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複製快速崛起的半導體「春秋五霸」?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作者 張健keya,36氪經授權發佈。

進入2019年末,以及2020年初以來,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回暖,中國大陸半導體股市迎來了爆發期,各種漲停、全線飄紅、市值快速提升等利好消息紛至沓來。

從2019年11月26日至2020年1月13日的34個交易日內,半導體板塊累計漲逾34%,並且多次出現連續幾個交易日大漲的局面。與此同時,港股市場、美股市場的半導體股亦表現出色。

這種爆發的勢頭一直持續到昨天,再一次達到了一個高潮。截至昨天午間收盤,科創板芯源微上漲近14%,上海貝嶺、捷捷微電、雅克科技漲停,匯頂科技逼近漲停,上海新陽、深南電路等多股紛紛大漲。

而最為引人注目的,是IC設計公司瀾起科技,截止到昨天下午三點,該公司大漲16.87%,市值達到1062.03億元人民幣,成為繼中微公司之後,科創板第二家破千億市值的半導體企業。同時,瀾起科技也成為了整個A股市場,第5家市值破千億的半導體企業,前4家分別是韋爾股份、聞泰科技、匯頂科技和中微公司。

「五霸」依次登場

這5家企業都是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市值較為快速的上漲,最終破千億規模。但與此同時,它們發生的時間和軌跡又有所不同。

其中,最早破千億的是匯頂科技,2019年9月23日,匯頂科技市值衝過千億大關,成為A股首家破千億市值的半導體公司,但這沒能持續太長時間,很快就回落到千億以下,不過一直在960億元左右積蓄力量。直到最近,隨著A股半導體板塊的全線爆發,市值再一次衝破千億大關,達到了1450.05億元。

2019年11月6日,韋爾股份總市值達1009.2億元,成為A股第二家破千億市值的半導體公司。在此基礎上,一路高歌猛進,到昨天,該公司市值達到了1606.15億元,成為了行業之冠。

2019年11月27日,聞泰科技股價創歷史新高,總市值達到1006.32億,成為A股第三家破千億市值的半導體公司,這之後也是快速上升,昨天,其市值達到了1464.05億元。

就在上週的1月17日,中微公司在近期連續大漲後,總市值也突破了千億,達到1048.38億元,而到昨天,小幅上升到1074.54億元。

而與以上4家相比,瀾起科技就更顯跌宕起伏,市值經歷了幾起幾落。實際上,在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閘時,作為首批25家掛牌的企業之一,瀾起科技上市首日開盤就暴漲272.83%,市值一度超1000億元。不過,那時似乎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就回落到千億以下。

2019年8月2日,瀾起科技股價盤中觸及89.14元。以此計算,其總市值再次破千億,達1007億元,但很快又回落到千億以下。直到昨天,該公司大漲16.87%,市值達到1062.03億元人民幣。

「五霸」各顯神通

2014年「大基金」誕生之後,中國半導體業就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雖然在那之前也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但真正全面、系統地走上發展快車道,還是以2014年為起點。因此,與全球相比,中國半導體業仍然處於發展的初期,IC設計公司和晶圓廠在過去幾年大量增長,特別是IC設計公司的數量,在5年時間內,增長了兩倍。

這樣一個群雄並起的時段,很像是先秦的春秋時期,大大小小的諸侯數不勝數,必定要經歷一個發展、優勝劣汰的階段,才能進入到下一個戰國時期,那時的產業資源將更加集中,企業數量不會像現在這麼多,但單個企業的實力將更加強大,整個產業的生態鏈也將更加完善。而在走向那個階段的過程當中,眼下的各路諸侯肯定都想爭做那「春秋五霸」,才能為後續的發展奠定基礎,在競爭當中不至於被淘汰,從而在新的「戰國」發展階段具有強大的競爭力。

而從眼下火熱的半導體資本市場來看,市值已經破千億的那5家企業就像是「春秋五霸」,已經奠定了不錯的基礎。同時,它們也成為了國內眾多半導體企業和資本研究和學習的對象,以獲得更多下遊客戶和產業資本的青睞。

這5家市值破千億的企業,雖然所處產業鏈位置和產品各不相同,但能夠在資本市場取得成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趕上了2018、2019這這兩年中國本土半導體業開始苦練內功、深挖本土潛力的時機和風口,順勢而為,才有了這些成績。

在此基礎上,這5家企業通過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了技術和規模的不斷壯大。不知道這些是否可以被跟進者複製。

臥薪嘗膽型

中微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半導體刻蝕設備製造商,正好趕上本土芯片製造業積蓄力量,準備大量出貨的時段。特別是中國存儲芯片製造,即將迎來爆發期。據統計,國內存儲芯片Fab中刻蝕設備的擴產市場空間為690億元人民幣,最近幾年,中微公司在長江存儲刻蝕設備的市佔率為15%、19%、23%,一直處於持續上升的態勢。另外,該公司的5nm刻蝕設備已經打入台積電供應鏈。

作為我國本土少有的前道半導體設備廠商,尹志堯帶領下的中微半導體也是經歷了一個臥薪嘗膽的漫長時期,才發展到今天的。

在供職於蘭州煉油廠、中科院蘭州物理化學所,以及在北京大學化學系攻讀碩士後,尹志堯於1980年前往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留學,畢業之後,1984年,在硅谷Intel、LAM、應用材料公司供職16年,主攻半導體蝕刻技術。2004年,尹志堯在上海創辦了中微半導體,開啟了國產半導體前道設備的研發之路。

這條路並不平坦,在克服產業基礎薄弱,研發條件差的情況下,還要面對國外半導體設備企業的專利訟訴,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用事實證明了在我國本土也能自行研發出半導體前道生產設備。

目前,中微半導體的設備由於具有極高的性價比,越來越受到本土晶圓廠的青睞,已經成為了多家廠商首選的半導體設備提供商。

實際上,在過去的很多年裡,尹志堯和中微半導體都是比較低調的,一直在專心做技術攻關,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而隨著我國本土半導體市場熱度不斷提升,特別是資本市場爆發,該公司登陸科創板,以求得更多資本市場的助力,從而實現更長遠的發展。於是在近一年的時間裡,中微半導體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半導體市場的聚光燈下,也引來了不少幸福的煩惱。總體來講,該公司的發展軌跡值得借鑑。

領袖群倫型

在我國本土的半導體企業當中,無論是IC設計企業,還是晶圓代工廠,或是封測廠,其核心技術走在全球行業前列的,恐怕只有匯頂科技這一家。憑藉早年在手機指紋識別芯片市場的提前佈局,特別是看到了屏下光學指紋識別的巨大市場潛力,從而傾注資源,專注於這方面的研發,經過幾年的發展,將早些年手機指紋芯片市場的那幾家大佬企業逐漸甩在了身後。

當下,除了蘋果和三星的手機之外,其它幾家主流的手機品牌(都是中國品牌)全都在使用匯頂的屏下光學指紋芯片,這使得該公司最近兩年數錢數到手抽筋。這自然是厚積薄發,以及戰略定位準確的結果。

併購拓展型

韋爾股份和聞泰科技都是通過併購實現的規模壯大,以及核心技術的補強。

2007成立之初,韋爾股份的主業是半導體分立器件的研發生產,後來又通過併購開闢半導體分銷業務,彼時,其分立器件和分銷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33%和21%,公司總毛利率為23%,並不算高,因此,向上游拓展,增加技術乾貨,才能進一步提升毛利率。

因此,2018年8月,韋爾股份董事會通過了重大資產重組預案及相關議案,決定收購豪威科技,2019年4月,韋爾股份公告,收購豪威科技通過美國CFIUS審查,歷經近一年時間,這筆收購於2019年7月完成。與此同時,韋爾還收購了思比科和視源息(也是為收購思比科股權)這兩家公司,而豪威和思比科的主營業務都是CMOS圖像傳感器(CIS),也於2019年7月完成。這樣,韋爾股份大舉進軍CIS市場的決心凸顯,而從2019年的行業表現來看,韋爾的眼光非常準確。

特別是作為全球排名第三的CIS廠商,豪威在中國大陸2019年IC設計廠商營收中,排名第二(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統計結果),僅次於華為海思。

而就在去年年底,韋爾股份發佈公告,表示正在或即將進行新一輪的重大資本運作。該公司擬通過境外全資子公司,以現金方式出資5000萬美元,參與投資由璞華資本管理的境外半導體基金。該基金總認繳規模為2億美金,將重點參與境內外IC設計領域的併購整合,對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進行投資。據悉,韋爾股份是想通過此次投資,加強其在半導體設計領域的競爭力。

聞泰科技方面,該公司本來是國內ODM行業龍頭,以代工手機等移動電子設備為主業。總體來看,該公司業務規模較大,但盈利能力相比上百億元的營收規模來說,還是比較弱的。因此,對於國內這樣規模的企業來講,急需提升核心競爭力,以加強盈利能力,而直接和快速的途徑也是併購上游技術含量高的優質資產。

2018年10月,聞泰科技發佈收購預案,宣佈對安世半導體提起收購。到2019年11月底,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和流程,聞泰科技收購安世半導體一案,已經完成國內資產交割,並取得對安世半導體58.37%的股權,收購已近尾聲。

由於安世半導體是中國資本少有買到的國際一流公司的核心技術及優質資產,可以填補我國在該領域高端芯片的技術空白,資本市場對相關上市公司尤為看重。

可見,以IC設計為本業的韋爾股份,一直在橫向併購優質且有爆款產品的IC設計企業,而且嘗到甜頭之後,這樣的腳步似乎還在加快,這也符合我國目前IC設計企業多而不強,需要集約化經營的趨勢。

而原本處於產業鏈下游的聞泰科技,則是通過縱向併購上游的優質資產,向IDM的方向發展。而我國最缺的就是IDM,「大基金」也一直在大力扶持本土的IDM。在這樣的背景下,聞泰科技的發展模式也很有借鑑意義。

飽經風霜型

與以上4家企業相比,瀾起科技的發展歷程更加波折,成立於2004年的瀾起,在經歷了財務風波、被做空、從納斯達克退市等一系列風波,以及在A股市場落地、得到「大基金」支持、登錄科創板、在機頂盒芯片與內存接口芯片業務之間轉換等操作之後,終於逐步穩定下來。

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內存接口芯片市場規模約5.7億美元,瀾起科技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二(45%),僅次於IDT。2016至2018年期間,該公司營收從8.45億元人民幣上升至17.58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44.23%。

在登陸科創板之後,該公司的市值表現也與其多年來的經歷很是相似,一波三折,昨天,其市值又一次突破千億,迎來了高光時刻。對於絕大多數本土半導體企業來說,這樣的發展經歷恐怕很難被覆制了。

結語

這5家市值破千億的半導體企業的經歷各不相同,而又同時彙集到了中國本土半導體業發展的特殊時間段內(2018和2019年)。它們的發展經驗值得借鑑,教訓也需要吸取。渡過群雄並起的「春秋」之後,希望中國半導體業能早日迎來「戰國」時代。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