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子產業、懷舊氛圍 救活老街迎來人潮

11月11日清晨,來自台灣各地的農村領航觀摩團40人,興奮地從台北出發,中午即抵達九州福岡。第一站就參觀距離福岡機場只有十分鐘車程的博多飲食文化館。

這裡是2014年由舊工廠改建而成,結合了博多的美食與傳統工藝。

博多最出名的美食是明太子,連台灣人也愛,由鱈魚卵加鹽醃漬,廣泛運用在各式料理中。台灣農村英雄很好奇,這項地方特色食品如何開發與行銷?

博多飲食文化館〉發揚明太子特產 帶動觀光

接待全團的館長吉田紀子表示,明太子的研發歷史,與韓國的泡菜有關聯。

明太子創始人川原俊夫,在韓國釜山出生、長大,後來回到日本,仍對在韓國吃過的魚卵泡菜念念不忘,耗費十年,研發出適合日本人口味的明太子,於1948年10月創立了FUKUYA公司,從事明太子的製造、販售。

產品一炮而紅,川原因此成為博多的明星人物,明太子也成了特色產品。

「明太子能發展為福岡的特色產業,川原先生不獨占的分享精神,相當重要,」吉田紀子強調,因為明太子是生食,基於保鮮的顧慮,當年川原不願意批發給商家販售,反而大方分享製作方法,一傳十、十傳百,將明太子產業發揚光大,如今福岡地區就有200家明太子工廠,成為日本的明太子產業重鎮。

而創始的FUKUYA至今已傳到第五代,在日本市占率高達五成,2018年營業額達147億日圓。

現任董事長川原武浩為了配合政府振興產業,一方面紀念創始人100歲冥誕,創立博多飲食文化館,提供資金與人員,贊助地方祭典,帶動地方觀光產業。

吉田紀子指出,飲食文化館開館迄今六年,每年吸引超過五萬人參觀,創造約一億日圓的收益。來客以日本人居多,也有不少來自台灣、中國、韓國、香港的遊客。

豆田町懷舊老街〉電線地下化 營造江戶氛圍

除了博多明太子產業,讓台灣人印象深刻之外,團員們在豆田町老街,也對地方文化保存深有所感。

豆田町,彷彿穿越時光隧道、來到古老年代的小鎮,一磚一瓦、一木一石,都有歷史刻痕。

「在豆田町老街走一回,發現整個街道不是商品吸引人,而是他們營造懷舊傳統的文化氣氛。」「走在街道上,彷彿進入時光隧道,讓人想學古人,慢慢走、慢慢生活……。」許多人和嘉義阿里山鄉茶山社區發展協會祕書田佳玲一樣,對豆田町老街的感受深刻。

素有「九州小京都」之稱的豆田町,在江戶時代由幕府設置為重要的行政機關,如今仍完整保存許多江戶時代(1603~1868)到明治時期(1868~1912)的古建築,小鎮宛如一座建築博物館。

其中,江戶時代後期儒學學者廣瀨淡窗開設的日本最大私塾「咸宜園」,正努力爭取登錄為世界遺產;位處上町通、寬文9年建造(1670)的長福寺,則是九州最古老的真宗寺院。

具有輝煌歷史的豆田町,位處日田市中心連接高速公路的樞紐,交通流量非常大。1970年代以前,這裡均相當繁榮,後來火車站前的地區重劃,人潮被吸引至火車站前,豆田町才沒落。

日田市觀光課宮崎秀表示,為協助豆田町活化,政府提供基礎建設與活動補助。2003年,日田市制定《傳統建築物保存條例》,將電線地下化,讓街景更接近江戶時代。

從博多到豆田町,都讓台灣農村英雄們見識到日本地方創生的生命力。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