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社群的「同溫層」就像柵欄裡的動物,猜猜誰是指揮的牧羊人?

文:游孟舉

人民成為膽小的動物,政府則成為牧羊人。——《紐約時報》著名書評家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

我想,所有的台灣人都還記得,2018年的九合一選舉,創造當年多大的話題旋風,甚至延燒到2020總統大選。將近一年多的時間,不斷在新聞媒體、社群網路上延燒,就連過去對政治冷感者,也因社群平台上大量的討論,被動的參與其中,討論政治,成為當下的全民運動。

政治討論蔚為風潮之下,在社群上參與其中的群眾,似乎比起以往更加激動,而且更加對立。不管是任何政黨的支持者,通常對於自己認同的候選人,幾乎都是全力支持,而對於反對方則是否認到底,但是在迎來社群時代的2018,卻加深雙邊的衝突,形成在大眾媒體為人所知的「同溫層」。

對於同溫層的描述,在媒體、社群的耳濡目染下,相信所有人都聽過它,也知道它,甚至常常自我調侃身處在同溫層的這件事。經歷過IT革命後,在智慧手機上使用社群佔據了我們大多數的時間,幾乎可以用支配來形容。每天使用FaceBook、Instagram等等社群,再加上觀看YouTube的影片,我們幾乎與各自的同溫層形影不離。

演算法,就是加速網路社群「同溫層化」的工具,這件事也早就不是新聞。透過演算法的設計,使用的社群會呈現我們關注的議題、相似的觀點,也就是這樣創造一個與同溫層外,截然不同的世界。

Upworthy共同創辦人伊萊.帕理澤(Eli Pariser)曾提出一個比喻:「你的電腦螢幕越來越向一個單面鏡,只反映你的興趣,而演算法在背後追蹤你點擊了什麼。」這樣的網路世界,正是「後現代主義」成長茁壯的地方。

後現代主義的擁護者認為,過去普世化的真理,是當時人們創造而延續的產物,並不能套用在當前的社會。角谷美智子在著作《大說謊家時代》也有提到:「對激進的後現代主義者來說,乃至於科學理論,也是由『當下』的社會建構影響下提出,因此無法成為中立與普世真理。」如果連科學都不能成為標準,那能夠代表中立與真理的準則又在哪呢?

後現代主義中,由德希達(Jacques Derrida)提出的「解構主義」認為,所有的事實,都是相對性且多元的,也就是「事實必須由個人來找尋,而不是通過既有的文本、過去的經驗來獲得」。這樣的解釋,套用在網路社群所綁架的社會,再真實也不過。

封閉的同溫層讓激進的後現代主義得以散播,在互相對立的社群中,雙方都認為自己才是握有事實的一方,自己的觀點才是普世價值。

受到新冠肺炎摧殘的2020年,世界各國對防疫工作無時無刻上緊發條。對於防疫有成的台灣,口罩是對抗病毒散播的重要工具,但是在肺炎肆虐的歐美,卻有一群人,打著「身體自主是上帝賦予的權利」,堅持不戴口罩。這樣不相信科學、現代醫療的觀點,成為他們眼中的事實,並在同溫層內崛起,並成為防疫上的嚴重破口。這樣說明了,為何所有的科學、證據再再顯示口罩的重要性,然而他們卻不放在眼裡的原因,因為那些都不是他們認同的事實。

而當前新冠疫情在美國造成嚴重傷害,這樣現況的原因,來自於對防疫的輕忽,而美國總統川普告訴美國民眾,「這只是一種流感」,是讓防疫在第一時間鬆懈的罪魁禍首。即便新冠肺炎當時在中國、韓國皆爆發嚴重的疫情,各種醫療數據都顯示,必須謹慎提防疫情的傳播性帶來的衝擊,川普仍告訴美國民眾,安啦。就像世界上發生的事,並不在他的國度造成影響,但真正的客觀事實,我們卻是同一個地球村。

當我們因為社群而形成封閉的同溫層,就像柵欄裡的動物,只會聽從牧羊人的指揮,而掌握社會資源的政府、企業及媒體就是揮舞社群這根杖的牧羊人。對於同溫層來說,在消息來源及支持理念已定型的社群裡,發聲的政府、媒體儼然已成為信奉的圭臬,只要透過社群操縱,同溫層便會群起效尤,因為這是他們眼中的事實,即便與客觀事實相互違背。

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諷刺幽默的迷因(meme)。角谷美智子引用馬威克與路易斯的研究報告〈線上媒體操縱與假資訊〉(Media manipulation and disinformation online),其中點出,「諷刺的法西斯主義,可能變成一種誘導式的入門毒品,最後促成沒有諷刺意味的版本。」比起生硬的文章,迷因近幾年在社群上快速流竄,因為一目了然、詼諧輕鬆,且能快速吸收,加強迷因散播的威力。人們討論迷因、創造迷因,最後成為散播者。美國論壇4chan的酸民,在使用汙衊的字句,諷刺其他種族的幾個月後,成為真實世界中,真正的白人主義者。

如此的社會情況下,不同理念的族群,逐漸加深對彼此的惡意,無法做到立意良善的社會溝通,只想著要讓對方屈服於腳下,在民主的體制下,一定會產生相對少數,而成為「多數暴力」的緊繃社會。

掌握資源的政府、企業,如果不斷引導社會走在如此緊繃、對立的社會,將會引爆更多激烈的紛爭。不管是上述提到的台灣選舉、延燒至今的香港反送中,社群上天差地遠的現實觀,像是不同世界的兩種人,藍綠互憎,或是支持香港警察的價值觀迥異,全球各地對自我意識的深信不疑,而這樣被社群、同溫層壟斷的真實社會,資源掌握者無法替族群打破隔閡,那麼在天災來臨之前,人禍的影響,或許比大自然的反撲更具毀滅性。

延伸閱讀
同屬東方教育思維,日本諾貝爾獎得主為什麼比台灣多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