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自治”,馬斯克這次是認真的嗎?

面對一份長篇累牘的網絡服務條款和用戶隱私協議,很少有地球人會逐字逐句的看完。即使我們發現有很多不合理之處,但是為了能用到平台提供的服務,我們還是會忍氣吞聲地點了同意。

但是未來,如果你遇到馬斯克他們家產品的網絡服務條款的時候,恐怕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漫不經心了。否則,你就有可能影響你的“地球人”身份。當然有個前提是如果你活得夠久,又有機會移民火星,你真的就可以見證歷史,變成“火星人”了。

事情是這樣的。

最近,馬斯克的太空旅行公司SpaceX向參加Starlink項目的小範圍內測的美國用戶,發送了一封邀請測試的郵件,其中服務條款當中第九條涉及到管制法律,其中稱:

對於在火星上提供的服務或通過Starship或其他殖民化宇宙飛船運送至火星的服務,當事方均承認火星是自由星球,沒有任何一個地球上的政府對火星活動擁有管轄權或主權。

“火星自治”,馬斯克這次是認真的嗎?
“火星自治”,馬斯克這次是認真的嗎?

這大概什麼意思呢?就是你如果同意該管制法律條款,就意味著有生之年踏入火星之後,無論是通過SpaceX還是通過其他的飛船登陸火星,都要承認火星的自治主權。也就是你要從一名有國籍的地球人變身成為火星人,是不是非常有“活久見”的魔幻色彩呢?

雖然馬斯克的殖民火星計劃仍然只是“畫大餅”的階段,但他已經開始為今後殖民火星之後的星球法律秩序操心,藏在消費者服務條款裡的小心思暴露了他的大野心,難怪有人驚呼馬斯克是想去火星當“總統”。

當然SpaceX的這個主權宣言,對於它所處的美國加州到底認不認還是一個問題,真身還在地球的馬斯克能不能得到所在美利堅政府的認可也更是一個問題。

現在來看,SpaceX的這條“火星自治”的宣言,更像是在美國大選前的一次搶鏡“公關”,寥寥幾句話就能成功吸引大眾的關注,馬斯克一個人撐起一個公關部門的實力真得不是蓋的。

吃瓜之餘的我們,不妨“認真”地聊一聊想要馬斯克的“火星自治”有沒有可能實現吧。

駛入普利茅斯的五月花號,上岸前開了一個會

1620年的9月,一艘載有36名清教徒、66名破產者、流浪漢和船員共102人的“五月花號”的貨船離開英國,準備前往美國的弗吉尼亞。

經過兩個月的海上顛簸,經歷了惡劣的天氣和海上的驚濤駭浪,這艘船偏離了航線,來到了美國的科德角的一片荒涼之地,這就是後來的馬塞諸塞州的普利茅斯。

“五月花號”上的人並沒有像之前來美洲的移民或淘金客一樣,迫不及待地上岸去尋求土地和財富。而是一群人呆在污濁不堪的船上認真地開了一個會,由船上的41名成年男子共同商議簽署了一份文件。這份文件就是此後著名的《五月花公約》。

“火星自治”,馬斯克這次是認真的嗎?
“火星自治”,馬斯克這次是認真的嗎?

這些人主要就是上面提到的清教徒,他們來到北美的很大一部分初衷跟其他殖民者不同的是,他們除了謀生之外還有特別強的政治動機。就是在北美新大陸建立一個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實現新的自由、自治的權利。

因此,這份《五月花公約》就是為了達成這樣一個目標而製定的書面契約。這份契約最大的特點就是經過程序性正義形成的平等的法律效力。也就是這份短短200字契約經過了全體人的協商(當時仍然只有成年男性有政治權力),規定了這些人自願結成一個公民的政治團體,在公正平等的原則下制定其法律制度。

這份契約其實確立了一條原則,在一個尚未有政治權力涉足的獨立地區,在此生活的人們可以在自願的基礎上,有天賦權力實行自治和法治。

要知道在1607年,英國人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仍然是獻給英國女王,需要英國國王的授權的。現在,美國人將《五月花號公約》看作是美國的“出生證”,就在於美國人承認《五月花號公約》所確立的自治原則,而非更早之前建立的弗吉尼亞殖民地。那麼現在,馬斯克是不是也可以效仿《五月花號公約》的精神來殖民火星呢?

原則上是可以的。按照西方的政治傳統,他們奉行著對於“新的領土,誰發現誰佔有”的原則。不同於歐洲人刻意抹去的“印第安人對北美的優先發現和占有權”這種卑劣的歷史行徑,火星可謂是一塊完全沒有歷史包袱的新殖民地。只要是誰能最先踏上火星這個星球,誰也就似乎有權宣布擁有對火星的殖民統治的權力。

顯然,馬斯克要建立的不是火星上的“弗吉尼亞”意義上的殖民地,而是要建立“五月花號”意義上的殖民地。只要踏上火星,大家就都是火星人,然後就不要遵循地球上的法律制度,也不再遵從所屬國家的法律制度。

先不論火星上的法律制度將是什麼樣子的,先說加入通過SpaceX前往火星的這些移民者,擁有不同國籍、文化的他們該怎樣想呢?那麼,後來的登陸者,特別是那些以國家為單位登陸火星的殖民者,或者是並不同意這一原則的後來者來了之後又該怎麼辦呢?難道要來一場“火星獨立戰爭”嗎?

考慮至此,我們不妨還是在地球上找找先例吧。那就是那座沒有國家歸屬的南極大陸。

脆弱的《南極公約》,一場隨時到來的公地悲劇

在18世紀以前,南極大陸對於人類來說還只是一個未能親眼所見的傳說。在1773年,赫赫有名的庫克船長奉命出征,來探訪這一“未知的南方大陸”,卻只是首次航行到了南極圈內,卻並未看到南極大陸的影子。到了19世紀,陸續有英國、美國、俄羅斯、法國的幾個探險隊才陸續發現了南極洲附近的一些島嶼。

到了20世紀初,幾支探險隊開始向南極的地理極點發起衝擊,先後無功而返,直到1911年,來自挪威的阿蒙森和他的團隊完成了這次挑戰,而另一路英國人斯科特的探險隊則全軍覆沒。

隨著斯科特和阿蒙森這場巔峰對決的開展,世界主要大國也在國家層面開始了對南極主權的正面搶奪。其實,這場爭奪戰早已開始,從最早那批僅僅只是看到南極洲島嶼的英國船員就開始宣布英國對南極小島擁有主權,到1908年,英國率先正式要求對南極部分地區行使主權。此後,英國拉上小弟新西蘭,法國、挪威、澳大利亞,甚至還有南美的智利、阿根廷也紛紛宣布對南極的主權要求,並根據英國人制定的“扇形原則”來劃定自己的分區。

這七家的紛爭一直持續到二戰後,那這個事情怎麼解決的呢?美國和當時的蘇聯都站出來,拒不承認這些國家對南極的領土主權要求,也保留自己提出領土要求的權力。

“火星自治”,馬斯克這次是認真的嗎?
“火星自治”,馬斯克這次是認真的嗎?

怎麼說呢?小流氓遇到了大流氓,大家只好擱置爭議,誰也不能先動手。

1959年,在美國的撮合下,有領土要求的七國,以及美蘇等共12國正式簽署了《南極條約》,條約規定,自1961年6月23日起,凍結各國對南極的領土要求。

該條約只是擱置了問題並沒有解決問題。有實力的國家照樣可以在南極和附近掠奪自然資源。為此,誕生了《保護南極動植物協議措施》《保護南極海豹公約》《保護南極海洋生物資源會議最後文件》《南極環境保護議定書》等一百多項條約,要求各國在規定時限內(比如《環境保護議定書》要求自1991年起50年內)暫停在南極進行各類資源開採。

現階段,各國可以在南極開展和平目的的科學研究,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建立南極科考站的方式進行南極的探索和研究,比如我國建立的長城、中山、崑崙和泰山四座科考站。

但是南極的“現世安穩”並不會一直持續。現在,澳大利亞帶頭,一些國家正在以1994年簽訂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來索取對南極領地內的海床的界定。一場悄悄咪咪的主權及資源爭奪戰正在進行。人畜無害的南極仍然可能淪為人類的又一場“公地悲劇”。

南極的現狀可能在未來的火星重演嗎?雖然爭奪土地主權的悲劇應該不會發生,因為火星實在沒有被搶占領土的資源。

不過同南極冰蓋下可能具有的極大的礦產化石能源不同,目前人類在火星可能無法獲得當下可見的實際利益。反而在火星如何建立可供人類生存的基地,如何在火星培育和繁衍動植物生命才是最要緊的任務。

因此,殖民火星更大的意義在於確立一個國家科技領先地位的標誌,和未來向更遙遠太空殖民的前哨。只要地球上還存在國家之間的競爭,那麼這輪競爭就會延續到火星,正如當年先是探險隊,後面才真正開始國家的博弈一樣。

雖然像SpaceX這樣的私人宇航公司可能先人一步地開發火星,但是在火星上開展的基地,也像太空的空間站一樣是以國家為單位進行建設。只不過是委託少數幾家公司進行,而SpaceX有可能只是規模較大的一家而已。

有句老話說的“雖然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是科學家都是有自己祖國的。”那用在這一場景上,“商人也還是有國界的,即使你跑到了火星上。”

馬斯克要搞的“火星自治”,為什麼難以實現?

為了殖民火星,馬斯克其實已經操心了很多事情。他曾經表示第一批登上火星的人很可能無法返回地球。直白的說法就是,作為第一批登陸火星的拓荒者,會遇到各種前所未有的挑戰,倒不是這些人買不起返程的船票(馬斯克表示),而是這一批建設者大概率要承擔各種健康和意外風險。

對於“火星自治”,他也早有想法。在2018年接受采訪時,他表示要在殖民火星的城市中推行直接的民主制度,也就是全體基地居民作為直接的管理者來決定城市的大小事務,而不是通過選出代議制政府來行使各項政治權力。

“火星自治”,馬斯克這次是認真的嗎?
“火星自治”,馬斯克這次是認真的嗎?

這一設想在一個擁有百萬人口並且有高度發達的通信設施的城市,應該有實現的可能。但技術上的可行,並不代表現實中的可能。

首先,雖然可能移民火星的人都可能是有錢人,但他們並非都是信念和價值觀一致的“五月花號”上的清教徒。他們必然帶著來自地球的國籍、身份、宗教信仰和特殊偏好。在火星的生活自然也會逐漸延續地球上的衝突。儘管在確保人類生存的問題上達成一致,但未來一旦在未來爭奪不同文化、觀念、信仰等偏好的問題上,仍然會產生各種衝突,很可能又回到不同種族、社區相互爭鬥的場景中,全民公決的製度很可能走向自己的反面。

第二,是《南極公約》背後的國家博弈也可能會延續到火星。目前,很難想像存在於地球上的國家之間的爭端不會延續到火星上去。對於火星的殖民,背後的技術力量同樣可以用於國家之間的科技、軍事力量的博弈,在零和遊戲的冷戰思維下,大國之間很難說進行基於完全“誠信”和“信賴”的技術合作。

第三,假如登陸火星之後,人們真的可以建立一個全新的主權國家,那麼意味著火星上的殖民地就是一個新的國家,那麼這個星球上的人和組織,仍然要繼續和地球建立源源不斷的合作和聯繫。那麼,未來這批火星人將成為和地球人類建立起全新的跨行星的外交關係。一旦最初幾代殖民者跟地球的親緣、地緣關係隨著時間而消失,地球和火星將成為兩個完全不同的種族。而未來地球和火星將可能因為一切可能出現的信任危機、生存危機而發生不可預計的衝突。

“火星自治”,馬斯克這次是認真的嗎?
“火星自治”,馬斯克這次是認真的嗎?

這次,馬斯克通過這樣一個為Starlink的測試用戶提供服務的機會,暗戳戳地拋出這樣一條“火星自治”的條款,實在是一個非常高明的策略。畢竟現在離著真正為火星用戶提供星鏈的網絡服務還差著很長的時間,他可以先來測試下他的忠實用戶的選擇,也能試探下美國政府對這一主張的態度,還不用承擔任何的法律風險。

雖然我們大多也是抱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姿態來看待這一有點“無稽之談”的宣言。儘管我本人也帶著非常欣賞的態度看待馬斯克的這一主權自治的設想,但是我們也必須嚴肅地指出這一想法所暗含的“分裂人類”的可怕後果。

當然,現在幾乎沒有什麼人會認真思考這一倡議的實際後果,我們的這番“推測”也有點杞人憂天的論調。不過,仍然希望我們的擔憂能夠超越時間週期,看到人類登上火星時候,這些殖民者的選擇吧。祝我們都能“活久見”。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