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遠距教學,串起了汶萊少年和台灣偏鄉孩子的友誼:「世界不大不小,剛好容納各式各樣的人們」

文:洪從譯、高士婷 (VED國際服務教育團隊)

8月2日,盛夏裡,平均年紀不過20歲的我們,正焦急地與桃園市龍潭區三和國小的數位設備奮鬥。熬夜準備教材和設備,盡是為在長達一週的營隊中,突破偏鄉孩子對於世界的想像,帶給偏鄉孩子超越感動的價值。

2020是個風雲巨變的一年,在新冠肺炎橫行全球,各地教育現場處境艱困。不只正規教育,國際志工服務教育更是被迫做出改變。隨著許多大型專業志工團體宣布取消或無限期延展,我們決心挑戰嶄新的服務教育,用遠端教學翻越國界的藩籬限制,與美好相遇。

汶萊的皇宮裡面有公主?!

羅立洋(Yang),土生土長汶萊少年,也是我們的夥伴之一。因為疫情,起初造訪台灣與偏鄉孩子相處的計畫被迫改在螢幕前進行。開始之前,他走訪汶萊首都斯里巴加灣市區,拍攝關於家鄉的影片。從金碧輝煌的皇宮、貫穿首都的運河、水上人家、帆船造型石頭......為了傳遞最真實的家鄉風情給800公里外的小學生,細心的他穿梭在大街小巷裡,幾個小時過去也不嫌累。

開課的第一天,透過平板的視訊畫面遠端連線Yang,雖然不及真人授課貼近,卻沒有沖淡小朋友們的熱情。有的孩子七嘴八舌的討論著畫面中的異國建築,有的大聲驚呼、不斷揮舞著雙臂,有的愣愣地看著畫面、驚奇地張大了嘴巴。有位男孩害羞的舉起手、怯怯的問:「哥哥,皇宮裡面有什麼啊?公主跟王子會住在裡面嗎?」對這群孩子而言,龍潭區的教室就是他們的世界。而Yang告訴他們:「這世界比你所想的更為廣闊浩大,那裡才是最好的教室!」

營期最後一天,小朋友們察覺到Yang好像比較嚴肅,他的目光短暫停留在教室中的每個人身上,接著深吸一口氣,娓娓道來鮮少和旁人提起的生命故事:幾十年前,Yang的祖父母們為了更好的生活,飄洋過海來到汶萊。身為移民第三代,Yang不僅繼承了家庭篳路藍縷的歷史,更面臨的是身份認同的危機:「小時候,我以為自己是汶萊人,可是到了學校發現跟大家膚色不一樣,同學也不講客家話。後來,隨著爸爸拜訪廣東老家,看著陌生的街道,我也不覺得自己好像屬於這裡。那時的我,除了孤獨,更有著沈甸甸的徬徨。」

因為特殊的身份,他曾經歷過一段沒有朋友、遭受排擠的校園歲月。想起被複雜情緒填滿的回憶,Yang不禁在螢幕前哽咽.......這時,一向浮躁的教室瞬間變得鴉雀無聲,有些小朋友也被Yang的情緒感染而眼眶泛紅。Yang頓了頓,整理好情緒,接著說道:

「但,漸漸地,身邊的同學不再排斥冷漠、也和我當朋友,長大的我慢慢意識到我是誰:身為移民第三代的我,身為汶萊人的我,都是特別的我自己。出生背景讓我更看重尊重的價值。因為尊重,我們能夠與不同的人相處、烘托出友誼。」

「世界不大不小,剛剛好容納各式各樣的人們、也剛剛好地使你我都能尋得知己與定位。」

下課後,一位小女生默默把一張寫滿字的小紙條塞給一位夥伴,她說:「老師,請你幫我給Yang,跟他說我們是他的好朋友。」信裡頭,她描述著還沒有適應學校的生活,因為教室裡說的國語跟習慣的客家話有所不同而感到陌生、甚至覺得自己找不到能談心嬉鬧的朋友。「我也會因為缺少朋友而哭。」可是在Yang的分享中,發現了自己不是孤單一個人,她很喜歡Yang真摯的分享,也曉得那些字句很有意義。

「哥哥,你會不會再來看我們?」

「 老師,Yang在哪裡啊?」、「他以後會來台灣找我們嗎?」、「 老師你可不可以幫我簽Yang哥哥的名字在卡片上?」最後一天下午,孩子們關心起Yang會不會與大家連線,童言童語地說著要我們代簽他的名字在卡片上做紀念。能感受到對孩子們來說,遠在汶萊的Yang,是一位朝夕相處的朋友、是待他們親切溫暖的老師。

當Yang的視訊跳出來的那刻,小朋友興奮地喊著:「Yang!!!」,Yang嘴角藏不住笑意,教室盡是滿溢的驚喜。這時大家才意會到,原來一路上擔心著遠端教學無法建立的連結,默默的繫著Yang與孩子。在孩子心中,那位未知國度來的大哥哥,烙印在夏日的美好回憶裡,和其他陪伴他們五天的現場老師一樣的深刻重要。

教育有時像一場未知的化學效應,遠距服務教育更是其中最高深莫測的一種。

遠距的線上教學,在疫情橫行的時空,帶給孩子們比旅遊更深刻的得著—認識人生中第一個來自汶萊的哥哥,跨越了自己小小的生活圈、認識到更大的世界。遠距服務教育雖然對孩子與團隊,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也帶來難以想像的感動與啟發。

感動會過去,而所開拓的視野會留下。我們看見世界被帶入教室的震撼、感動,探見人與人相處連結的另一種可能性。

關於VED:

VED 是一個成立僅一年的年輕國際服務教育團體,創辦成員為三位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生,當中兩位皆曾為台灣留港學生。他們三人皆看見社會上學習資源的不平等、與短期服務的侷限,並堅信多元學習與啟發學習熱忱的重要性,因而決心打造出能「深耕」的服務教育團體。

VED集結來自台灣、香港、汶萊、柬埔寨等地的青年們,強調教材規劃與知識傳遞,在散播愛與關懷為主的短期海外志工活動之外,更能為服務對象留下影響。

延伸閱讀
【台灣好友邦】台灣最後的非洲好友史瓦帝尼,國王靠著一人意志抵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