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島人的玩樂天堂,在地人的文化斷層——蘭嶼會成為下一個綠島嗎?

文:黃鼎倫

近年來,眾多大學生都會藉著寒暑假稍嫌有空之餘舉辦營隊活動,除了系所學院自身舉辦的營隊之外,同時也包括國內外偏鄉服務志工營,而我幸運地搭上一條前往蘭嶼的夢想營隊,原本自詡可以到蘭嶼教導當地小朋友多元的知識,彌補離島不足的偏鄉教育的初心帶領營隊前往蘭嶼,但反而是這座島嶼告訴著我生命的真理。

即將被垃圾淹沒的島嶼,掩藏在美景背後的事實

離島向來都在國內旅遊排名前十之中,無論是澎湖藍眼淚、金門玄武岩、綠島海底溫泉、小琉球浮潛等,都是民眾最想體驗接近海洋風情的最佳選擇,尤其在今年年初爆發新冠肺炎(COVID-19),各國都實施嚴謹的隔離政策,民眾也深怕異地感染上新冠肺炎沒辦法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因此國內旅遊大幅盛行,光是七至九月前往蘭嶼旅遊的人數就高達十萬左右(2020,台東縣政府觀光處統計)。

或許在宜蘭、花蓮、台東這些充滿美景的地方,大家甚至可能覺得觀光人口太少,但是離島的情形並無法與本島相比,本島焚化爐的數量總共二十四座目前仍然在運轉之中,而離島沒有任何一座垃圾焚化爐,尤其是歸屬於台東縣的綠島與蘭嶼,兩處離島僅有垃圾掩埋場暫時存放垃圾,直到垃圾掩埋場堆積垃圾數量達到托運焚燒之數值,才會透過漫漫長途的海運方式送回台灣焚燒。

不過令人不敢置信的是,2005年完工之台東焚化爐,至今尚未成功運轉,導致離島垃圾無法清除之困境。

會走動的人們,不會逃跑的垃圾

「老師,這裡越來越多外地人來,他們都曬得跟我一樣黑黑的。」這是在營隊期間偶然與當地孩子的對話。

對他們而言,蘭嶼並不像台北市有分好幾區,整座小島都是達悟族族人的部落,由港口為起始點,順時針的方向依序為,椰油部落、朗島部落、東清部落、野銀部落、紅頭部落、漁人部落,其中野銀部落是島上保留最完整的傳統建築地下屋,具有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其他無論是靠近遊客唯一可以入港的所在地,椰油部落;亦或是許多國外著名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最喜歡絕美的第一道屬光,東清日出。

每個部落都各具有特色代表,因此人們自然而然會去造訪這些地點。

五月份蘭嶼垃圾掩埋場就已經爆量,無法再繼續囤積更多的垃圾容量,接著的月份即將正面迎來旅遊旺季,須要特別強調的是,這些旅客來的目的並不是淨灘,並不是每個人手上都拿著黑色大塑膠袋和鐵夾子隨手做好垃圾分類,這些無論是透過海運進入蘭嶼的物資,或是旅客自行攜帶的消耗性工具,都可能造成蘭嶼垃圾掩埋場面臨爆棚的危機。

本島人的玩樂天堂,蘭嶼會成為下一個綠島嗎?

另一方面,其實蘭嶼本島的部分民眾和族人,都很樂意接受來自外地的觀光客增加當地收入,不過隨著浮潛業者的增加,許多保護海洋知識尚未充足的旅客都會擦著厚厚一層的防曬乳,美其名是怕曬傷,但多數人其實是怕曬黑而擦的,因此這些防曬用品進入海洋,與海水中和在一起,讓珊瑚白化的狀況更加劇烈與頻繁的發生。

此外,許多遊客也會忘記帶走自己的垃圾,遺留在海灘或山上,造成大自然環境的破壞,在旅遊過程中倘若有發生受傷的狀況,遊客也會前往當地唯一醫療院所——蘭嶼衛生所——進行初步的醫療救治,此狀況也嚴重擠壓到當地居民醫療權利的使用。

近年來,網路上沸沸揚揚的討論著已經淪陷的小琉球,變得非常觀光化,許多美景都到人為破壞,綠島目前也有許多民宿和廠商業者駐進,加上目前在蘭嶼的民宿、餐飲以及浮潛業者,很多都是來自本島熱愛海洋生態的人們,並不是當地居民,使得當地人的文化發展空間更加限縮與生活空間受到更多的壓迫。

蘭嶼會成為下一個綠島嗎?許多人並不會覺得成為綠島的商業模式有何不可,但是蘭嶼獨特的地方在於,擁有臺灣保留最完整的達悟族文化,以及歷年來達悟族人在蘭嶼生活的痕跡。蘭嶼對於達悟族族人而言就像家一樣,農田裡種植著傳統農作物小米和芋頭,來到特定時節居民會出海捕撈飛魚。

這些都是從達悟族祖先最先到臺灣的時候就已經傳承下來的習俗,如今觀光產業蓬勃的發展,蘭嶼當地人的生活環境與文化傳承都將面臨重大的考驗。

人們擁有選擇自己未來的自由,在蘭嶼也該是如此

還記得有一次我坐在涼亭上,吹著舒服的涼風,一時興起問身旁的孩子「MANU(化名),你以後長大要當什麼?」,當我很平靜地看著孩子的反應,卻聽到一句至今令我依舊耿耿於懷的話:「不知道,不過應該會離開蘭嶼去臺灣找工作,那邊工作比較多。」

在蘭嶼的這些日子,聽到孩子的父母親不是從事民宿或核電相關工作,就是在臺灣工作,那蘭嶼呢?很多在蘭嶼工作的都是從臺灣來的,當時和孩子的對話之間,他透露一種無奈的感覺,我想,如果可以他也不想離開蘭嶼,MANU應該很想保護蘭嶼,讓這片淨地能夠持之以恆的維護著大自然原始的面貌。

不過,或許去臺灣發展的他,反而更能夠返鄉幫助在地發展,維護當地人的權益,近年來,已有不少成年的達悟族青年返鄉服務,就像當年吵得火熱的便利商店進駐問題,不是每個長年在蘭嶼生活的在地人都持反對意見,也有不少人希望這些現代化設施的便利性,能夠帶給蘭嶼更大的方便、多樣、不同,增添蘭嶼人生活的多元性,就像在本島學習許多專長和技能的青年,能夠返鄉服務在地民眾,帶給曾經與世隔絕的蘭嶼人一線契機。

蘭嶼的未來在誰手上?

土地的維護絕不只能單憑個人甚至是一小群體共同努力,就可以防止惡劣的情況加劇。關於土地的保護、文化的傳承、居民的生計,都是非常值得關注和探討的問題,期盼未來人民能夠不分你我,無論是到蘭嶼觀光的遊客,亦或是本島在地商家,都能夠與蘭嶼當地原本的主人互相溝通,良性的溝通可以帶給蘭嶼和各地無限的希望與可能。

延伸閱讀
《后翼棄兵》與國際象棋:短暫犧牲棄子的王后,最後還是會連本帶利的討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