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投票制度大解密:入圍門檻「魔術數字」怎麼算?什麼狀況要啟動「過盛條款」?

文/XXY 視覺動物 圖/游承穎

每年都會舉辦的奧斯卡金像獎,可說是電影界驗收一年成果並齊聚一堂感受榮耀的重要時刻;今年來到第92屆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預計在美西時間2020年2月9日於美國加州洛杉磯好萊塢杜比劇院舉行,總計頒發24個類別獎項,相信又會是一場精彩又隆重的盛會。

奧斯卡主辦單位

回顧奧斯卡的歷史;主辦單位——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簡稱「影藝學院」,於1927年成立,創始成員僅有36位。奧斯卡的正式名稱則是「學院功績獎」,或是「學院獎」(Academy Award),但如今「奧斯卡」這個名稱已和「學院獎」劃上等號,甚至在1939年被影藝學院註冊成為正式名稱,但它的名稱由來有不同說法;最廣為流傳的是,當時的學院祕書——瑪格莉特赫莉克女士在看到小金人獎座之後驚訝地說道:「這真的很像是我的奧斯卡叔叔」,而因此得名;但另一個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影藝學院的前院長,同時也是美國資深的女演員——貝蒂戴維斯在自己的自傳中提到,奧斯卡這個名稱取自他的第一任丈夫名字。

影藝學院會員人數與架構

根據媒體報導,在2019年7月公布的最新組織統計,包括華裔女演員陳靜、演出《黑豹》的美國男星斯特林布朗、演出《蜘蛛人》的英國男星湯姆霍蘭、演歌雙棲的才女——女神卡卡,都是最新加入影藝學院大家庭的新成員。總計上述的幾位新成員在內,有842位來自59個不同國家的新成員加入影藝學院,其中有50%的女性、29%的有色人種,為過去一向被稱作「又老、又白、又男」的影藝學院注入一股新血。加入新成員後的影藝學院總計有9,226位會員,當中的台灣人總共有三位導演,分別是李安、侯孝賢、以及曾執導《刺青》、2019年剛加入的周美玲。

在了解奧斯卡投票機制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影藝學院的組織架構:影藝學院設有最高管理層級的主席,轄下設有七位執行委員,協助主席處理行政事務。影藝學院的主席一向被認為是奧斯卡或是當代電影圈有公信力的人物,自1927年由美國演員出身的知名導演、編劇,同時也是因經典的《蒙面俠蘇洛》而出名的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擔任第一屆影藝學院主席之後,至今已來到第37屆主席。現任主席是自2019年開始上任的戴夫魯賓(David Rubin)。

學院內的會員會依照各個電影專業領域分至17個不同的分會(Branches),包括演員(Actors)、選角導演(Casting Directors)、攝影(Cinematographers)、服裝設計(Costime Designers)、設計師(Designers)、導演(Directors)、紀錄片(Documentary)、片廠主管(Executives)、剪接(Film Editors)、妝髮(Make-up Artists and Hairstylists)、音樂(Music)、製片(Producers),公關人員(Public Relations)、短片與動畫(Short Films and Feature Animation)、音效(Sound)、視覺效果(Visual Effects)、編劇(Writers)。

每個分會都會推派三位代表進入「管理委員會(Board of Governors)」,是影藝學院的最高決策機構,負責管理分會內部組織以及運作奧斯卡的評審與頒獎內容。除了分會外,還設有「綜合委員會(Members-at-large)」,成員是有實際參與電影製作的專業人士,但其專業尚未有現行分會可以加入;還有「諮詢委員會(Associate Members)」,成員為記者、影評或媒體相關人士,與電影產業相關,但沒有實際參與電影製作的成員。而這些會員當中,只有「分會」和「綜合委員會」的成員可以參與奧斯卡的提名與投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起改名成為最佳國際影片的獎項,並沒有專門的「分會」負責,而是另外在這17個「分會」之中,選出「最佳國際影片評審委員」進行投票。

能報名奧斯卡的電影有哪些?

只要在該年度的1月1日午夜時分起,至12月31日午夜24時止,在美國本土或至少在洛杉磯郡內商演超過一週以上的電影,就有資格角逐該屆奧斯卡的任何一個獎項。當然,這項規定並不包括最佳國際電影。 因此,奧斯卡是一種國際獎項。另外,在奧斯卡官方規則提到,長片電影必須超過40分鐘,否則為短片。報名電影必須符合35或70釐米膠捲沖印,或使用2048*1080畫素,每秒24或48幀的電影格式。

投票制度

當一年度的時間結束,大約在元旦過後幾天內,每個具有投票資格的會員便會收到一本該年度全部符合資格的電影目錄,以及依照專業分別的不同選票。舉例來說,所屬「演員分會」的會員,會收到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的選票;「視覺效果分會」的會員,則會收到最佳影片、最佳視覺效果的選票,不會收到男女主角和其他獎項的選票,以此類推。

我們以每個會員都要投、同時也是最大獎項的「最佳影片」為例;當投票開跑之際,每個會員都要在選票上填寫十部自己心目中的最佳年度電影,並按照順序排選志願寄回至「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 PwC),也就是「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內進行統計。有趣的是,「普華永道」的開票由「人工」計票,每年都會選在一個不公開的秘密地點由人工一張張計算統計,可想而知會是一項多麼浩大又複雜的工程。

「普華永道」的統計流程有一套相當複雜的標準程序:首先會依照每張選票的第一志願電影做統計決定入圍數,第一順位少於1%的影片直接被淘汰,並直接檢視第二順位的電影。所有在第一輪少於1%的電影不會在接下來的評選中復活。而入圍影片必須在第一輪拿到至少總票數的5%,用來決定最終的入圍數量是介在5至10之間的數量(所以有時候最佳影片入圍並不會到10部)。

首先會依照總票數計算出每輪統計的「魔術數字」(Magic Number);假設最佳影片的入圍數為10部,總票數為9900張,那麼入圍門檻則是9900/(10+1),也就是900張選票。換句話說,第一輪統計出每張選票的第一志願,只要超過900張選票的電影,就會成為第一輪的入圍作品。

但如果第一輪計票結果沒有滿足入圍部數,那麼計票人員會將得票數最低的第一志願影片,檢視投給該影片票卷的第二志願,並將第二志願的電影加入到其他電影票數之中,並進行第二輪投票;第二輪投票因為去除了第一輪產生的入圍電影,因此「魔術數字」又會接著調整;以此類推重新分類統計後,直到總計有10部入圍影片產生而統計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倘若某部電影得票數超過「魔術數字」的20%(最佳影片為10%、其他項目為20%),則會在該輪投票中啟動「過盛條款」(The Surplus Rule);這種狀況是這個投票機制裡最複雜的程序,在任何一輪的計票裡,符合「過盛條款」條件的入圍電影,除了直接入圍之外,則會檢視每張選票按順序排名最高而且仍有資格參與計票的電影,而在進入第二輪計票前會先將其每張選票的最高順位電影重新統計,並按照超過魔術數字的比例分配到其他電影當中,方能進入下一輪的計票程序。

舉個例子,假設第一輪最佳影片計票的「魔術數字」為900,電影A的第一志願得票數為1800張,那麼很明顯電影A超過900的10%,也就是990張選票,將以「過盛條款」做調整;電影A除了直接成為入圍影片之外,也要在這1800張選票中檢視每張選票按順序排名最高而且仍有資格參與計票的電影,不一定是每張票的第二志願,因為第二志願可能亦達到入圍門鑑(因此不用再參與計票),或者不足5%未能進入第二輪計票(不到最低入圍門檻值皆被刪除)。

做個最簡單的假設,假設這1800張投給A做為第一名的選票中,電影B是某些選票中除了A之外的最高順位,但是電影B也早已經入圍因此就不計票,所以該張選票要檢視扣掉A和B的最高順位是哪部電影,這裡假設分別各有450張選票給了C、D、E、F(這四部電影是選票中除A和B之外排序最高且仍有資格參與計票的電影),則須計算成450 *((1800-900)/ 1800),也就是以225張票,分別加進電影C、D、E、F之中。(此比例是按「過盛」比例決定,即︰ 得票數 - 門檻) / 得票數。)

按照上述的規則計算,選票經過階段性計票的結果,每張選票的順位會被清楚檢視,並避免出現極端喜愛或討厭的電影作品發生,同時也能夠清楚照顧到每張選票的意見,而不會出現一面倒,或是非主流電影能見度降低的情況。

最終投票

待入圍名單公布後,每個具有投票資格的會員又會收到第二階段的選票;此時的每位會員便會收到所有24個獎項的最終決選選票,並不局限於自己所屬的專業分會獎項。選票上記載著所有入圍者,會員們必須選出自己心目中的得獎者一名。此時計票作業,則會直接統計最高票者,即為得獎者產生。

最佳影片則較為特殊,需要再次將入圍作品以前述的方式排序,再次進入階段性計票統計。

這些選票最終會交由PwC負責保存,並以密封的公事箱帶進會場;負責監督的會計師也會在後台將得獎信封交由頒獎人,等待頒獎人在台上打開信封的那一刻。值得一提的是,每個得獎結果信封都會有兩份,也就是說每次頒獎典禮都會有兩位會計師拿著同樣的公事包內容物,同時在頒獎典禮舞台的左右兩方待命,以方便現場導播調度。這也是為什麼在第89屆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會出現明明頒過獎的信封,卻在最後揭曉最佳影片時,會計師拿錯信封給頒獎人的窘境。當時錯把最佳影片頒給《樂來越愛你》的烏龍(實際上是《月光下的藍色男孩》),至今都還被拿出來揶揄。

有別於其他獎季或影展的獎項,奧斯卡並非評審團制度投票計票,而是透過大量會員的投票與一套複雜的統計方式進行全種比例計分。這個投票的過程,關係到投票會員的專業,並仰賴這些會員在一整年觀看電影的廣度與深度,也因此,電影片商都會在獎季或是影展期間做好公關宣傳,已影響這些投票演員能否第一時間寫下他們所發行出品的電影名稱。

這些公關行為,其實在好萊塢社交圈是被一種「默契」所允許;許多電影公司每年都會花費鉅額的公關費用,向各會員進行拉票,以提高進入奧斯卡這個最高殿堂的機會;其實換個角度思考,每年符合角逐獎項資格的電影數量大約為200至300部電影,每個會員不一定都會看完所有作品,因此如何吸引會員眼球,就是各大片商使出渾身解數的時刻了。

總結

電影始終是一種藝術創作。要用理性或科學的方式評斷一部作品的好壞,始終都無法完全絕對地客觀看待。奧斯卡獎每年縱使爭議不斷,改革的聲浪也不斷被討論,但就是因為人人在乎這個重要盛會,所以才會讓奧斯卡每年依舊受到注目。或許我們也可以思考,如果沒有這樣複雜的投票制度,我們又能夠用什麼樣的方式,快速集結9000多人的意見,在短時間內有效率地選出每年的得獎人呢?

更多關鍵評論網文章
政府應反擊中國厚顏無恥,「China Airlines」永遠不是台灣的航空公司
我們正經歷著一場大型社會實驗,或許「口罩」會創造出全新的經濟學模型
從SARS經驗看「武漢肺炎」:台灣房價可能再次出現崩跌嗎?
「武漢肺炎」病毒有可能是人工合成的生化武器嗎?
盡可能的擁抱、安撫嬰兒有多重要?從一則殘忍的兇殺案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