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奧斯卡那麼好預測(下):要猜小金人得主?看專業的公會獎下注最準

文/Oliver Tu 圖/游承穎

第二階段與第三階段最大的差異,在於成員的組成。前述的影評人協會、好萊塢外籍記者協會的會員多非美國影藝學院會員,簡單說就是可以在外部形塑輿論、帶風向卻不具備最終奧斯卡獎的投票資格。而第三階段的公會及英國影藝學院則與美國影藝學院有相當程度的重疊,前者可能有公會會員散布在影藝學院17個專業行會中,其中又以演員部門佔相當重的比例,因此美國演員公會獎絕對是奧斯卡獎的前哨戰;至於英國籍電影從業人員許多是橫跨大西洋兩岸,可能同時具備美國奧斯卡及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的投票資格。

在各專業部門組成的公會獎當中,以演員公會獎、導演公會獎及製片人公會獎受到較多矚目。

演員公會獎是由「演員公會暨美國電視和廣播藝人聯合會」(SAG-AFTRA)主辦,公會成員約16萬人,擴及演員、歌手、配音員等領域。演員公會獎分為電影與電視兩大類,每年隨機從整體16萬會員中各選取2100位任命為當屆具投票資格的評審。25年來的得主,男女主角全數同時奧斯卡入圍,男女配角項目僅2015年伊卓瑞斯艾巴(Idris Elba)《無境之獸》、2018年艾蜜莉布朗特(Emily Blunt)《噤界》未擠入奧斯卡的入圍名單。至於在演員公會獎及奧斯卡均有斬獲的演員,25年來共計男主角20位(近10年佔9位)、女主角18位(近10年佔8位)、男配角16位(近10年佔8位)、女配角17位(近10年佔9位)。而在2010及2014兩年,更是與奧斯卡獎演員項目得主完全相同。

演員公會獎特殊的是,最大獎不是傳統熟知的最佳影片,而是最佳團體演出獎。也因為設獎目的的差異,在關注集體演出的導向下,總有出人意表的入圍者與落馬者。譬如《瘋狂亞洲富豪》、《編織戀愛夢》、《髮膠明星夢》的入圍,或《樂來越愛你》、《真寵》、《水底情深》、《幸福綠皮書》、《婚姻故事》被排擠在名單外。

因演員佔影藝學院相當吃重的比例,曾有一段時期流傳若連演員公會獎的最佳團體演出都入圍不了,就遑論要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說法。只是這從第二屆起維持23年的鐵律卻接連在2017、2018年被《水底情深》及《幸福綠皮書》打破,今年則頒給了《寄生上流》。

要談獎季的命中率,再也沒有哪個單位會比導演公會獎能在悠久70年的歷史裡還維持超高準度。幾乎是導演公會公布得主的當下,也百分百抵定了奧斯卡導演獎的結果。能有這樣自信是源於從1949年至今,僅有七位公會得主沒抱回奧斯卡,包括1968年安東尼哈維(Anthony Harvey)《冬之獅》、1972年法蘭西斯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教父》、1985年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紫色姐妹花》、1995年朗霍華(Ron Howard)《阿波羅13》、2000年李安《臥虎藏龍》、2002年勞勃馬歇爾(Rob Marshall)《芝加哥》、2012年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亞果出任務》,七位當中的史蒂芬史匹柏、朗霍華、班艾佛列克更是少見地奧斯卡連入圍都沒機會。今年的得主則是《1917》的山姆曼德斯(Sam Mendes)。

而製片人公會獎會受到關注的理由是,與奧斯卡在最佳影片決選上採取排序制有關。意思是影藝學院全體會員要決定最佳影片時,所要做的不是投「一」票,而是要將入圍影片依照喜好程度排序,計票時會將每一輪票數最少的影片其選票打散,重新分配給選票下一個順位的影片,反覆計算直到有單一部片票數過半為止。在所有頒發最佳影片的獎季單位,僅製片人公會採取與奧斯卡獎同樣的投票機制,也因為這層緣故增加其重要性與指標性。在製片人公會獎頒發的30年中,僅9次與奧斯卡得主不同,近10年命中率更高達八成,今年的得主則是《1917》。

若製片人、導演、演員公會無法達成一個多數同意的局面時,又該如何預測奧斯卡最佳影片呢?

歷史上的確發生過五回得主完全分家的局面,分別是2001年(製片人:《紅磨坊》導演:《美麗境界》演員:《謎霧莊園》)、2004年(製片人:《神鬼玩家》導演:《登峰造擊》演員:《尋找新方向》)、2013年(製片人:《自由之心》導演:《地心引力》演員:《瞞天大佈局》)、2015年(製片人:《大賣空》導演:《神鬼獵人》演員:《驚爆焦點》)及2018 年(製片人:《幸福綠皮書》導演:《羅馬》演員:《黑豹》)。

對照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最終結果,製片人公會成功預測到《自由之心》、《幸福綠皮書》,導演公會預測到《美麗境界》、《登峰造擊》,演員公會則是順利將《驚爆焦點》推上奧斯卡。可見在無強勢領跑者的情況下,三個主要公會都有其勢均力敵的影響力。

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

當獎季接近尾聲,所有聲量累積到巔峰前,要拿下奧斯卡還剩臨門一腳,那就是與奧斯卡份量旗鼓相當的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其重要性在於: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主辦,具有專業上的權威性與可信度

  • 部分學院成員同時兼具美國影藝學院會員身份

  • 遴選兼具歐陸觀點的名單

歐陸觀點一直是在獎季尾聲被各協會大同小異名單弄得心力疲憊時的一記亮眼重擊,歐陸影人在美國備受忽略的情況,有望獲得補償,甚至重回種子選手的位置。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若出現獨排眾議的情形,多屬兩種因素:(一)非英語電影:如2009年歐路奇莫赫(Ulrich Mühe)《竊聽風暴》、2009年奧黛莉杜朵(Audrey Tautou)《時尚女王香奈兒》;(二)英國籍演員:2015年瑪姬史密絲(Maggie Smith)《意外心房客》、2017年傑米貝爾(Jamie Bell)《最後相愛的日子》、2019年潔西伯克利(Jessie Buckley)《鏗鏘玫瑰》。

近年美國影藝學院中的英國邦展現影響力的例子,2018年拱英國女星奧莉薇亞柯爾曼(Olivia Colman)登上奧斯卡女主角絕對是箇中經典。2018年底影評人協會陸續開獎,女主角項目女神卡卡(Lady Gaga)的《一個巨星的誕生》、東妮柯莉蒂(Toni Collette)的《宿怨》、蕾吉娜霍(Regina Hall)的《Support the Girls》與奧莉薇亞柯爾曼的《真寵》各有支持者。但當金球獎、演員公會獎、影評人選擇獎公布入圍名單後,蕾吉娜霍與東妮柯莉蒂幾乎確定被踢出奧斯卡的種子名單,反倒是老將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穩坐入圍保障席次。

首先登場的是金球獎頒獎典禮,當信封緩緩在前年度影帝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手中打開,「最佳戲劇類女主角得獎的是……葛倫克蘿絲」。這是葛倫克蘿絲第一次拿下金球獎的電影類獎項,全場多數對這結果感到不可置信,畢竟論電影格局、坊間口碑《愛.欺》實在難與《一個巨星的誕生》相提並論,論獎季聲勢女神卡卡也是所向披靡。當所有焦點都落在葛倫在獎季終於打破沉默且極可能終結奧斯卡零得獎的紀錄,多數人忽略了當晚還有另一位影后得主奧莉薇亞柯爾曼,彷彿喜劇音樂類的結果還蠻理所當然的,甫抱回威尼斯影后的《真寵》出線的毫無懸念。

接下來頒發的影評人選擇獎開出雙蛋黃,由女神卡卡與葛倫聯袂抱回女主角獎,這決定對混沌的態勢絲毫起不了預測的作用。似乎最終風向的定調落在演員公會及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上,演員公會選擇葛倫、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給了奧莉薇亞。綜合獎季第三階段的結果,拿下金球獎、影評人選擇獎、演員公會的三冠得主,沒理由會錯過奧斯卡,而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的決定也被視為英國自家人的保障。

但在奧斯卡典禮,當晚最大的黑馬又是發生在女主角項目,得主不是女神卡卡、或是從1982年久候奧斯卡獎至今的葛倫克蘿絲。奧莉薇亞柯爾曼在眾人驚呼聲中登上台,但其發自本性、自然不做作的得獎感言馬上又獲得滿堂喝采。當晚之後,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再次證明其不容忽視的影響力。

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與奧斯卡的分歧

攤開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歷年的得獎名單,在90年代之後才漸漸與奧斯卡獎達成共識。那麼在80年代以前的分歧原因為何呢?最主要的因素是美國電影在英國地區上映時間的差異。許多美國電影在英國上映已趕不上當年度的報名,因此造成許多前一年奧斯卡獎的入圍電影,要到下一年度才能在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露面。90年代以降,英美兩地的檔期間距逐漸縮小,也才能在同一年度參賽。

2000年以來,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與奧斯卡獎重疊的比例大幅上升,所有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的最佳影片得主都入圍奧斯卡獎,當中有八部同樣是奧斯卡獎的最佳影片。至於導演、男主角、女主角、女配角各有一位得主,男配角則各有兩位未獲得奧斯卡獎提名,分別是2012年得到導演獎的班艾佛列克《亞果出任務》、2000年榮登影帝的傑米貝爾《舞動人生》、2003年封后的史嘉莉特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愛情不用翻譯》、2005年抱回女配角的譚迪紐頓(Thandie Newton)《衝擊效應》,男配角則有2001年吉姆布洛班特(Jim Broadbent)《紅磨坊》(同年奧斯卡獎是肯定吉姆在《長路將盡》的表演)、2003年比爾奈伊(Bill Nighy)《愛是您.愛是我》未能進軍奧斯卡獎的入圍。

而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與奧斯卡獎在女主角獎已連續重疊六年、男主角獎連續五年、導演獎連續四年,倒是最佳影片連續六年重疊後,出現連續五年與奧斯卡獎分歧的情形,去年得主《羅馬》也在奧斯卡獎鎩羽而歸。至於影片、導演及四項演員獎與奧斯卡獎達成共識,只發生過一次,那年2011年《大藝術家》拿下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梅莉史翠普《鐵娘子:堅固柔情》封后,克里斯多夫普拉莫(Christopher Plummer)《新手人生》與奧塔薇亞史班森( Octavia Spencer)《姊妹》抱回配角獎。

奧斯卡的漫長獎季在秋季展開,一路進行到隔年二月初的初春,通常在二月上旬先進行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頒獎、再由奧斯卡獎將獎季推向巔峰。電影人通常要在一週內往返大西洋兩岸的倫敦與洛杉磯,以2020年時程為例,兩者僅相隔八天。無論結果如何,當觀眾摸熟獎季運作的模式,將大大增加影視年度盛會的參與感。

更多關鍵評論網文章
中華料理五千年奧義──「黃金炒飯」的秘密被科學家破解了?
菲律賓對台旅遊禁令為何逆轉?部會間的利益衝突、台商影響力與台灣的克制
「無兵可用、有兵誤用」的台灣國軍,如何「抗中保台」?
《終極殺陣》的瘋狂老司機,何以墮落為涉嫌謀殺的暴力魔叔?
喜劇之王周星馳:星爺魔力不再,反映香港文化的興衰與危機

更多新聞報導
劉真已用葉克膜14天 只剩這手術能續命
董至成遭妻舅噹「天天胡說八道」
曾被爆戀已婚陳斐娟 羅友志揭心機內幕
酷似費翔 林志玲前緋聞男友出單曲
安心亞親上癮 肖想新作吻戲翻倍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確診司機妹工廠 驚傳2發燒停工
第24例北部女在哪?雙北都急了
停課標準出爐「3學校剉咧等」

今日娛樂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