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奧斯卡那麼好預測:歷史數據會說話,從各大關鍵影展、獎項看小金人得主(上)

文/Oliver Tu 圖/游承穎

「奧斯卡獎」作為以英語電影為競賽主體的區域性電影獎,其影響力及知名度是遠超過原先圈設的英語系地區,成為全球業界、評論圈、影迷及普羅大眾所關注的年度電影盛事。時程落在每年初春的頒獎典禮,總是為好萊塢帶來整年中最星光熠熠也最具話題的一夜。

對多數觀眾來說,奧斯卡獎就像是一夜激情,典禮過後就迅速冷感;對電影稍有涉獵的人,或許會延續典禮的餘溫,挑幾部還在院線檔期上或上架串流平台的得獎片來觀賞。然而,對於想要更全面掌握奧斯卡風向甚至看透得獎名單趨勢的朋友來說,勢必得將整個奧斯卡獎季從初期的影展曝光至收割期的聲量累積全攤開來端詳。

關於「奧斯卡獎季」其實並無一個確切的時間定義,目前的獎季一般來說是指暑期商業鉅作接近尾聲的初秋,改由矢志瞄準奧斯卡獎的電影作品接替的歲末檔期。在這段期間,製片公司會檢視握有發行權的作品,依據每部電影的特質與目標獎項,擬定不同的宣傳路徑。通常會將獎季切分成三個階段,在每個階段各有指標性的電影節或電影獎劍指奧斯卡的入圍及得獎名單。

以90年代至今的30年為例,發行商針對奧斯卡奪獎潛力股在宣傳路徑上國際影展的選擇、北美首映、大規模全美聯映的節奏,在2004年能見到相當劇烈的轉變。甚至因俗稱「衝奧」的需求,還間接影響到柏林與威尼斯兩個重量級國際影展的選片生態,與被視為風向球的金球獎、英國電影獎及美國境內各專業部門公會獎的時間重新布局。而導致如此巨變的原因,是在於美國影藝學院自第76屆奧斯卡獎起將入圍與頒獎的時程整整提前了一個月。

過往影藝學院訂在二月公布入圍名單、三月底至四月初舉行頒獎典禮,這是延續自第15屆奧斯卡獎以降的傳統。變動起因於第75屆奧斯卡獎收視率大幅下滑,影藝學院以「挽救收視率及維繫電影獎的聲望」為由,決議自隔屆起改為一月公布入圍、二月底頒獎。這時程的更動,打亂過往習慣的布局,也連帶牽動誰更具備「奧斯卡獎風向球」封號的資格?

歐洲三大影展

首先,必須對三大國際影展舉辦的時間具備基本的概念,每年的二月上旬由柏林影展領跑、五月中旬交給坎城影展接續、最後收在八月下旬的威尼斯影展。

以第75屆以前的時程來推敲,二月的柏林影展是比八月的威尼斯影展更合適用來布局的點,理由是柏林影展舉辦的期間大抵是奧斯卡獎入圍名單公布的前後週,若能在影展得到不俗的評價、甚或得獎,將以打鐵趁熱之姿,在影藝學院會員投票當下達到印象加分的效果。

不過,這些柏林影展的參賽片,若為取得奧斯卡的參賽規則,勢必得在影展前一年度的年底於美國東西岸的特定地區進行限期放映。也因此在影展揭幕之時,這些影片也早已不是世界首映。

柏林影展與奧斯卡漸行漸遠

但整個模式在第76屆之後,就不是這回事了。柏林影展閉幕與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時間差被縮短在一週內,口碑發酵不出來、影展得獎名單對業已投票封關的奧斯卡造成不了影響,自然這些有意衝奧的作品就不必在沒有正向加持效果下,還大西洋兩岸來回奔波。

以改制的第76屆前後各十年的比較來看柏林影展與奧斯卡獎數據上的差異,在第66屆至第75屆期間共計9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入圍者入選柏林影展主競賽,其中《以父之名》、《理性與感性》、《紅色警戒》更是柏林最高榮譽金熊獎得主。而奧斯卡演員獎項的入圍,共計10位與當年度柏林影展演員銀熊獎重疊,男演員包括湯姆漢克斯(Tom Hanks)《費城》、保羅紐曼(Paul Newman)《大智若愚》、西恩潘(Sean Penn)《越過死亡線》、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捍衛正義》、班尼西歐戴托羅(Benicio Del Toro)《天人交戰》,女演員包括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英倫情人》、菲南多蒙田內果(Fernanda Montenegro)《中央車站》、荷莉貝瑞(Halle Berry)《擁抱艷陽天》、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與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合演的《時時刻刻》。在2004前十年間區間中,總計29部柏林影展主競賽的英語片衝奧成功。

對照之下,2004起算的後十年,柏林影展主競賽英語片衝奧成功的數目大幅下降為九部,其中僅《柯波帝:冷血告白》與《黑金企業》同時具備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與柏林主競賽的成績,至於演員方面更僅凱特琳娜珊狄諾蒙瑞諾(Catalina Sandino Moreno)《萬福瑪麗亞》、莎莉賽隆(Charlize Theron)《女魔頭》兩位與奧斯卡演員項目重疊。從上述證據看得出來,當奧斯卡時程被往前挪動,柏林影展對衝奧潛力股的吸引力大不如從前。

坎城影展去哪了呢?

五月舉行的坎城影展因距離奧斯卡獎時間超過大半年,當戰線拉這麼長就很難在議題上保持鮮度。通常選擇在坎城影展世界首映的影片,會延宕北美檔期至奧斯卡獎季正式運作。模式不出以下幾種可能。

(一)直接壓到年底直接全美聯映,這時擴大上映能靠著票房與話題拉抬聲量,如九月的《鐵面特警隊》,十月的《黑色追緝令》、《神秘河流》 。

(二)年底進行特定地區的限期小規模放映,先取得奧斯卡競賽的「當年度」資格。以第92屆奧斯卡為例,意圖角逐的電影需於當年度在洛杉磯地區連續七日進行每日至少三場的放映,且其中至少一場放映時間介於晚間六點至十點間。當取得資格後,於隔年初再乘著衝奧的聲勢大規模上映。片商會選擇此模式的策略,通常都是對影片衝奧有相當自信,不靠影展聲量累積,僅靠各大獎項便能吸引影藝學院會員的注意,進而在奧斯卡入圍後,帶動強勁的票房表現,如《戰地琴人》。

(三)以北美境內時程接近奧斯卡獎季的影展進行北美首映,藉此重新累積聲量,如選擇特柳賴德影展的《火線交錯》、《大藝術家》、《愛.慕》、《內布拉斯加》或多倫多影展的《美麗人生》、《險路勿近》。

因坎城影展在國際間居影展龍頭的超凡地位及時間距離奧斯卡獎甚遠而無法被納入獎季的直接操作範圍,2004年奧斯卡獎時程的改變並未造成顯著的影響。

威尼斯打響奧斯卡戰局

真正因奧斯卡獎季變動獲得更多關注的影展主要有三個:歷史最悠久的威尼斯影展、坐落於科羅拉多州的特柳賴德影展還有就是因觀眾票選獎與奧斯卡最佳影片高度吻合而受矚目的多倫多影展。

前述威尼斯影展每年選擇八月底至九月初於水都揭幕,為期約莫十日,通常閉幕式不會超過九月中旬。對於九月在北美地區開始加溫的獎季來說,在威尼斯影展曝光的作品,還有約莫一個月的時間能去跑歐洲地區的二線影展。

時程之便縱然讓威尼斯影展近年收集到越來越多衝奧作品,且坎城影展與日漸壯大的串流平台Netflix無法取得院線放映的共識,也是讓威尼斯影展坐收漁翁之利的重要因素。這些在威尼斯影展曝光的作品,通常會等到九月的勞動節週末,再回北美地區於特柳賴德影展進行北美首映,一週後再繼續揮軍多倫多影展進行加拿大首映。這樣的路線規劃在近年以威尼斯影展作為起點的衝奧作品屢見複製。

至於在第76屆的前後十年,威尼斯影展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是否有更多的衝奧作品向威尼斯聚攏呢?將2004年往前推十年,入選威尼斯影展主競賽的英語電影總計12部衝奧成功,其中僅一部《心塵往事》擠進奧斯卡最佳影片,至於演員僅有2位與奧斯卡演員獎重疊,是哈維爾巴登(Javier Bardem)《當夜幕將臨時》與茱莉安摩爾《遠離天堂》。

但若從2004年往後推十年,則全然是不同的光景。主競賽的英語片總計22部衝奧成功,其中包括《斷背山》、《晚安,祝你好運》、《黛妃與女王》、《贖罪》、《全面反擊》、《黑天鵝》順利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演員與奧斯卡獎重疊數量多達八位,包括伊美黛史道頓(Imelda Staunton)《天使薇拉卓克》、海倫米蘭(Helen Mirren)《黛妃與女王》、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搖滾啟示錄》、哈維爾巴登《點燃生命之海》、大衛史崔森(David Strathairn)《晚安,祝你好運》、柯林佛斯(Colin Firth)《摯愛無盡》、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與菲利普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同獲影帝的《世紀教主》。

在柏林影展與威尼斯影展間如此顯而易見的消長,不難理解若希望在獎季啟動前辨識出衝奧潛力股,直接從威尼斯影展中去搜尋,會比柏林、坎城影展來的精準。

特柳賴德影展與多倫多影展

談完三大國際影展,再來聊聊另兩個因奧斯卡獎季備受矚目的電影節:特柳賴德及多倫多影展。在性質上隸屬觀摩型的影展活動,就像是國人熟知的金馬國際影展,旨在將一整年度各國的優秀好片齊聚一堂,推薦給觀眾。既然沒有競賽又是如何贏得這麼多業界與影迷的關注呢?重點也是在時程上。

無論是參加年初的柏林影展,到了年底終於可以被解凍的作品,或者是坎城影展口碑爆棚卻只能讓影迷望穿秋水的作品,或者是剛在威尼斯影展風光首映,夾帶盛人氣勢預備強勢回歸北美的作品,總是得在北美亮相過後,才算真正踏上獎季的征途。

選在九月勞動節週末於科羅拉多州舉辦的特柳賴德影展,算是佔盡天時之便,通常這時間點多倫多影展與紐約電影節也都還未開幕,以特柳賴德影展作為北美首映就成為眾家發行公司的苗頭所在。

將有限的網路資料做個整理,近三十年來第一部以特柳賴德影展作為世界首映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電影是第76屆的《愛情不用翻譯》。沒錯,90年代從未有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入圍電影將特柳賴德影展當作首發站。當奧斯卡獎季時程挪動後,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計有包括《愛情不用翻譯》、《柯波帝:冷血告白》(柏林影展是隔年二月參賽)、《鴻孕當頭》、《貧民百萬富翁》、《型男飛行日誌》5部選擇在特柳賴德影展作世界首映。第2個十年更翻倍為十部,包括《127小時》、《王者之聲:選戰時刻》、《繼承人生》、《亞果出任務》、《自由之心》、《模仿遊戲》、《不存在的房間》、《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最黑暗的時刻》、《淑女鳥》。

眼尖的讀者不難發現,當中不乏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得主,也就是在21世紀的20年內,有四分之一的奧斯卡最佳影片選擇不搭三大國際影展的名聲,反而選擇在九月的特柳賴德影展曝光。也就是這緣故,特柳賴德影展才會越來越受到重視。

至於舉辦時間略晚於特柳賴德影展的多倫多影展,其在獎季中的重要性不在入選影展,而是由1978年維持至今的重要傳統:觀眾票選獎。多倫多影展並未設立評審團,觀眾票選獎是直接反映影展觀眾對每部放映電影的喜好,結果經由主辦單位的加總,在影展期間公布結果。

綜觀這41年的結果,總計29位觀眾票選獎得主衝奧成功,其中包括17次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六次最佳影片得主(《火戰車》、《美國心玫瑰情》、《貧民百萬富翁》、《王者之聲:宣戰時刻》、《自由之心》、《幸福綠皮書》)、九次外語片入圍、五次外語片得獎(《官方說法》、《安東妮雅之家》、《美麗人生》、《臥虎藏龍》、《黑幫暴徒》)。近七年得主甚至百分之百保送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2019年的得主則是《兔嘲男孩》,拿下觀眾票選獎幾乎可視為握有奧斯卡獎的入場券。

奧斯卡獎季因其商業收益的影響甚鉅,幾乎對英語系國家的電影獎產生極大的磁吸效應,連遠在澳洲的電視電影學院獎也另闢國際電影項目試圖製造風向。至於國際影展無論是否具備競賽活動,也無可避免地因與奧斯卡獎的重疊率受到程度不一的關注。然而,這只是獎季初期的曝光階段,真正近身肉搏戰與聲量累積,主戰場還是在美國境內的影評人協會、各專業領域的公會及金球獎、以及境外最具影響份量的英國電影金像獎上。為奪奧斯卡小金人兩方氣勢缺一不可。

更多關鍵評論網文章
揪出「武漢肺炎」元兇:第七種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一生只有三個目標
其實你不一定要戴口罩:武漢肺炎讓全台陷「口罩之亂」,6個QA看怎麼選、如何用
在中國,比「新型冠狀病毒」更可怕的是「愛國病毒」
【關鍵真彭派】只關心國運籤抽到的吉凶,怕是誤解了「占卜」的意義
關係確定後,為什麼女性容易失去對男友、老公的性慾望?

更多新聞報導
邵庭全家泰國度假 一說中文泰人立刻跑光
周杰倫和昆凌捐款給武漢 千萬善款曝光
趁妻懷孕偷吃未成年 男星被爆有小四
米砂公開前男友私訊 下場超慘
撞臉迪麗熱巴 王笑雪冷哭街頭一夜長大

今日娛樂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