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分析 | 做搜索引擎對任何內容公司都是頭等大事,包括騰訊

搜索業務從賣到買,騰訊有錢任性嗎?

都這時候了,騰訊還有必要全資收購搜狗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騰訊和搜狗是什麼。

騰訊是什麼?馬化騰在三四年前就定下戰略基調,騰訊只做「兩個半」業務,最早是社交、內容加半個金融,後來金融被「互聯網+」替代,但仍然是兩個半。無論如何,社交和內容一直是騰訊的核心戰略業務。

搜狗是什麼?雖然搜狗輸入法有4.82億的DAU(2020Q1財報數據),但畢竟是個相對孤立的工具,商業潛力有限,用戶全是白嫖黨,連廣告都不肯看。真正為搜狗貢獻了九成以上營收的還是搜索業務。所以,作為中國第二大搜索引擎的搜狗,確實主要還是個搜索引擎。

2018年騰訊930組織架構改革之後,COO任宇昕統籌負責所有內容相關的業務,可以說是騰訊內容戰略的最高負責人。搜狗CEO王小川十幾年來為了獨立運營搜狗,多次在各大巨頭之間長袖善舞。而這倆人是成都七中的同學,在三十年前就有同窗之情。

當然,大交易不可能是私人情誼就能決定的,還是要看雙方代表的業務。

騰訊在2013年戰略投資搜狗的時候,除了4.48億美元現金,還把自己的搜索業務騰訊搜搜一併打包給了搜狗,換回36.5%的股份,成為搜狗單一最大股東。

這個交易案是在騰訊打完3Q大戰之後做的。3Q大戰後的騰訊轉變得非常開放,不僅把搜索業務給了搜狗,電商業務也給了京東,這兩起標誌性的交易代表騰訊自己不再與百度和阿里的主營業務直接競爭,而選擇讓戰略合作夥伴去做。

在後來對抗今日頭條的資訊信息流之戰、對抗抖音快手的短視頻之戰裡,騰訊的頹勢使得一些人開始重新審視對搜狗的投資。有觀點認為,由於搜索和推薦背後技術的相近,騰訊不自己做搜索,導致推薦算法的能力也缺失了。因此,投資搜狗放棄搜搜是後來該賽道失敗的源頭。

2019年9月,任宇昕在接受36氪採訪時曾回應了這個質疑。任宇昕說,如果要找客觀理由的話,這可以算是理由之一。因為搜索和推薦背後的技術、算法,很多可以復用和借鑑,從人才積累的角度確實是薄了。但也不能把對後來的影響完全歸因於當初賣搜搜的變動,不能找這些藉口。

任宇昕還是謙虛了,其實對於一個以社交和內容為主營業務的巨頭公司來說,搜索的人才、能力,可能比我們想像中更加重要。

雖然搜狗很早就按照投資協議接入了微信,根據協議其它騰訊系重要產品也必須優先使用搜狗,但至少微信並沒有放棄過搜索這個場景。2019年初的微信公開課,微信搜索團隊首次公開亮相。2019年底,「微信搜索」正式升級為「微信搜一搜」。

不過,任宇昕麾下的PCG,尤其是QQ瀏覽器所在的信息流線,可還並沒有專門的搜索團隊。如果把搜狗收購為全資子公司,就能釋放掉法律風險,並且充實PCG業務團隊,幫助任宇昕更好地執行內容戰略。

這種可操作性已經被此前的擬收購意向證實了,但以上還沒有回答本文開頭的問題。

到底為什麼,已經是第一大股東的騰訊還要全資收購搜狗呢?搜索業務賣出去七年又買回來,財務上看根本算不過來賬,難道就是因為騰訊有錢任性嗎?

殺雞用牛刀的張一鳴

這裡要先看看其它行業巨頭對搜索的態度。

可能很多關注騰訊對搜狗併購案的朋友,忽略了一天之內搜索引擎界曝出的另一條大新聞:字節跳動副總裁、AI Lab負責人馬維英「因為個人興趣」離職,並加入清華大學,重返學術界。

馬維英是中國頂級的計算機科學家,互聯網信息檢索領域的超級大牛,資歷與水平都不是吹的。就像其它公司一樣,雖然有媒體將馬維英的離職,包括他在職時匯報線和部門的變動,也解讀為了純學術實驗研究在字節跳動失寵,但這並不能證明「搜索」在字節跳動的失寵。

馬維英曾在2019年9月接受領英採訪時談起三年前入職字節跳動的原因。他第一次見到張一鳴的時候,張一鳴用了一個比喻讓他印象深刻——殺雞用牛刀。「 我當時對他說,你幾乎是用搜索引擎的方式來解決推薦引擎的問題。」馬維英對張一鳴這種做法的態度是「很吃驚但非常讚賞」。

換句話說,馬維英認為當時的今日頭條要解決推薦精準度的問題,並不需要用搜索引擎的方式,但張一鳴還是用了。

馬維英對此評價,雖只是「殺雞」,看似多餘用「牛刀」,但 「牛刀」的用途非常廣泛,這也是字節跳動在其它領域可以不斷持續創新的關鍵。「牛刀」為的是技術儲備,對研究來說非常重要。

「如果一家公司不願意對未來進行投入,很難將資源投入於長期研究,一鳴那個時候提到『殺雞用牛刀』,也讓我有勇氣加入這家公司,來主理實驗室項目」。

2019年,字節跳動逐漸將早在測試的頭條搜索推到前台,還在2020年初上線了頭條搜索的安卓App客戶端。而中文搜索老大哥百度憑藉著仍有搜索技術深厚積累的優勢,也將集成圖文信息流的百度App的DAU在2018至2019年裡迅速拉升至2億。搜索對任何內容平台來說,都是重要且有效的。

馬維英說那段往事,除了吹了一通張一鳴的驚人遠見之外,也足以證明一個真正優秀的搜索引擎對於移動圖文內容分發產品絕對是高配,在當時的工業界願意為此投入的公司極少。

張一鳴的野心和邊界顯然都不止於資訊信息流。後來,字跳逐漸在綜合內容平台裡進化出垂類內容和專業內容,又在集團裡繁殖出教育、效率產品,搜索的重要性將越來越強。

供過於求用推薦,供不應求用搜索

騰訊全資收購搜狗,很多評論提到搜狗將被騰訊肢解消化,成為騰訊的養料。話很難聽,對CEO王小川和搜狗幾千員工也不公平,不過意思大概都指向同一個方向——作為獨立公司運作的搜狗的價值,並不如融進騰訊各業務的價值。

如果對交易案的兩家當事公司來說,話止於此可能就夠了;但對於「搜索」這個產品、這個場景、這個概念,這些評論或許還並未觸及到本質。

還是要先拿字節跳動舉例。無論是此前的今日頭條還是後來的抖音,用戶的主要需求場景是綜合資訊和泛娛樂,這類場景的搜索需求非常弱,用戶是喜歡「刷」今日頭條、「刷」抖音,因此馬維英才會吃驚於張一鳴用牛刀殺雞。

這裡要從平台邏輯的角度拆解一下。

就內容平台來說,泛資訊和娛樂內容一定是供過於求的。因為同一單位的內容可以被不同用戶反覆消費,而且生產難度很低,可以充分發揮每一個用戶的創造性。所以即使內容量不多的情況下,也能供應大量用戶,更何況這類泛內容的量並不小,並且增長起來非常迅速。

這是內容平台的供過於求。那麼相對用戶,平台的議價權就會很大,學習用戶的喜好之後,能決定、挑選給用戶呈現的內容,這就是推薦。用戶被動,平台主動。

但當深入到垂類和專業,差異化內容就會變得稀缺。雖然目標用戶少了,但生產的門檻被大大提高,並且可復用程度很低。這容易造成一種供不應求的狀態,需要用戶自己去尋找、選擇,這就是搜索,更進一步還會有關注。用戶主動,平台被動。

表面上這是內容分發機制的不同,但背後的核心是平台兩邊供求關係的逆轉。

其實商品平台比內容平台更早地從貨架式搜索向推薦演進,比如淘寶2013年提出的千人千面。這是因為,對比起真正可供消費的內容來說,中國強大的製造業生產能力,使得電商平台形成供過於求的局面,必須想辦法來消耗產能。而品牌商品相當於垂類和專業內容,其實也是供不應求的,如果天貓整天給一個阿迪死忠粉推薦買耐克鞋,早就被噴死了。不過這是另一個話題,按下不表。

回到搜索引擎的話題,這裡我們已經可以得出結論,對於一個有完整生態或者想搭建生態的內容平台來說,無論是搜索還是推薦都是非常重要的。

脫離搜索做推薦,那大概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作為分發機制,搜索並不落後,並不是所謂「前朝遺老遺少」,只是PC時代的互聯網沒能為足夠多的用戶提供泛內容而已;推薦也不先進,但對全民移動互聯網來說確實是一個最基礎的方法論。搜索和推薦解決的是不同場景、不同內容如何觸達用戶的問題,根本上還是內容供給和用戶消費需求的消長關係問題。

騰訊缺的從來不是內容和流量,而是一個能有效平衡供求兩端的機制。搜狗或許就是那座內容天平。

原創文章,作者:張信宇。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