom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約160億美元。此時人們也才再次發現,這家公司與中國密不可分的關係。

Zoom與其他多數科技公司不同的一點,是它在上市時就已實現盈利。招股書顯示,截止2019年1月31日財年,Zoom營收3.31億美元,淨利潤758萬美元。而驅動公司盈利的關鍵因素,是它的大部分產品開發人員都在中國二線城市,因此降低了人力成本。

根據招聘網站Glassdoor數據,中國入門級軟件工程師的平均年薪約為3.4萬美元,是美國同行年薪的三分之一(Zoom總部所在地聖何塞年薪為11萬美元)。Zoom在中國多個研發中心僱傭了500多名員工,佔員工總數的30%,佔非美國員工總數的70%。公司研發支出僅3300萬美元,佔營收比例不足10%,遠遠低於競爭對手的50%,甚至70%。

袁征曾把「銷售力」視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Zoom有一半營收投入到了銷售和營銷上,其中美洲市場為其貢獻了81%的收入,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貢獻11%,亞太地區僅8%。過去三年,Zoom的收入年年翻倍,但上述比例幾乎沒有變化。

招股書中稱,袁征的角色對其管理中國工程和一般業務「至關重要」,因為他早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中國度過,並在那裡獲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另外關於中國的部分,也被列在了招股書風險項中,「如果產品開發團隊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地區,那麼我們可能需要承擔更高運營費用,這將對運營利潤率造成不利影響,並損害我們的業務」。

而在該公司的文件中還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在中國有著眾多開發者,這可能使我們面臨解決方案或數據安全功能完整性相關的市場審查。」審查不止來自市場,還可能會來自政府。

疫情既給了袁征飆漲的身家,也給了他十足的考驗。對Zoom來說,一直靠壓縮研發成本來保證利潤率的方式恐怕也非長久之計。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