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揚言攻擊伊朗52處目標,這些千年古羅馬、伊斯蘭文明遺跡危在旦夕!

美伊衝突持續升溫,伊朗特種部隊司令遭美軍空襲斃命,伊朗政府誓言必將「強烈報復」。美國總統川普4日發推警告,若伊朗膽敢報復,美國將鎖定伊朗境內52個目標強力反擊,其中包括大量文化遺址。

川普(Donald Trump)的言論被伊朗官員痛批為「穿西裝的恐怖分子」,美國防長艾斯培6日澄清,美軍將堅守國際武裝衝突法的原則,絕不會刻意「轟炸伊朗文化遺址」,反駁了總統的恫嚇說法。

但倘若川普下令攻擊,他的行徑恐怕也跟戕害無辜平民的極端組織半斤八兩。中東地區的文化遺址多年來飽受戰火摧殘。阿富汗恐怖組織「神學士」(Taliban)2001年炸毀兩尊有千年歷史的巴米揚大佛(Buddhas of Bamiyan)。

「伊斯蘭國」(IS)2014年起以反對偶像崇拜為由,摧毀大量占領區文化遺產,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考古遺址、神廟、教堂、清真寺,甚至博物館藏品都難逃毒手,古城帕米拉(Palmyra)的古羅馬遺址貝爾神廟(Temple of Bel)便是一例,保存極為完整的千年古蹟,在2015年慘遭炸毀。

川普推文表示,「52」這個數字是源自1979至1981年的「伊朗人質危機」(Iran hostage crisis),當時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有52名外交人員與平民遭到挾持。或許對川普來說,52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但他預告要對伊朗造成「非常快且非常強力」的打擊,除了將造成更多平民死傷,也會對伊朗、乃至於全人類豐碩的共同文化記憶造成無法抹滅的傷害。

根據《衛報》(The Guardian)專文,伊朗全境共有24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眾多遺址可追溯5000年前的古老文明,而數千年來這塊土地政權更迭,曾被馬其頓帝國、阿拉伯帝國和蒙古帝國納入轄下,且由於地緣關係,古蹟建築展現希臘、突厥、南亞,以及伊斯蘭和基督教文化影響交融的痕跡。

雖然造訪的西方遊客不多,導致伊朗的文化遺產在主流文化中的能見度相對低,但下列10處令人震撼的古蹟倘若被川普下令破壞,將是全人類的損失。

帕薩爾加德

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建造的帕薩爾加德(Pasargadae)是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 Empire,亦稱波斯帝國)的第一座首都,宮殿的結構柱非常突出,佔地廣大的庭園裡,建築物被水道劃分開來。這種波斯式庭園風格影響甚廣,印度的泰姬瑪哈陵(Taj Mahal)和阿爾罕布拉宮(Alhambra)都可以見到帕薩爾加德的影子。

受到美國總統川普攻擊威脅的伊朗文化遺址,2500年歷史的古城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AP)
受到美國總統川普攻擊威脅的伊朗文化遺址,2500年歷史的古城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AP)

受到美國總統川普攻擊威脅的伊朗文化遺址,2500年歷史的古城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AP)

波斯波利斯

伊朗南部城市設拉子(Shiraz)附近「善心山」(Mountain of Mercy)下的古城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意為「波斯人的城市」,歷史可回溯到西元前六世紀,一說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君主大流士一世(Darius I)建造,是當時波斯的禮儀首都,用以接待外國使臣。

波斯波利斯建立在廣大的石造平台上,遺址尚存石造階梯、巨柱、門牆等構造,以及大理石宮殿與廟宇,更有保存完整的塑像和淺浮雕(bas relief),公牛、獅子、神獸和波斯人的形貌躍然其上。

伊瑪目禮薩聖陵

伊瑪目禮薩聖陵(Imam Reza Shrine)是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位於伊朗第二大城馬什哈德(Mashhad)。顧名思義,它是什葉派主流派系尊奉的第八任伊瑪目(Imam)阿里.里達(Ali al-Ridha)與其他宗教領袖長眠之處,是伊朗境內伊斯蘭聖地中的聖地,對全球穆斯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伊瑪目禮薩聖陵是馬什哈德的觀光中心,以其為首的建築群還包括數座清真寺、博物館、圖書館、神學院和庭院等建築。

燈王之墓

設拉子的燈王之墓(Shah Cheragh)外觀並不特出,但內部鑲滿鏡面馬賽克磁磚,構成華麗眩目的幾何圖騰,幾乎如同億萬星辰閃耀,使遊客留下強烈印象。燈王之墓是一座清真寺、穆斯林重要的朝聖之所,也是阿拔斯王朝(Abbasid)迫害什葉派期間,阿里.里達的兒子們逃亡避難與長眠之處。

燈王之墓(Shah Cheragh)內部馬賽克裝飾。(DAVID HOLT@Wikipedia / CC BY-SA 2.0)
燈王之墓(Shah Cheragh)內部馬賽克裝飾。(DAVID HOLT@Wikipedia / CC BY-SA 2.0)

燈王之墓(Shah Cheragh)內部馬賽克裝飾。(DAVID HOLT@Wikipedia / CC BY-SA 2.0)

凡克主教座堂

基督教在伊朗也有悠久的歷史,在西元一世紀就有分支教派在羅馬帝國東疆與波斯境內傳播發展的紀錄,UNESCO登記的24處伊朗世界遺產之中,便有三處與基督教有關。

凡克主教座堂(Vank Cathedral)鄰近伊朗第三大城伊斯法罕(Isfahan),十七世紀初的奧斯曼-薩非戰爭(Ottoman–Safavid War)期間,一群被迫遷離家鄉的亞美尼亞人在新的首都建立主座教堂。「凡克」在亞美尼亞語中意為「修道院」,教堂內部有許多鍍金雕飾和濕壁畫。

凡克主教座堂(Vank Cathedral)。(Bernard Gagnon@Wikipedia / CC BY-SA 4.0)
凡克主教座堂(Vank Cathedral)。(Bernard Gagnon@Wikipedia / CC BY-SA 4.0)

凡克主教座堂(Vank Cathedral)。(Bernard Gagnon@Wikipedia / CC BY-SA 4.0)

但以理墓

蘇薩(Susa)是古代近東的重要城市,也是著名的《漢摩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出土之處。關於先知但以理的紀載,出現在基督教聖經和伊斯蘭文獻之中,據傳他的陵墓(Tomb of Daniel)位於古城蘇薩。但以理墓最早的紀錄出現在12世紀,直到今日仍是熱門的朝聖地點,獨特的錐形建築讓人印象深刻。

伊斯法罕的橋樑

伊斯法罕在十七世紀的薩非王朝(Safavid dynasty)迎來它的黃金時代。當時的君主將伊斯法罕設為首都,大興土木重新建設,使其成為當時全世界最輝煌美麗的城市之一。由於扎因代河 (Zayanderud)橫貫伊斯法罕,橋梁和水利設施也是重要的建設項目,例如長130公尺、外觀古典莊嚴的郝久古橋(Khaju Bridge)同時也具備水壩和水門的功能,更是公眾集會場所和茶館。

郝久古橋(Khaju Bridge)。(Gire 3pich2005@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郝久古橋(Khaju Bridge)。(Gire 3pich2005@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郝久古橋(Khaju Bridge)。(Gire 3pich2005@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希克斯羅圖福拉清真寺

伊斯法罕的希克斯羅圖福拉清真寺(Sheik Lotfallah mosque)也建於薩非王朝期間,不過並非為了一般大眾而建造,而是貴族專屬。雖然它並不是全市最大的清真寺,但內部裝飾的馬賽克磁磚品質可說是冠絕全球,細緻繁複的馬賽克幾何圖樣稱是仿擬孔雀的尾羽,反映工匠的技術與花費的時間。

巴姆古城

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Kerman)的巴姆古城(The Citadel of Bam)是世界最大的土坯(adobe)建築群,歷史可回溯至西元前六世紀。巴姆古城占地超過18萬平方公尺,以結構來看,它是建於山丘頂部的要塞城市,中心的城堡被街道、房舍和市場等公共建設圍繞,最外圍是高達7公尺的土牆。2003年,巴姆古城不幸因地震而遭遇大規模損壞,其後修復工作持續進行。

巴姆古城(The Citadel of Bam)。(Diego Delso@Wikipedia / CC BY-SA 4.0)
巴姆古城(The Citadel of Bam)。(Diego Delso@Wikipedia / CC BY-SA 4.0)

巴姆古城(The Citadel of Bam)。(Diego Delso@Wikipedia / CC BY-SA 4.0)

貢巴德卡武斯

貢巴德卡武斯(Gonbad-e Kavus)意為「卡武斯的塔」,不僅是這座城市的名字,也代表這裡最著名的建築。貢巴德卡武斯是一座高50公尺的磚造塔型陵墓,平面為端正的十芒星,塔頂為錐形,整體造型樸素莊嚴,更能凸顯塔頂附近的書法裝飾。貢巴德卡武斯的歷史可回溯至11世紀,目前該城隸屬哥勒斯坦省(Golestan)。

貢巴德卡武斯(Gonbad-e Kavus)。(Hadi Karimi@Wikipedia / CC BY-SA 4.0)
貢巴德卡武斯(Gonbad-e Kavus)。(Hadi Karimi@Wikipedia / CC BY-SA 4.0)

貢巴德卡武斯(Gonbad-e Kavus)。(Hadi Karimi@Wikipedia / CC BY-SA 4.0)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川普嗆「攻擊伊朗文化遺產」 美國防部長艾斯培光速打臉:我們會遵守戰爭法
相關報導》 閻紀宇專欄:川普成了黑幫教父,美國淪為流氓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