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 高中生擊敗大學生首獲獎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2020《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今(27)日頒獎,28組作品得獎抱走136萬元獎金,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成為今年報導焦點,聯合報以創意的動態圖表呈現複雜病例關係,爬梳傳染軌跡,獲頒融媒體「特別奬」;另外一個特別獎頒給中山女高同學,作品探討大稻埕老街活化與新生的問題,製作出超越其年紀閱歷的優質平面作品,也創下高中生首度獲獎的記錄。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進入第4年,分為專業組、學生組,各有平面、影片(長)、影片(短)、融媒體類,共8個類組獎項,今年在隔離、限居、限聚等防疫措施,採訪困難的情況下,徵件沒銳減還反而躍升,總計收到海內外包括臺灣、馬來西亞、香港等30家新聞媒體、20所大專院校、2所高中,總計501件參賽作品,結果107件、240人入圍,仍舊雙雙創下新高,較上屆整體成長31%。

今年學生組15件、專業組13件,共計28件,抱走總獎金136萬元,議題取材更加多元,從新冠肺炎相關的遠距教學、網購經濟、口罩廢棄物汙染、塑膠垃圾成災等等,到傳統環保永續概念的食安、動保、能源消耗、水汙染,再到文化永續層面的舞獅文化、脫口秀、老街活化、原住民文化等等。

學生組平面類由政治大學以《橋斷了,然後呢?—剖析橋檢制度困境》報導,獲得首獎,負責採訪同學深入現場,鑽進維修橋洞,彎著身在漆黑、低矮的通道困難前進,精彩而細膩地呈現橋檢人員的辛苦日常,傳真寫景,有如直播。

學生組(短)影片類世新大學今年包辦首獎、兩個優等獎及人氣獎,其中由《百年石頭屋聚落 馬崗漁村存亡關頭》獲得首獎,影片把故事說得溫婉有味,沒有海岸風情堆疊氣氛,讓人清楚聽見漁村在存廢之間的抉擇。

臺灣藝術大學的《鯨在八斗子》則拿下學生組(長)影片類首獎,報導內容表面上看到的是生態教學,但最後是生命教育,每個環節都有樂有苦,多種情緒貫穿,實屬佳作。。

學生組融媒體類繼第3屆產生第一個首獎後,今年投稿件數再創新高,提升35%,首獎由臺灣大學《漁電共生還是競爭?》拿下,獲獎作品圖表應用恰當,網頁動線、美術設計皆表現出色,加上同學自行原創開發製作網頁,獲評審讚賞。

專業組今年聯合報表現同樣強勢,《永續能源之路》在平面類拿下首獎,得獎作品,面向完整兼具廣度與深度,對於國內能源政策轉型與邁向永續之路提供了具體參考與借鏡;融媒體類則分別以《農場動物的眼淚:餐桌美味背後的飼養悲歌》、《當全世界都想減碳 無煤家園真的可行嗎?》、《新冠肺炎 全球疫情即時追蹤》拿下首獎、優等和特別獎,總計跨類組摘下2金1銀1特別的獎座。

專業組(短)影片類首奬為臺視《聖鳥變剩鳥-埃及聖䴉在台悲歌》,獲獎團隊以貼身採訪方式記錄獵人獵捕全過程,具有實境感,並以外來鳥類入侵生態排擠的角度,提出核心問題。

專業組(長)影片類首奬則由TVBS《舌尖上的真相》拿下,深入追蹤臺灣食安問題,並熟練運用調查報導方式,分別提出問題與建議,很有啟發意義。

第4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得獎者大合影。(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提供)

第4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特別獎由中山女高的王家葳(右)、李苡慧、張清揚獲得。(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提供)

第4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得獎者大合影。(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