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的反噬:拼多多加速迎來瓶頸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巴倫週刊」(ID:barronschina),作者:阿藍,編輯:康娟,36氪經授權發佈。

世界上比較遙遠的距離是:生活在發達都市的社交媒體用戶,在猛烈抨擊拼拼多的強制奮鬥文化與災難式公關,這時候,遠在低線城鎮鄉村的價格高度敏感型消費者,正翻閱、下單著千百種實惠商品,對於前者所激憤、憂慮的事,他們愛莫能助、無動於衷,甚或毫無感知。

在員工猝死事件曝光後的1月4日,拼多多(PDD.O)的開盤價是176.75美元。在多個負面事件相繼發酵後的1月12日,它的收盤價是169.48美元。區間跌幅僅約4%。

商業分析平台七麥數據的統計顯示,1月6日至12日間,拼多多App在華為、小米、VIVO等安卓商品的下載量趨勢保持平穩,在9日至11日間還有小幅上升;在iOS平台,拼多多App的下載量同樣沒有大的起伏。

1月13日,微信安全中心宣佈限制多多直播、小紅書、知乎、QQ音樂等外部鏈接,不再提供直接跳轉的服務。當日,拼多多股價僅下跌2.76%,次日,又回升1.49%。

1月15日,拼多多退出央視春晚紅包項目的消息傳出,該公司當日股價下跌了3.62%。

像這種幅度「溫和」的回調,你甚至無法分辨,它是對於負面事件的反饋,還是尋常的市場波動。

隨著一系列因素陸續疊加,投資者應該遠離拼多多嗎?

拼多多的強大或許已超出你的想像

一個人,如果他既擁有反對強迫式勞動機制的良知,又是具備互聯網商業知識的股票投資者,同時還是重視性價比的理性消費者,那麼最近這兩週,他多少會陷入認知失調的境地。

人們對拼多多印象的分裂程度本來就很高。一些人對它的判斷,還停留在「惹人嫌棄的偽劣商品平台」階段;一些人只是聽聞它變得很強,但不知其所以然;更多人難逃「真香定律」,開始用它買東西;當然,還有人早就是其商業模式的忠實追隨者;後兩者的支持體現在股價裡,2020年全年,拼多多的漲幅超過360%,在《巴倫週刊》中國市值研究中心編制的「2020中國市值增長50強」上高居首位。

其中200%的漲幅發生在去年11月12日之後,拼多多當日發佈第三季度財報,股價一天內陡升20.41%。那是一份近乎完美的、擊退大量質疑的財務報告,其季度營收同比增長89%,單季度首次扭虧為盈,經營活動現金流同比上升218%。

更重要的是,拼多多的季度GMV大增76%,來到4385億元。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間,拼多多GMV總計14576億元,同比上升73%。這個增速是行業平均水平的8倍。

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成交總額)是一家電商平台的核心指標,它可以拆解為三個要素:用戶數量、購買頻次、客單價。

用戶數量方面,2020年第三季度,拼多多的移動端平均月活用戶和活躍買家數,分別淨增7460萬、4810萬,1至9月,分別累計增長2.138億、1.461億。至此,拼多多App的月活用戶達到6.34億,它的量級已完全可與淘寶分庭抗禮(如果將天貓單獨計算)。在MAU與DAU方面,拼多多都有超越淘寶的跡象。

2019 年,拼多多的用戶購買頻次達到 33.7 次,超越京東,在所有中國電商平台中僅次於淘寶系平台。實際上,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拼多多App的用戶人均使用時長已於2020年9月達到355分鐘,超過了手機淘寶App的309.5分鐘。

用戶得以留存、活躍的基礎是什麼?是商品品類的豐富度。只賣幾類產品的,是中低頻消費的垂直電商;品類極大豐富的,才可能成為國民級平台。過去這一年,拼多多賣特斯拉、賣茅台、賣iPhone等高價品,都是為了刷新消費者心智,建立新的認知。去年末,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發佈的《2020中國家電行業線上消費趨勢報告》顯示,近90%的用戶認為,拼多多能滿足日常消費所需,84%的用戶有意願在拼多多上購買家電產品。2020年,在拼多多的GMV品類佔比中,第一名是服裝配飾,佔比28%,第二名是日用品,佔比22%,手機數碼類、家用電器已經上升至第三、第五名,分別佔比14%、6%。

拼多多「百億補貼」計畫的功效之一,就是讓所有品類中都有東西值得買。可購買的品類越廣,用戶黏性就越強,越有利於提升購買頻次。對以低價品起家的拼多多而言,也更有利於提升客單價——雖然它的客單價可能永遠也不會達到京東的水平。

而「百億補貼」之所以能夠持續下去,恰是因為多品類、相對較低的客單價,有利於提升用戶的長期支出總額,於是便能支撐更久的用戶補貼,進而又有利於用戶留存,用時間來熨平獲客成本。正是在這種正反饋裡,拼多多的GMV增長迅猛。

由於重度網購用戶總是會加速流向品類更豐富、性價比更高的平台,因此可以判斷,屬於拼多多的馬太效應已經形成。在達到目前的GMV和用戶數量級之後,即使是微信限制外部鏈接的措施,也不足以影響拼多多的增長大勢了;從淘寶和京東跑來求實惠的新用戶,自然會按搜索邏輯尋找商品;對習慣精打細算、錙銖必較的老用戶們而言,這點兒新困難完全不是問題。

根據極光大數據的統計,截至2020年6月,拼多多和淘寶的用戶重合率已經達到58.91%,拼多多和京東的用戶重合率為45.2%,這三家的用戶獨佔率依次僅為11.59%、13.03%、1.52%。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同時使用三大電商平台購物。鄙夷、抵制拼多多的人數量依然很大,但他們的佔比還在繼續縮小。

三年前的拼多多,天然地與淘寶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它將被後者放棄的低價品供應鏈重新組織了起來,同時構建了與「搜索型電商」逆向的商業邏輯,將平台的推薦流量集中分配給爆款產品,去淘寶和京東無法覆蓋的欠發達地區獲取用戶紅利。在早期,許多人無法感受到的一個事實是,在廣闊的低線城市和鄉鎮,除了價格優勢,「貨找人」也是一種切實降低用戶使用門檻的、極具魅力的模式。復盤來看,京東和淘寶最為倚重的一二線城市的用戶增長,在2016年底已經達到了天花板;隨後數年,正是拼多多崛起的時光。

拼多多的強大,其實是中國小城鎮與鄉村用戶人群涓流成海的強大。考慮到這背後的社會意義與商業價值,至少在負面事件爆發之前,市場對這家公司的懷疑已經下降至歷史最低點。從財務數據上看,隨著用戶復購率的進一步提升、營銷費率的下降,拼多多大概率會在2021年實現GAAP淨利潤。

正是這種預期,支撐著公司股價持續上行。去年11月12日至今,有14家機構對拼多多給出投資評級,6家「買入」,7家「增持」,1家為「跑贏行業」。其中,摩根士丹利和瑞信等機構給予「增持」,中信建投、招銀國際、交銀國際、天風證券等給予了「買入」評級。

百億補貼的盡頭,可能是好市多

若沒有員工離世的導火索,大眾關注的焦點還停留在:百億補貼結束之後,拼多多將會怎樣。

一種答案是,基於健康的經營現金流,百億補貼持續的時間會比很多人想像得都長,長到拼多多擁有足以讓狀況平穩、漸進轉換的GMV水平與用戶黏性。到那時,它的低價「白牌」產品依然具有極致性價比,而品牌商品的售價也只是退回到全網正常水平。

而另一種更為積極的解答是,拼多多有機會基於供應鏈基礎和爆款單SKU銷量優勢,成長為線上版的好市多(Costco),在保持低價的同時,補足在商品品質和消費者心智層面的短板,實現形態的徹底進化。

拼多多對淘寶的追趕,與好市多對沃爾瑪的逆襲有很多相似之處。作為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沃擁有超過10萬個供應商,但好市多依然憑藉單產品銷量,逐漸拉大了與沃爾瑪旗下山姆會員店的差距。相似之處在於,好市多也是典型的「SKU爆款」模式,精於「單款爆品吸引更多用戶、更多用戶帶來更多銷量使售價更低」的正循環。

而在價格之外,好市多還專注於品質的正循環。在巨大的單品採購量下,好市多有意識地加深對供應鏈的把控,在保持低價的同時,持續提升產品質量,而性價比的再提升,又進一步吸引了對品質有要求的顧客。在好市多的案例裡,其雖是線下零售商,經營效率卻毫不遜於電商同行。根據各公司財報與CNBC的數據測算,2019年,好市多的用戶購買頻次與京東、亞馬遜相仿,單用戶的年均支出水平超過京東,與淘寶持平——這種生長邏輯,正是解決拼多多增長焦慮的潛在選項,可以讓原本對產品質量不滿的中產客群逐漸接受、喜愛它。

不同之處在於,好市多採取會員制,規模受限;拼多多是開放的平台,以算法自發匹配需求與供應鏈,只需要進一步引導、幫助、參與供應商的產品力建設,拼多多即使無法做到好市多的極致,也足以在現有狀況下大幅提升商品力,特別是,在白牌低價品與補貼大牌商品之間,創造出成規模的值得購買的優質品。

事實上,拼多多自2018年底以來,已經在推進其所謂的「新品牌計畫」。據報導,拼多多去年10月曾對外宣佈,參與其「新品牌計畫」的企業已超過1500家,累計推出定製化產品4000餘款,訂單量突破4.6億單,2020年三季度,日均定製化商品銷售量超過200萬單。

如前文所述,中國的網購用戶目前在同時使用三大平台來解決分層的需求。好市多模式或新品牌計畫的誘人之處在於:它能使不同消費階層的需求,在同一個平台、同一批產品上達成統一。對較低收入的價格敏感型消費者而言,他們會買到更優質的平價好貨;對中產甚至高收入人群來說,他們可以買到去除了冗餘、超額性能的低價品。

類似的事,網易嚴選做得最早,但它沒有拼多多的流量規模,近一年來面臨運營和財務表現的壓力;京東京造、阿里的淘寶特價版和犀牛製造也開始有大動作,但它們起步稍晚,在商業邏輯上也不如拼多多更具「貨找人」的基因。

更美好的是,當更高購買力水平的用戶進入平台後,只要他們養成了使用習慣,就很有可能轉而購買其他更高價的品類和品牌,將平台整體的客單價水平推上新高。

如果對這條差異化的C2M路徑投入更為專注的精力和資源,以拼多多的執行力,大概率將使品類豐富度、單產品銷量、用戶年均支出、用戶數量規模等要素在更高層次上形成新的平衡,進而實現內在質量更高的GMV水平。只要能精細、切實地做到這件事,用戶還將加速流向拼多多。可是,在渴求高增長的互聯網世界裡,這條備選的第二曲線還嫌不夠好。

如今,故事的主要方向已如大家所見,朝著社區團購的風暴眼呼嘯而去。這背後有市場環境變化的因素,有來自同業競爭的壓力,但更多是企業管理層的選擇偏好所致。

增長的反噬,瓶頸將至

2020年10月,黃錚在公司五週年慶的內部講話中要求員工開啟「硬核奮鬥模式」,「奔赴多多買菜等新業務一線」。去年12月,拼多多低調上線了官方支付服務「多多錢包」;9月時,該公司官宣成為2021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獨家紅包互動合作夥伴,該項目將由多多錢包來承擔;據報導,在2021年1月9日跳樓自殺的拼多多員工,正來自多多錢包項目組。

在股價飆升的一年裡,拼拼多的管理層顯然比外界更早意識到,瓶頸即將來臨。

這是大眾對拼多多認知的另一層認知差和預期差。拼多多不僅是強大,而且是已經強到比想像中更快、更早接近天花板。目前看,這個天花板的參照系仍然是阿里系。

換言之,當它強大到完全匹敵淘寶,且所有人都知道它如此強大時,拼多多就不再是一家個性鮮明、代表未來、充滿空間的新公司了。一旦增速放緩,則意味著想像終結。

站在拼多多股票持有者的角度看,運營數據的極速增長固然令人驚喜,但也有可能使公司的高速成長期變短,其股票享受資本偏愛的時間也隨之縮短。拼多多是在2018年7月IPO的,發行價為19美元,迄今,其股價最高點是2021年1月6日的187.7美元;成為十倍股,它只用了不到兩年半。

不難理解,多多買菜的使命是讓拼多多在未來幾年內保持在高速成長期。

公允而言,在充滿爭議的社區團購戰場,拼多多是特性與之最為適配的競爭者之一。在用戶基礎上,拼多多以價格敏感型用戶為主,三線以下城市的用戶佔比達到66%,52%的用戶為女性,31.9%的用戶在36歲以上;這群用戶構成的既有社交鏈,正是拼多多天然的優勢所在。在供應鏈能力上,一個很好的證明數字是 :2019年,拼多多平台上的農副產品年活躍買家數達到2.4億。2020年,該公司在電商扶貧助農領域進行了大量公益實踐,雖然這種努力的積極影響在近期事件中幾乎消耗殆盡,但客觀上沉澱了重要的農產品供應鏈資源,為所謂的「山村直連小區」模式打下了基礎。

社區團購的推崇者們認為,賣菜只是開始,一方面可以預見,在業態成型、通暢後,頭部公司會理所當然地在其他品類開拓利潤空間;另一個更遠大的展望是,由互聯網公司在需求端切入,一步步逆流而上,逐漸重塑、甚至徹底變革整個農業生產體系,助力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進程。這兩種講述,一個缺乏新意,一個是星辰大海。它們的共同點是,實現起來都很困難。

回到社區團購賣菜這件事本身,假設這條賽事裡真的能夠跑出一兩個贏家,拼多多的確是最有希望的候選者之一。但是,這個判斷在1月4日之前比較清晰,判斷的基礎,建立在拼多多在既往業務中展現的超強的團隊執行力之上。

隨著花名為「潤肺」的多多買菜員工不幸離世,人們發現,外界對於拼多多還有再一層的認知差,在某些維度存在美化的傾向。過去,主流報導傾向於將拼多多超一流的團隊執行力解釋為,公司在價值觀上的高度一致,員工在健康的情緒中奮鬥。

但是,從最近兩週彙總的消息看,拼多多在其引以為榮的「執行力」上存在重大隱患。特別是從多位已離職員工的講述來看,拼多多的組織文化、管理風格、HR政策、內部溝通等問題,已經超出了單純的勞動強度範疇。

它的企業文化,很可能在公司高速成長中發生了異化,組織內部存在相當程度的制度性問題。在公司始終未能正面做出充分解釋的情況下,外界現在有理由懷疑,拼多多奪目的財報數據,是以員工無止境的服從和犧牲為前提的。而這種服從,在個體的身體上有極限,在團隊的精神上面臨瓦解、潰散的可能;與GMV的天花板比起來,這是更長遠、也更基礎意義上的增長瓶頸。

並且,哪怕拋開道德和倫理層面的因素,僅從公司管理的角度評估,這種瓶頸並不是僅靠增加僱員數量、提高人力成本支出就能解決的。做較極端的假設,拼多多將員工數量擴充至現在的2倍,薪資待遇不變,伴隨的大問題將是組織結構調整和管理成本的急劇增加,以及企業內部信息流動、溝通協作效率的大幅下降,其實際的成本上升將遠超2倍。需要強調的是,這不是在為拼多多辯護,只是提供一種解釋:對拼多多來說,擴大團隊規模,同樣與它保持成長型公司狀態的目標相背離。

另一項需要釐清的常識是,公司股價在短期內未受影響,不應被看作對公司負面經營事件的鼓勵或縱容。理性經濟人沒有義務僅僅基於商業倫理的判斷賣出股票,但他絕對有責任(主要是對他自身的責任),去重新考量一家價值觀存在疑點的公司的風險和長期投資價值。

必須指出的是,如果考慮ESG投資理念在市場中日益受到認同、重視的趨勢,那麼,拼多多的人力資源政策、反強迫勞動等因素若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則可能在未來繼續醞釀負面經營事件,造成人才流失,從而影響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

那麼,假設拼多多會採取有力措施,改善勞動環境和員工關係,則該公司的增長速度有可能適度放緩,即從超出常規的「極速」狀態,回歸到互聯網行業的普通「高速」水平。相對地,對於拼多多的業績增長預期也應回歸到常態。

基於這種可能,投資者需要重新注意到,經過2020年的上漲之後,拼多多的股價和估值已經處在高位。

拼多多目前的市銷率(TTM)為30.78,亞馬遜為4.48,阿里巴巴為7.61,京東為1.35,奈飛(NETFLIX)為9.24,美股「互聯網零售」行業的市銷率中位值是8.41。特斯拉的市銷率是27.79。

同時,拼多多目前的市淨率(MRQ)為47.40,亞馬遜為18.82,阿里巴巴為5.14,京東為6.21,奈飛(NETFLIX)為21.29,美股「互聯網零售」行業的市淨率中位值是9.65。特斯拉的市淨率是48.85。

根據WIND數據,去年11月12日之後,有14家機構基於P/GMV估值、DCF估值等方法,對拼多多更新了目標價,其一致預測值約為169美元。其中,瑞信分析師給出的目標價為168美元,華興證券、國泰君安給出的目標價最高,達到197美元和198美元。

1月12日,多多買菜在上海「開城」,成為第一個在社區團購領域進軍上海的大型互聯網公司。1月15日,有消息稱拼多多將不再是2021年春晚獨家紅包互動夥伴,快手和抖音成為備選合作平台。當日,其收盤價為161.20美元,跌幅3.62%。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並不構成提供或賴以作為投資、會計、法律或稅務建議。)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